首頁

施公案 - 565 / 625
推理懸疑類 / 佚名 / 本書目錄 || 記錄本頁面 我的閱讀標記

施公案

第565頁 / 共625頁。

朱光祖見他是個半痴,忙道:「賢侄且請坐下,老夫有一言奉勸,大凡人生世上,皆不可以自滿。強中更有強中手,何能自以為是?譬如咱與你表兄本領,不在人下,還以和氣為貴,今你本領未經到家,何能與人交手?下次這個性情,千萬要戒一戒方好。」王陶聽他言詞,只得默坐一旁,無言可對。還是褚標將他邀入席中,一同飲酒。

彼此飲了數杯,朱光祖道:「某等今番到此,也是喜者喜,愁者愁,不知施大人此時怎樣了!」萬君召忙問道:「老叔由淮安而來,不過數日,何以便慮及他人?聞得施大人去歲進京的,皇恩高厚,而且大破關王廟,除去淫僧,久已威名大震。此時出京回任,正是喜事重重,哪裡有什麼愁事?」朱光祖便將智明如何在關王廟逃走,投到朝舞山,與曹勇等人到琅琊山上,請飛雲子謀害施公,盜取琥珀夜光杯,起造齊星樓,以及大破朝舞山的話,前後說了一遍。然後道:「某等此來,正為此事。」說著,將施公親筆的手書由身邊取出,遞與君召。不知他說什麼,且看下回分解。


  

482回  辭委任褚標用激詞 感知遇君召勉應命

卻說朱光祖將施公的書信取出,萬君召看了一遍,方知是欲叫他去尋飛雲子的下落。當時冷笑了一聲,向朱光祖說道:「這事你兩者也空跑了。小侄蒙大人知遇之恩,不究前罪,此恩德沒世不忘,理宜為其前去,稍盡微勞。只因其中有兩層緣故:一則小侄避居此地,閉門思過,猶恐難周,名利兩途,久無此志。此時忽然出去,知道的是為憲命所迫,不知的恐笑我無恆。雖承施大人盛意殷殷,屢思保奏,無奈宦途人事,缺然于懷,故小侄不肯應命。如此時可以前去,當日保薦的時節,久已為官。耿耿此心,你兩老諒皆知道。二則飛雲子雖與小侄有舊,他卻還在陝西,自從早年路過潼關,與兄弟見面,當時承飛雲子盛意,苦留小侄歇馬陝西,不必再回此地;那時小侄心高志大,立意回來。臨走之時,飛雲子言道:『但願你老哥此去,大業能成。設有不然,切莫再來此地。』言猶在耳,何日忘之?不料迴轉此間,大事未成,依然故我。雖蒙施大人寬厚,得以養晦田間;回思飛雲子之言,尚自羞愧無比。此時再到面前,懇求此事,豈不令人愧死?而且他行蹤無定,或往或來,還不知現在何處。有此兩層,小侄萬萬不能前去。還求老叔回稟大人,另派能人前往,方有不負委任。若命小侄,斷不能從。」朱光祖聽了說道:「賢侄之意,老夫豈有不知?故動身之前,又向大人告稟;無奈他諄諄勸導,義不容辭,故此前來一走。但人生在世,與其隱姓埋名,與草木同腐,何如為國出力,留此芳名;雖不做官,未為不可。若說飛雲子,無顏見他,這話殊為費解;未來之事,豈能預知?那時未遇施公,自然獨行其是,古人言:『識時務者為俊傑,明哲者必知機。』既遇賢人,理宜順從。此正是英雄的作為,即令飛雲子聽見,還道是賢侄不敢去會他。在某看來,總宜前去為是。」萬君召仍是一言不發。

見褚標道:「朱大哥,那時我說不來,你偏不肯相信,可知他果不出吾所料。我如有這樣田園、房產,雖死在此地,也是情願;管他什麼大人的知遇,朋友的盼望,旁人恥笑,名聲好不好,我只求快活便了。難得生個人來,為什麼要奔走勞苦?我看施大人也不思想思想,有人能行的,有人不能行的,一味的苦心苦意,屈己求人,到此有何用處!萬賢弟不肯前去,想必知道這個飛雲子,有不敢去的緣故,方纔如此,何必苦苦的奉勸呢?可惜我等老朽無能,不知道這飛雲子住所,若有一面交情,雖萬水千山,也要前去一走。一則蒙大人如此看待;二則為國家出力,替主宣勞;三則為朋友助一臂之力;四則雖不做官,也叫人敬重,享個大名。有此四件,雖赴湯蹈火,也可去得。何況訪人的下落呢?」褚標這一派激功,把個萬君召說得開口不得。過了半晌言道:「你老之言,人非草木,豈有不知!但不過一出此山,更多事故。小侄若執意不去,兩老豈不責我!但有一言,先行告稟。此去陝西,有兩個月的來往,若到潼關之時,飛雲子在家,自是順事;設或他未曾回去,由琅琊山往別地方,這偌大天涯,尚不知在於何所?既然大人有命,總之將飛雲子的樓圖得來為度。隨後事件,小侄不能過問了。況飛雲子之父雲逸,其人家學淵源,不可究竟,製造一切,奧妙非常,如諸葛武侯之木牛流馬,《淮南子》飛車等類,無不得其真傳。五子之中:長名雲龍、次名雲虎、三名雲鶴、四名雲雕、五名雲鵠,飛雲子班次行三,凡雲逸的真傳,他俱皆學會。所造這個齊星樓,想必另有秘法,俱是他殫心竭慮,始獲造成,未必輕易將圖取出,這事只好臨時再說了。」朱光祖、褚標見他肯去,當自是歡喜。席終而罷,撤去殘餚,彼此又談論了一回。萬君召方將他兩人帶出莊前,觀看了一番村景,直至月光東昇,始行入內。晚間席散,便在內花園內安歇一宵。


  
依朱光祖、褚標兩人,便想次日啟行,無奈萬君召苦苦相留,耽延了兩日,到了第三日,三人方纔一齊動身,各帶包裹,向淮安進發。曉行夜宿,一路而來。



贊助商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