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唐詩鑑賞中 - 155 / 159
古典詩類 / 唐代詩人 / 本書目錄 || 記錄本頁面 我的閱讀標記

唐詩鑑賞中

第155頁 / 共159頁。

全詩短短四句,每句一景,猶如四幅畫圖,孤立起來看,有其相對的獨立性,合起來看,恰好構成一個完滿的藝術整體。由滿山的桃李花引出山村人家,又由山村人家引出勞動男女戮力春耕的情景,全詩至此戛然而止,而把婦女們負水對歌、燒畲時火光燭天以及秋後滿山金黃等情景統統留給讀者去想象,畫面的轉接與安排極有理致。詩中沒有直接發出讚美,但那種與勞動生活的旋律十分合拍的輕快的節奏,那種着力描繪創造力之美的藝術構思,都隱隱透露出詩人欣喜愉快的心情和對勞動生活的讚歎。劉禹錫貶謫巴山楚水之時,接近了人民,南國的風土人情,激蕩了他的詩情,豐富和提高了他的藝術情趣,使他在美的探索中擴大了視野,在審美鑒賞力和表現力方面,都有了新的突破。

(吳汝煜)


  

楊柳枝詞(其一)

楊柳枝詞(其一)

劉禹錫

塞北梅花羌笛吹,淮南桂樹小山詞。

請君莫奏前朝曲,聽唱新翻《楊柳枝》。

劉禹錫的樂府小章《楊柳枝詞》,一共有九首,這是其中的第一首,可說是這組詩的序曲,鮮明地表現了他在文學創作上的革新精神。

首句「梅花」,指漢樂府橫吹曲中的《梅花落》曲,用笛子吹奏(羌笛是笛的一種),其曲調流行後世,南朝以至唐代文人鮑照、吳均、徐陵、盧照鄰、沈佺期等都有《梅花落》歌詞,內容都與梅花有關。(見《樂府詩集》卷二四)這句意思說,起源於塞北的《梅花落》是用笛子吹奏的樂曲。

次句講的是《楚辭》中的《招隱士》篇。相傳西漢淮南王劉安門客小山之徒作《招隱士》篇來表現對屈原的哀悼。《招隱士》首句雲,「桂樹叢生兮山之幽」,下文又兩處有「攀援桂枝兮聊淹留」之句,所以劉禹錫詩中以桂樹指代《招隱士》篇。《招隱士》雖然篇章短小,但情辭悱惻動人,為後代所傳誦。篇中「王孫游兮不歸,春草生兮萋萋」兩句尤為後世文人所賞愛,樂府雜曲歌辭有《王孫游》曲,南齊謝朓與王融、唐崔國輔均有歌詞,即從此兩句衍化出來。(見《樂府詩集》卷七四)次句意思是說,《招隱士》是淮南小山的歌詞。《梅花落》曲原出塞北,歌詠梅花,《招隱士》出自淮南王門下,屢屢詠及桂樹,它們與《楊柳枝詞》(詠柳)都以樹木為歌詠對象,在內容上有相通的地方,所以劉禹錫拿它們來與《楊柳枝詞》相比。

《梅花落》、《招隱士》雖是產生於西漢的作品,但長久流傳後世,到唐朝仍為人們所吟唱傳誦。唐代文士不但寫《梅花落》、《王孫游》樂府古題詩,而且在其他篇什中也常詠及這兩個作品。如李白詩云:「黃鶴樓中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與史郎中欽聽黃鶴樓上吹笛》)「落梅花」即指奏《梅花落》曲。王維詩云:「春草明年綠,王孫歸不歸?」(《送別》)即化用《招隱士》句意。這都可以說明這兩個作品在唐代的影響。

劉禹錫固然也重視這兩個作品的歷史地位和長遠影響,但他本着文學必須創新的原則,向時人提出:「請君莫奏前朝曲,聽唱新翻楊柳枝。」指出《梅花落》、《招隱士》這兩個作品畢竟是前朝之曲,不要再奏了,現在還是聽我改舊翻新的《楊柳枝詞》吧。《折楊柳》原來也是樂府舊曲。樂府橫吹曲中有《折楊柳》曲,鼓角橫吹曲中有《折楊柳歌辭》、《折楊柳枝詞》,相和歌辭中有《折楊柳行》,清商曲辭中有《月節折楊柳歌》,其歌辭大抵是漢魏六朝的作品,都用五言古體來抒寫。唐代不少文人所作《楊柳枝詞》,從白居易、劉禹錫以至晚唐的李商隱、溫庭筠、薛能等的許多作品,卻都用七言近體的七絶形式來寫作,雖然內容仍詠楊柳或與楊柳有關的事物,在形式上確是翻新了。唐人常用絶句配樂演唱,七絶尤多。《樂府詩集》都編入近代曲辭,表明它們是隋唐時代的新曲調。

劉禹錫晚年與白居易唱和酬答,白居易有《楊柳枝》組詩八首,其第一首云:「《六麼》《水調》家家唱,《白雪》《梅花》處處吹。古歌舊曲君休聽,聽取新翻《楊柳枝》。」劉禹錫的《楊柳枝》組詩九首,就是與白居易唱和之作,因此首篇「塞北梅花」一章,在構思、造語上都非常接近。比較起來,劉的「請君莫奏」二句比白的「古歌舊曲」二句,語言更為精警動人,因而贏得更多讀者的喜愛。這兩句詩,不僅概括了詩人的創作精神,而且那些致力於推陳出新的人們,也都可以借用它們來抒發自己的胸懷,因此可說含蘊豐富,饒有啟發意義。

本篇上下兩聯都接近對偶,每聯意思都對稱,詞語則是大部分對稱,于大體整齊勻稱中顯出流動自然之美。

(王運熙施紹文)

浪淘沙九首(其六)

浪淘沙九首(其六)

劉禹錫

日照澄洲江霧開,淘金女伴滿江隈。

美人首飾侯王印,儘是沙中浪底來。

此詩是《浪淘沙》九首中的第六首。詩人着意描寫淘金婦女的勞動,歌頌了勞動的創造力,立意警拔高遠。

詩一開頭,給讀者勾勒了一幅色彩鮮明的晨江漉金圖:一輪初陽冉冉升起,朝暉輕緩地撥開了籠罩在江面上的晨霧,江中小洲漸漸顯露出明淨秀美的輪廓。成群結伴的淘金姑娘,正散滿在江灣辛勤地淘沙漉金。這時,陽光已驅散晨霧,說明她們已淘洗了好長一會兒了。詩人用晨光撥開江霧這優美如畫的鮮麗景色,襯托淘金女伴勞動場面的壯美,表現了對她們的勞動的由衷讚美和熱情謳歌。


  

後兩句,作者的詩思從江邊場景宕開,從轉折對比中提煉出高遠的深意。前兩句謳歌了淘金婦女們的勞動,順接來寫,固然可以,但不會產生警人的力量。詩人別具慧眼,擇取標誌上層社會富貴奢靡功名權勢的首飾與金印來立意,指出權貴們所占用的黃金,正是勞動者經過千辛萬苦從沙中浪底淘漉而來。揭示了當時不合理的社會現實:勞動者創造了世間一切財富,卻難得溫飽;不勞者卻可以無限度地佔有勞動者的勞動果實,從而表現了詩人深切地同情勞動人民的主題。

這首詩以明快而又婉轉的民歌風調,表現了深邃高卓的思想。語言質樸淺近,精煉準確,很有特色。首句「照」、「開」兩個動詞,準確而有層次地寫出了時間的推移。第二句的「滿」字,既寫出人數之多,也暗示了淘金勞動早已開始。這些通俗字眼,從生活直觀中提煉出來,熔入詩中,形象而富有動態美。第三句兩個名詞性詞組並列,卻不嫌堆砌,反見其神思飛動,用詞精警。第四句一個「盡」字,充分揭示當時社會的本質,使結尾兩句成為精闢警策的佳句。正因為這樣,這首意境深警的喻理小詩,才這麼耐人尋味,這麼給人啟迪。

(左成文)

元和十年自朗州至京,戲贈看花諸君子

元和十年自朗州至京,戲贈看花諸君子

劉禹錫

紫陌紅塵拂面來,無人不道看花回。

玄都觀裡桃千樹,儘是劉郎去後栽。

劉禹錫此詩,通過人們在長安一座道士廟──玄都觀中看花這樣一件生活瑣事,諷刺了當時的朝廷新貴。



贊助商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