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曾國藩全集 - 108 / 125
成功經驗類 / 曾國藩 / 本書目錄 || 記錄本頁面 我的閱讀標記

曾國藩全集

第108頁 / 共125頁。

爾于小學既粗有所見,正好從詞章上用功。《說文》看畢之後,可將《文選》細讀一過。一面細讀,一面鈔記,一面作文,以倣傚之。凡奇僻之字,雅故之訓,不手鈔則不能記,不摹仿則不慣用。

自宋以後,能文章者不通小學;國朝諸儒,通小學者又不能文章。余早歲窺此門徑,因人事太繁,又久歷戎行,不克卒業,至今用為疚憾。水之天分,長於看書,短於作文。此道太短,則于古書之用意行氣,必不能看得諦當。目下宜從短處下工夫,專肆力於 《文選》,手鈔及摹仿二者皆不可少。待文筆稍有長進,則以後訪經讀史,事事易於着手矣。


  

家書:同治元年五月十四日諭紀澤,凡大家名家之作,必有一種面貌,一種神態,與他人迥不相同。譬之書家,羲、獻、歐、虞、諸、李、顏、柳,一點一畫,其畫貌既截然不同,其神氣亦全無似處。本朝張得天、何義門雖稱書家,而未能盡變古人之貌,放必如劉石庵之貌異神異,乃可誰為大家。詩文亦然,若非其貌其神通絶群倫,不足以當大家之日。渠既遇絶群倫矣,而後人讀之,不能辨識其貌,領取其神,是讀者之見解未到,非作者之咎也。

爾以後讀古文古詩,惟當先認其貌,後觀其神,久之自能分別蹊徑。今人動指某人學某家,大抵多道聽途說,扣 (上契之上下齒)捫燭之類,不足信也。君子貴于自知,不必隨眾口附和也。

家書:同治五年十月十一日諭紀澤,無論何書,總須從首至尾通看一遍。不翻,亂翻幾葉,摘抄幾篇,而此書之大局精處茫然不知也。

家書:道光二十三年六月初六日致溫弟,爾所論看 《文選》之法,不為無見。吾現漢魏文人,有二端最不可及:一曰訓詁精確,二日聲調鏗鏗。《說文》訓詁之學,自中唐以後人多不講,宋以後說經尤不明故訓。及至我朝巨儒,始通小學,段茂堂、王懷祖兩家,遂精研乎古人文字聲音之本,乃知《文選》中古賦所用之字,無不典雅精當。爾若能熟讀段、三兩家之書,則知眼前常見之字,見唐宋文人誤用者,椎《六經》不誤,《文選》中漢賦亦不誤也。即以爾稟中所論《三都賦》言之,如 「蔚若相如,(上若下兩蟲)若君子」,以一蔚字該括相如之文章,以一(上若下兩蟲)字該括君平之道德,此雖不盡關乎訓信,亦足見其下字之不苟矣。至聲調之理骼,如「開高軒以臨山,列綺窗而瞰江」,「碧出萇弘之血,鳥生杜字之魄」,「洗兵海島,刷馬江洲」,「數軍實乎桂林之苑,戎旅乎落星之樓」等句,音響節奏,皆後世所不能及。爾看 《文選》,能從此二者用心,則漸有入理處矣。家書:咸豐十年閏三月初四日,爾于小學訓詁頗識古人源流,而文章又窺見漢魏六朝之門徑,欣慰無已。余嘗怪國朝大儒如戴東原、錢辛楣、段懋堂、王懷祖造老,其小學訓詁實能超越近古,直通漢唐,而文章不能追尋古人深處,達于本而閡于本,知其一而昧其二,頗所不解。私竊有志,欲以戴、錢、段、王之訓詁,發為班、張、左、郭之文章 (晉人左思、郭璞小學最深,文章亦逼兩漢,潘、陸不及也),久事戎行,斯願莫遂。若爾曹能成我未竟之志,則至樂莫大乎是,即日當批改付歸。

爾既得此津筏,以後便當專心一志,以精確之訓詁,作古茂之文章。由班、張、左、郭、上而揚、馬,而《莊》《騷》,而《六經》,靡不息息相通。下而潘、陸,而任、沈,而江、鮑、徐、民則詞愈雜,氣愈薄,而圳潔之道衰矣。至韓昌黎出,乃由班、張、揚、馬而上臍 《六經》,其訓治亦甚精當。爾試觀 《南海神廟碑》《送鄭尚書序》諸篇,則知韓文實與漢賦相近;又觀《親張署文》、《平淮西碑》諸篇,則知韓文實與《詩經》相近。近世學韓文者,皆不知其與揚、馬、班、張一鼻孔出氣,爾能參透此中消息,則幾矣。


  
爾閲看書籍頗多,然成誦者太少,亦是一短。嗣後宜將 《文選》最愜意者熟讀,以能背誦為斷。如《兩都賦》《西徵賦》《蕪城賦》及《九辯》《解嘲》之類,皆宜熟讀。《選》後之文,如《與楊遵彥書》(徐)、《哀江南賦》 (庚)亦宜熟讀。又經世之文,如馬貴與《文獻通考》序二十四首,天文如丹元子之 《步天歌》(《文獻通考》載之),(《五禮通考》載之),地理如顧祖禹之《州域形勢敘》(見《方輿紀要》首數卷,低一格者不必讀,高一格者可讀,其排列某州某郡無文氣者亦不必讀)以上所選文七篇三種,爾與紀鴻兒皆當手抄熟讀,互相背誦。將來父子相見,余亦課爾等背誦也。

家書:同治二年三月初四日諭紀澤,吾教諸弟學詩無別法,但須看一家之專集,不可讀選本,以汩設性靈。至要至要。吾于五七古學杜、韓,五七律學社,此兩家無一字不細看。外此則古詩學蘇、黃,律詩學義山,此三家亦無一字不看,五家之外,則用功淺矣。



贊助商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