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唐詩鑑賞上 - 7 / 158
古典詩類 / 唐代詩人 / 本書目錄 || 記錄本頁面 我的閱讀標記

唐詩鑑賞上

第7頁 / 共158頁。

駱賓王對自己的際遇憤憤不平,對武則天的統治深為不滿,期待時機,要為匡複李唐王朝,幹出一番事業。可是在這種時機尚未到來之前的那種沉淪壓抑的境遇,更使得詩人陷入徬徨企求的苦悶之中。《于易水送人》一絶就是曲折地反映了詩人的這種心境。

據史載,戰國末年荊軻為燕太子丹復仇,欲以匕首威逼秦王,使其歸還諸侯之地。臨行時燕太子丹及高漸離、宋意着白衣冠(喪服)送於易水,高漸離擊築,荊軻應聲而歌:「風蕭蕭兮易水寒,壯士一去兮不復還」。歌聲悲壯激越,「士皆瞋目,發盡上指冠」。這首詩的第一聯,「此地別燕丹,壯士發衝冠」,就是寫的這件事。「此地」,即詩題中的易水。「壯士發衝冠」,用來概括那個悲壯的送別場面,和人物激昂慷慨的心情,表達了詩人對荊軻的深深崇敬之意。如今在易水邊送別友人,想起了荊軻的故事,這是很自然的。但是,詩的這種寫法卻又給人一種突兀之感,它捨棄了那些朋友交往、別情依依、別後思念等等一般送別詩的常見的內容,而是芟夷枝蔓,直入史事。這種破空而來的筆法,反映了詩人心中藴蓄着一股難以遏止的憤激之情,借懷古以慨今,把昔日之易水壯別和今日之易水送人融為一體,從而為下面的抒情準備了條件,醞釀了氣氛。


  

第二聯「昔時人已沒,今日水猶寒」。這兩句用對仗的句式,由前一句自然地引出後一句。這後一句也就是全詩的中心所在。它寓情於景,景中帶比,不僅意味着荊軻那種不畏強暴的高風亮節,千載猶存;而且還隱含了詩人對現實環境的深切感受。詩中用「已」、「猶」兩個虛詞,既使句子變得自然流利,也使音節變得紆徐舒緩,讀來給人一種迴腸蕩氣之感,更有力地抒發了抑鬱難申的悲痛。

這首詩題為「送人」,但它並沒有敘述一點朋友別離的情景,也沒有告訴我們送的是何許人。然而,人們卻完全可以由它的內容想象出那種「慷慨倚長劍,高歌一送君」的激昂壯別的場景,也可以想見那所送之人,定是肝膽相照的至友。因為只有這樣,詩人才願意、才能夠在分別之時不可抑制地一吐心中的塊壘,而略去一切送別的常言套語。此詩題為送人,卻純是抒懷詠志。作為送別詩的一格,這首絶句可說是開風氣之先吧。

(趙其鈞)

杜審言●和晉陵陸丞早春遊望

杜審言●和晉陵陸丞早春遊望

獨有宦遊人,偏驚物候新。

雲霞出海曙,梅柳渡江春。

淑氣催黃鳥,晴光轉綠蘋.

忽聞歌古調,歸思欲沾襟。

這是一首和詩。原唱是晉陵陸丞作的《早春遊望》。晉陵即今江蘇常州,唐代屬江南東道毗陵郡。陸丞,作者的友人,不詳其名,時在晉陵任縣丞。大約武則天永昌元年(689)前後,杜審言在江陰縣任職,與陸某是同郡鄰縣的僚友。他們同遊唱和,可能即在其時。陸某原唱已不可知。杜審言這首和詩是用原唱同題抒發自己宦遊江南的感慨和歸思。

詩人在唐高宗咸亨元年(670)中進士後,仕途失意,一直充任縣丞、縣尉之類小官。到永昌元年,他宦遊已近二十年,詩名甚高,卻仍然遠離京洛,在江陰這個小縣當小官,心情很不高興。江南早春天氣,和朋友一起遊覽風景,本是賞心樂事,但他卻象王粲登樓那樣,「雖信美而非吾土」,不如歸去。所以這首和詩寫得別有情致,驚新而不快,賞心而不樂,感受新鮮而思緒淒清,景色優美而情調淡然,甚至于傷感,有滿腹牢騷在言外。

詩一開頭就發感慨,說只有離別家鄉、奔走仕途的遊子,才會對異鄉的節物氣候感到新奇而大驚小怪。言外即謂,如果在家鄉,或是當地人,則習見而不怪。在這「獨有」、「偏驚」的強調語氣中,生動表現出詩人宦遊江南的矛盾心情:這一開頭相當別緻,很有個性特點。

中間二聯即寫「驚新」。表面看,這兩聯寫江南新春伊始至仲春二月的物候變化特點,表現出江南春光明媚、鳥語花香的水鄉景色;實際上,詩人是從比較故鄉中原物候來寫異鄉江南的新奇的,在江南仲春的新鮮風光裡有着詩人懷念中原暮春的故土情意,句句驚新而處處懷鄉。

「雲霞」句是寫新春伊始。在古人觀念中,春神東帝,方位在東,日出於東,春來自東。但在中原,新春伊始的物候是「東風解凍,蟄蟲始振,魚上冰」(《禮記。月令》),風已暖而水猶寒。而江南水鄉近海,春風春水都暖,並且多雲。所以詩人突出地寫江南的新春是與太陽一起從東方的大海升臨人間的,象曙光一樣映照着滿天雲霞。

「梅柳」句是寫初春正月的花木。同是梅花柳樹,同屬初春正月,在北方是雪裡尋梅,遙看柳色,殘冬未消;而江南已經梅花繽紛,柳葉翩翩,春意盎然,正如詩人在同年正月作的《大酺》中所形容的:「梅花落處疑殘雪,柳葉開時任好風。」所以這句說梅柳渡過江來,江南就完全是花發木榮的春天了。

接着,寫春鳥。「淑氣」謂春天溫暖氣候。「黃鳥」即黃鶯,又名倉庚。仲春二月「倉庚鳴」(《禮記。月令》),南北皆然,但江南的黃鶯叫得更歡。西晉詩人陸機說:「蕙草饒淑氣,時鳥多好音。」(《悲哉行》)「淑氣催黃鳥」,便是化用陸詩,而以一個「催」字,突出了江南二月春鳥更其歡鳴的特點。

然後,寫水草。「晴光」即謂春光。「綠蘋」是浮萍。在中原,季春三月「萍始生」(《禮記。月令》);在江南,梁代詩人江淹說:「江南二月春,東風轉綠蘋.」(《詠美人春遊》)這句說「晴光轉綠蘋」,便是化用江詩,也就暗示出江南二月仲春的物候,恰同中原三月暮春,整整早了一個月。

總之,新因舊而見奇,景因情而方驚。驚新由於懷舊,思鄉情切,更覺異鄉新奇。這兩聯寫眼中所見江南物候,也寓含着心中懷念中原故鄉之情,與首聯的矛盾心情正相一貫,同時也自然地轉到末聯。


  
「古調」是尊重陸丞原唱的用語。詩人用「忽聞」以示意外語氣,巧妙地表現出陸丞的詩在無意中觸到詩人心中思鄉之痛,因而感傷流淚。反過來看,正因為詩人本來思鄉情切,所以一經觸發,便傷心流淚。這個結尾,既點明歸思,又點出和意,結構謹嚴縝密。

前人欣賞這首詩,往往偏愛首、尾二聯,而略過中間二聯。其實,它的構思是完整而有獨創的。起結固然別緻,但是如果沒有中間兩聯獨特的情景描寫,整首詩就不會如此豐滿、貫通而別有情趣,也不切題意。從這個意義上說,這首詩的精采處,恰在中間二聯。

(倪其心)

渡湘江

渡湘江

杜審言

遲日園林悲昔游,今春花鳥作邊愁。

獨憐京國人南竄,不似湘江水北流。

杜審言曾有兩次貶官的經歷,在唐中宗時曾被貶到南方極為偏遠的峰州。這首詩當是他在這次流放途中寫的。他在渡湘江南下時,正值春臨大地,花鳥迎人,看到江水滔滔,朝着與他行進相反的方向流去,不禁對照自己的遭遇,追思昔游,懷念京國,悲思愁緒,一觸而發。這是一首即景抒情之作。



贊助商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