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唐詩鑑賞中 - 85 / 159
古典詩類 / 唐代詩人 / 本書目錄 || 記錄本頁面 我的閱讀標記

唐詩鑑賞中

第85頁 / 共159頁。

寒食是我國古代一個傳統節日,一般在冬至後一百零五天,清明前兩天。古人很重視這個節日,按風俗家家禁火,只吃現成食物,故名寒食。由於節當暮春,景物宜人,自唐至宋,寒食便成為遊玩的好日子,宋人就說過:「人間佳節唯寒食。」(邵雍)唐代制度,到清明這天,皇帝宣旨取榆柳之火賞賜近臣,以示皇恩。唐代詩人竇叔向有《寒食日恩賜火》詩紀其實:「恩光及小臣,華燭忽驚春。電影隨中使,星輝拂路人。幸因榆柳暖,一照草茅貧。」正可與韓翃這一首詩參照。

此詩只注重寒食景象的描繪,並無一字涉及評議。第一句就展示出寒食節長安的迷人風光。把春日的長安稱為「春城」,不但造語新穎,富於美感;而且兩字有陰平陽平的音調變化,諧和悅耳。處處「飛花」,不但寫出春天的萬紫千紅、五彩繽紛,而且確切地表現出寒食的暮春景象。暮春時節,裊裊東風中柳絮飛舞,落紅無數。不說「處處」而說「無處不」,以雙重否定構成肯定,形成強調的語氣,表達效果更強烈。「春城無處不飛花」寫的是整個長安,下一句則專寫皇城風光。既然整個長安充滿春意,熱閙繁華,皇宮的情景也就可以想見了。與第一句一樣,這裡並未直接寫到游春盛況,而剪取無限風光中風拂「禦柳」一個鏡頭。當時的風俗,寒食日折柳插門,所以特別寫到柳。同時也關照下文「以榆柳之火賜近臣」的意思。


  

如果說一二句是對長安寒食風光一般性的描寫,那麼,三四句就是這一般景象中的特殊情景了。兩聯情景有一個時間推移,一二寫白晝,三四寫夜晚,「日暮」則是轉折。寒食節普天之下一律禁火,唯有得到皇帝許可,「特敕街中許燃燭」(元稹《連昌宮詞》),才是例外。除了皇宮,貴近寵臣也可以得到這份恩典。「日暮」兩句正是寫這種情事,仍然是形象的畫面。寫賜火用一「傳」字,不但狀出動態,而且意味着挨個賜予,可見封建等級次第之森嚴。「輕煙散入」四字,生動描繪出一幅中官走馬傳燭圖,雖然既未寫馬也未寫人,但那裊裊飄散的輕煙,告訴着這一切消息,使人嗅到了那燭煙的氣味,聽到了那得得的馬蹄,恍如身歷其境。同時,自然而然會給人產生一種聯想,體會到更多的言外之意。首先,風光無處不同,家家禁火而漢宮傳燭獨異,這本身已包含着特權的意味。進而,優先享受到這種特權的,則是「五侯」之家。它使人聯想到中唐以後宦官專權的政治弊端。中唐以來,宦官專擅朝政,政治日趨腐敗,有如漢末之世。詩中以「漢」代唐,顯然暗寓諷諭之情。無怪乎吳喬說:「唐之亡國,由於宦官握兵,實代宗授之以柄。此詩在德宗建中初,只『五侯』二字見意,唐詩之通於春秋也。」(《圍爐詩話》)

據孟棨《本事詩》,唐德宗曾十分賞識韓翃此詩,為此特賜多年失意的詩人以「駕部郎中知制誥」的顯職。由於當時江淮刺史也叫韓翃,德宗特御筆親書此詩,並批道:「與此韓翃」,成為一時流傳的佳話。優秀的文學作品往往「形象大於思想」(高爾基),此詩雖然止於描繪,作者本意也未必在於譏刺,但他抓住的形象本身很典型,因而使讀者意會到比作品更多的東西。由於作者未曾刻意求深,只是沉浸在打動了自己的形象與情感之中,發而為詩,反而使詩更含蓄,更富於情韻,比許多刻意諷刺之作更高一籌。

(周嘯天)

宿石邑山中

宿石邑山中

韓翃

浮雲不共此山齊,山靄蒼蒼望轉迷。

曉月暫飛高樹裡,秋河隔在數峰西。

這首七絶以極簡煉的筆觸,描繪了石邑山變幻多姿的迷人景色。前兩句寫傍晚投宿所見山之景,後兩句寫曉行山中所見天之色。

石邑,古縣名,故城在今河北獲鹿東南。石邑一帶為太行山餘脈,山勢逶迤,群峰錯列,峻峭插天。起句「浮雲不共此山齊」,用「烘雲托月」的手法,描寫了這種直插雲天的氣勢:那高空飄忽浮動的白雲也飛昇不到山的頂端,敢去與它比個高低。如果說第一句是寫仰望所見,那麼第二句「山靄蒼蒼望轉迷」,則是寫遠眺情景:摩天的山巒連綿不斷,飄蕩的晚霞忽淡忽濃,忽明忽暗,給重巒疊嶂的山增添了迷人的色彩。「望轉迷」三字,玲瓏剔透,活脫脫地寫出了詩人身臨其境的感受,將沉浸在暮色中的群山幽深神秘、變化莫測的氣氛,描繪得淋漓盡致。此句巧妙地照應上句,正因為山高雲繞,才使入山的遊人產生「望轉迷」的感覺。同時由「迷」字,又暗示夜暮來臨,詩人將在山中投宿。「宿」字是此詩的題眼,倘若不在此點出投宿,後面寫破曉時的景色就顯得無根無襻。

三四句「曉月暫飛高樹裡,秋河隔在數峰西」,是這首七絶精妙傳神之筆。陳子昂有「明月隱高樹,長河沒曉開」(《春夜別友人》)詩句,寫拂曉與友人離別的景色,畫面是靜止的。韓翃這兩句詩由此化出,在寧靜的氣氛中增加了豐富的層次和鮮明的動感。句中「秋」字點明了投宿山中的節令,「曉」字寫出暮宿曉行的時間。踏上旅程,透過參天大樹的縫隙窺見朗月高懸天中;當旅人緣着山徑行進,隨着峰迴路轉視角的變換,剛纔還可以看到的明月突然隱藏到濃密的樹中去了。「暫飛高樹裡」,看似隨意涉筆,無意求工,卻清絶洗煉,獨到含蓄:讀者從「暫」字中可以領悟到,隨着山路的曲折迴環,明月還會躍出樹叢;從「飛」字中可以感覺到,拂曉時萬籟俱寂,天空彷彿突然增添了動感。這是一幅語意新鮮、有層次有節奏的活動畫面,意境幽美,景色錯落有致,令人產生無限遐想。由於曙色漸開,銀河逐漸西流沉淪,又被群峰遮蔽,所以看不到了。最後一句「秋河隔在數峰西」,一筆帶過,戛然而止。這兩句一詳一略,一實一虛,把近景遠景、明暗層次、時間空間安排得井然有序,將所描繪的景色熔鑄在俊美流暢的對句中,給全詩增添了富有特色的藝術魅力與和諧悅耳的音樂效果。同時,透過這兩句景色描繪,使人深深體味到旅人夜宿曉行,奔波不已的艱辛。

這首七絶寫得很圓熟。詩人採用剪影式的寫法,截取暮宿和曉行時自己感受最深的幾個片段,來表現石邑山中之景,而隱含的「宿」字給互不聯繫的景物起了紐帶作用:因為至山中投宿,才目睹巍峨的山,迷漫的雲;由於曉行,才有登程所見的曉月秋河。「宿」字使前後安排有軌轍可尋,脈斷峰連,渾然一體。這種寫法,避免了平鋪直敘的獃板,顯得既有波瀾又生神韻。表面看,這首詩似乎單純寫景,實際上景中寓情。一二句初入山之景,流露作者對石邑山雄偉高峻的驚愕與讚歎;三四句曉行幽靜清冷的畫面,展現了「鷄聲茅店月,人跡板橋霜」(溫庭筠《商山早行》)式的意境,表達了詩人覊旅辛苦,孤獨淒清的況味。

(沈暉)

◎司空曙雲陽館與韓紳宿別


  

◎司空曙雲陽館與韓紳宿別

故人江海別,幾度隔山川。

乍見翻疑夢,相悲各問年。

孤燈寒照雨,濕竹暗浮煙。

更有明朝恨,離懷惜共傳。

雲陽,縣名,縣治在今陝西涇陽縣西北。韓紳,《全唐詩》註:「一作韓升卿。」韓愈四叔名紳卿,與司空曙同時,曾在涇陽任縣令,可能即為其人。



贊助商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