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清史演義 - 289 / 330
古典小說類 / 蔡東藩 / 本書目錄
  

清史演義

第289頁 / 共330頁。

 大小:

 第289頁

朗讀:

太后見端王尚是跪着,亦令滾出。端王出宮,正值榮祿趨入,端王在外探聽消息,約有兩三小時,方聞榮祿出來。當由內監密報,太后令榮中堂速辦禮物,送與使館,並要他轉飭慶王,前往慰問。又命調李鴻章補授直督,由榮中堂擬旨電發。連忙回頭,已經遲了。端王道:「迅雷不及掩耳,真是出人意外。」那密報端王的內監道:「還有許侍郎、袁京卿二人,又上疏參劾各大臣,聞連王爺亦被劾在內」。端王聞言,不禁氣沖牛斗,大聲道:「都是這班漢奸,矇蔽太后,所以太后痛責我們,我總要殺死了他,才見老子手段。」次晨,已由軍機處發出奏稿,端王不待瞧畢,便請徐桐、剛毅、趙舒翹、啟秀等密議,定下計策。徐桐等方去,忽報李秉衡進謁,即由端王迎入,談論間頗為款洽。端王又密囑周旋,李秉衡應命而退。原來李秉衡應詔勤王,一入北京,把從前袒匪的故態,又流露出來。太后召見時,稟稱:「願自赴敵,決一死戰。」太后喜甚,大加信任,因此端王托他臂助,秉衡即密奏:「許、袁二人,擅改諭旨,從前太后頒發各諭,于待遇洋人事件,殺字統改為保護字樣,專擅不臣,應加誅戮。」太后又勃然怒發,斥為趙高復生,應加極刑。這語一傳,端王不待奉旨,便令刑部尚書趙舒翹,拿許、袁二人下獄,絶不審訊,即于次日押赴市曹,令刑部侍郎徐承煜監斬,兩公都以直諫得禍。袁公文學治術,尤稱卓絶,所上奏本,統系袁主稿。後人有詩三章弔之云:

八國聯兵竟叩闕,知君卻敵補青天。


  

千秋人痛晁家令,曾為君王策萬全。

民言吳守治無雙,士道文翁教此邦。

黔首青衿各私祭,年年萬淚咽中江。

西江魔派不堪吟,北宋新奇是雅音。

雙井半山君一手,傷哉斜日廣陵琴。

欲知二公臨刑情狀,請看官續閲下回。


  
拳匪亂起,京津塗炭,八國聯兵,合從而來,猶逞其一時意氣,憤然主戰,真令人不可思議。中東之役,以一敵一,尚且全軍覆沒,乃反欲以一服八耶?就使拳匪果有異術,亦未便輕於嘗試,外人並未嘗與我啟釁,而我乃毀教堂,戕教士,甚至圍攻使館,甚且殺害公使,野蠻已甚,無一合理。證諸有史以來,從未聞有此背謬者。聶、馬二軍門,良將也,以仇匪而致敗,聶且甘心殉難。許侍郎、袁京卿二人,名臣也,以忠諫而致禍,同罹慘刑。丹心未泯,碧血長埋。誰為為之,以至于此?或謂東南督撫,不奉朝命,徒令一隅開戰,致陷孤危。是不然。中國孱弱久矣,寧有以一服八之理?且幸得此督撫之反抗,始得障護東南,保全大局,再造之恩,殊不在曾左下。故吾謂清之亡,實皆自滿人使之,于漢人無尤焉。

第九十回  傳諫草抗節留名 避聯軍蒙塵出走

卻說許、袁二公,被刑部飭赴市曹,刑部侍郎徐承煜,系徐桐子,比乃父還要昏憒,至是奉端王命,作監斬官,既到法場,叱褫二公衣。許侍郎道:「未曾奉旨革職,何為褫衣?」承煜不能答。袁京卿道:「我等何罪遭刑?」承煜道:「你乃著名的漢奸,還要狡辯甚麼?」袁京卿道:「死也有死的罪名。我死不足惜,只是沒有罪證。汝等狂愚,亂謀禍國,罪該萬死!我死之後,看汝等活到幾時?」又轉語許景澄道:「不久即相見地下,將來重見天日,消滅僭妄,我輩自能昭雪,萬古留名。」說著,兩邊已是拳匪環繞,拔刀擬頸。袁京卿亦厲聲道:「士可殺不可辱,我輩大臣,自有朝廷國法,何煩汝等動手?」言至此,號炮已發,二公從容就刑。忠臣殉國,諫草流傳,參劾通匪各大臣,已是第三次奏章。第一疏已略見上文,第二疏是請保護使館,萬勿再攻;第三疏尤為切直,小子不忍割愛,錄出如下:



贊助商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