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唐詩鑑賞中 - 83 / 159
古典詩類 / 唐代詩人 / 本書目錄 || 記錄本頁面 我的閱讀標記

唐詩鑑賞中

第83頁 / 共159頁。

賈至在唐肅宗朝曾因事貶為岳州司馬。唐汝詢在《唐詩解》中認為賈至所寫的一些絶句「皆謫居楚中而作」。這首詩大概也是他在貶謫期間所寫。詩中表達的愁恨,看來不是一般的閒愁閒恨,而是由他當時的身份和處境產生的流人之愁、逐客之恨。可與這首詩參證的有他的另一首《西亭春望》詩:“日長風暖柳青青,北雁歸飛入窅冥。

岳陽樓上聞吹笛,能使春心滿洞庭。“


  

這裡,除明寫詩人身在岳州外,「柳青青」的景色與「草色青青柳色黃」既很象,而「日長風暖」的景象也近似「偏能惹恨長」的「春日」與「不為吹愁去」的「東風」。至于「滿洞庭」的「春心」,與這首詩題所稱的「春思」也大致同義。「春心」是因春來雁去而觸發的旅情歸心:「春思」是縱然在美好的春光中仍然排遣不去的、與日俱長的愁恨。

這首詩題作《春思》,詩中也句句就春立意。在藝術手法的運用上,詩人是以前兩句反襯後兩句,使所要表達的愁恨顯得加倍強烈。首句「草色青青柳色黃」,已經用嫩綠、鵝黃兩色把這幅春草叢生、柳絲飄拂的生機盎然的畫面點染得十分明媚;次句「桃花歷亂李花香」,更用暗筆為這幅畫添上嫣紅、潔白兩色,並以寫氣圖貌之筆傳出了花枝披離、花氣氤氳的濃春景象,使畫面上的春光更加艷冶,春意更加喧閙。詩人在這兩句裡寫足了春景,其目的在從反面襯托出與這良辰美景形成強烈對照的無法消除的深愁苦恨。

後兩句詩就轉而寫詩人的愁恨。這種愁恨深深植根於內心之中,是不可能因外界春光的美好而消除的。南唐馮延已《鵲踏枝》詞中「每到春來,惆悵還依舊」兩句,就是直接寫出了這一事實。而賈至不這樣直寫,卻別出奇思,以出人意表的構思,使詩意的表現更有深度,更為曲折。

詩的第三句「東風不為吹愁去」,不說自己愁重難遣,而怨東風冷漠無情,不為遣愁。這在詩思上深一層、曲一層,使詩句有避平見奇之妙。第四句「春日偏能惹恨長」,不說因愁悶而百無聊奈,產生度日如年之感,卻反過來說成是春日惹恨,把恨引長,其立意就更新奇,遣詞就更巧妙了。

人們在心煩意亂、無可奈何的時候,往往會遷怒他人或遷怒於物。可是,詩人把愁恨責怪到與其毫不相干的東風、春日頭上,既怪東風不解把愁吹去,又怪春日反而把恨引長,這似乎太沒有道理了。但從詩歌是抒情而不是說理的語言來看,從詩人獨特的感受和豐富的聯想來說,又自有其理在。因為:詩人的愁,固然無形無跡,不是東風所能吹去,但東風之來,既能驅去嚴寒,使草木復甦,詩人就也希望它能把他心中的愁吹去,因未能吹去而失望、而抱怨,這又是合乎人情,可以理解的。詩人的恨,固然不是春日所能延長或縮短,但春季來臨後,白晝一天比一天長,在詩人的感覺上,會感到日子更難打發。張華《情詩》「居歡惜夜促,在戚怨宵長」,李益《同崔邠登鸛雀樓》詩「事去千年猶恨速,愁來一日即知長」,所寫的都是同一心理狀態,表達了詩人主觀上的時間感。從這樣的心理狀態出發,詩人抱怨春日把恨引長,也是在情理之中的。

詩的語言有時不妨突破常理,但又必須可以為讀者所理解。也就是說,一首詩可以容納聯想、奇想、幻想、痴想,卻不是荒誕不經的胡思亂想;詩人可以自由地飛翔他的想象之翼,卻在感情的表達上要有可以引起讀者共感之處。這首《春思》詩,正是如此。

(陳邦炎)

初至巴陵與李十二白裴九同泛洞庭湖三首(其二)

初至巴陵與李十二白裴九同泛洞庭湖三首(其二)

賈至

楓岸紛紛落葉多,洞庭秋水晚來波。

乘興輕舟無近遠,白雲明月弔湘娥。

賈至「嘗以事謫守巴陵(今湖南嶽陽),與李白相遇,日酣杯酒」(辛文房《唐才子傳》)。在一個深秋晚上,他和李白、裴九駕輕舟同遊巴陵勝景──洞庭湖,撲入眼帘的是一片蕭瑟的秋景:「楓岸紛紛落葉多,洞庭秋水晚來波。」湖岸邊一帶楓樹,紅葉紛紛飄落。「一葉落而知秋」,這裡「紛紛落葉多」,落的又是耐霜的楓葉,可見秋風之緊,秋意之濃。澄澈的洞庭湖面,蕩漾着粼粼碧波。起首兩句,以悠揚的音韻,明麗的色彩,描繪了一幅洞庭晚秋的清幽氣象:秋風蕭蕭,紅葉紛飛,波浪滔滔,橫無際涯,景色幽深迷人。三位友人泛舟湖上,興緻勃勃,「八百里洞庭」正好縱情遊覽,讓一葉扁舟隨水漂流,不論遠近,任意東西。這是多麼自由愜意,無拘無束啊!「乘興輕舟無近遠」句,形象地表達了詩人們放任自然,超逸灑脫的性格。他們乘興遨遊,仰望白雲明月,天宇清朗,不禁遐想聯翩。浩渺的洞庭湖和碧透的湘江,自古以來就流傳着一個淒惻動人的傳說:帝舜南巡不返,葬于蒼梧,娥皇女英二妃聞訊趕去,路斷洞庭君山,慟哭流涕,投身湘水而死。至今君山仍有二妃墓。二妃對舜無限忠貞之情引起賈至的同情與憑弔,自己忠而遭貶,君門路斷,和湘娥的悲劇命運不也有某些相似之處嗎?於是詩人把湘娥引為同調。「白雲明月弔湘娥」,在天空湖面一片清明的天地,詩人遙望皎潔的白雲,晶瑩的明月,懷着幽幽情思憑弔湘娥。氛圍靜謐幽雅,瀰漫著一層淡淡的感傷情緒。「白雲明月」,多麼純潔光明的形象!它象徵詩人冰清玉潔的情操和淡泊坦蕩的胸懷。整首詩的精華就凝聚在這末一句上,含蓄蘊藉,言有盡而意無窮。

詩人歌詠洞庭湖,即景抒情,弔古傷懷,寄託深而寓意長。全詩形象明朗,色彩鮮亮,章韻高亢,聲調昂揚,和諧完美地表現了蒼涼的情緒,可謂聲情並茂。前人謂賈至「特工詩,俊逸之氣,不減鮑照、庾信,調亦清暢,且多素辭,蓋厭于漂流淪落者也」,這一評論相當中肯。這首詩的藝術特色正是充滿俊逸之氣和清暢之調。


  
(何國治)

巴陵夜別王八員外

巴陵夜別王八員外

賈至

柳絮飛時別洛陽,梅花發後到三湘。

世情已逐浮雲散,離恨空隨江水長。

這是一首情韻別緻的送別詩,一首貶謫者之歌。王八員外被貶長沙,以事謫守巴陵的賈至給他送行。兩人「同是天涯淪落人」,在政治上都鬱鬱不得志,彼此在巴陵夜別,倍增纏綿悱惻之情。



贊助商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