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愛彌兒 - 3 / 354
親子關係類 / 盧梭 / 本書目錄 || 記錄本頁面 我的閱讀標記

愛彌兒

第3頁 / 共354頁。

 所以,我們每一個人都是由三種教師培養起來的。一個學生,如果在他身上這三種教師的不同的教育互相衝突的話,他所受的教育就不好,而且將永遠不合他本人的心意;一個學生,如果在他身上這三種不同的教育是一致的,都趨向同樣的目的,他就會自己達到他的目標,而且生活得很有意義。這樣的學生,才是受到了良好的教育的。

在這三種不同的教育中,自然的教育完全是不能由我們決定的,事物的教育只是在有些方面才能夠由我們決定。只有人的教育才是我們能夠真正地加以控制的;不過,我們的控制還只是假定的,因為,誰能夠對一個孩子周圍所有的人的言語和行為通通都管得到呢?


  

一旦把教育看成是一種藝術,則它差不多就不能取得什麼成就,因為,它要成功,就必須把三種教育配合一致,然而這一點是不由任何人決定的。我們殫思極慮所能做到的,只是或多或少地接近目標罷了;不過,要達到這一點,還需要有一些運氣咧。

是什麼目標呢?它不是別的,它就是自然的目標,這是剛纔論證過的。既然三種教育必須圓滿地配合,那麼,我們就要使其他兩種教育配合我們無法控制的那種教育。也許,自然這個辭的意義是太含糊了,在這裡,應當儘量把它明確起來。

有人說,自然不過就是習慣罷了。這是什麼意思呢?不是有一些強制養成的習慣永遠也不能消滅天性的嗎?舉例來說,有一些被我們阻礙着不讓垂直生長的植物,它們就具有這樣的習性。自由生長的植物,雖然保持着人們強制它傾斜生長的方向,但是它們的液汁並不因此就改變原來的方向,而且,如果這種植物繼續發育的話,它又會直立地生長的。人的習性也是如此。只要人還處在同樣的境地,他就能保持由習慣產生的習性,雖然這些習性對我們來說是最不自然的;但是,只要情況一有改變,習慣就消失了,天性又回覆過來。教育確實只不過是一種習慣而已。不是有一些人忘掉了他們所受的教育,另外一些人則保持了他們所受的教育嗎?這種差別從什麼地方產生的呢?如果是必須把自然這個名詞只限用於適合天性的習慣,那麼,我們就可以省得說這一番多餘的話了。

我們生來是有感覺的,而且我們一出生就通過各種方式受到我們周圍的事物的影響。可以說,當我們一意識到我們的感覺,我們便希望去追求或者逃避產生這些感覺的事物,我們首先要看這些事物使我們感到愉快還是不愉快,其次要看它們對我們是不是方便適宜,最後則看它們是不是符合理性賦予我們的幸福和美滿的觀念。隨着我們的感覺愈來愈敏鋭,眼界愈來愈開闊,這些傾向就愈來愈明顯;但是,由於受到了我們的習慣的遏制,所以它們也就或多或少地因為我們的見解不同而有所變化。在產生這種變化以前,它們就是我所說的我們內在的自然。


  
因此,必須把一切都歸因于這些原始的傾向;如果我們所受的三種教育只不過是有所不同的話,這是可以的;但是,當三種教育彼此衝突的時候,當我們培養一個人,不是為他自己,而是為了別人的時候,又怎樣辦呢?這樣,要配合一致,就不可能了。由於不得不同自然或社會制度進行鬥爭,所以必須在教育成一個人還是教育成一個公民之間加以選擇,因為我們不能同時教育成這兩種人。

凡是一個小小的社會,當它的範圍很窄,而內部又好好團結的時候,便同大的社會相疏遠。凡是愛國者對外國人都是冷酷的:在他們心目中,外國人只不過是人,同他們是沒有什麼關係的。這種缺陷是不可避免的,然而是很微小的。重要的是,要對那些同他們一塊兒生活的人都很好。在國外,斯巴達人是野心勃勃的,是很貪婪的,是不講仁義的;然而在他們國內,卻處處洋溢着公正無私、和睦無間的精神。不要相信那些世界主義者了,因為在他們的著作中,他們到遙遠的地方去探求他們不屑在他們周圍履行的義務。這樣的哲學家之所以愛韃靼人,為的是免得去愛他們的鄰居。



贊助商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