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包公傳 - 1 / 33
推理懸疑類 / 安遇時 / 本書目錄 || 記錄本頁面 我的閱讀標記

包公傳

第1頁 / 共33頁。

《包公傳》,十捲一百回,明錢塘散人安遇時編纂。最早的版本是明萬曆二十二年1594 朱仁齋與耕堂刊本。無序跋,前附有《 國史本傳》、《 包待製出身源流》,首有「 新刊京本通俗演義包龍圖判百家案目錄,」正文卷端題《新刊京本通俗演義全像百家公案全傳》,版心題《包公傳》,現僅有日本名古屋《蓬左文庫》 收藏全本,江西省圖書館、中國社會科學院文學研究所各藏一殘本。

引子 包待製出身源流


  

詩曰:

世事悠悠自酌量,吟詩對酒日初長。

韓彭功業消磨盡,李杜文章正顯揚。

庭下月來花弄影,檻前風過竹生涼。

不如暫把新編玩,公案從頭逐一詳。

話說包待制判斷一事蹟,須無提起一個頭腦,後去逐一編成話文,以助天下江湖閒適者之閒覽雲耳。問當下編話的如何說起?應云:當那宋太祖開國以來,傳至真宗皇帝朝代,海不揚波,烽火無警,正是太平時節。治下九州之內有個廬州合肥縣,離城十八里,地名巢父村,又名小包村。包十萬生下三個兒子,包待制是第三子。降生之日,面生三拳,目有三角,甚是醜陋。十萬怪之,欲棄而不養。有大媳婦汪氏,乃是個賢名女子,見三郎相貌異樣,不肯棄捨,乞來看養。不覺光陰似箭,日月如梭,撫養包公,近有十歲。

一日,包公出廳前拜見父母。其父怒云:「爾此畜子,當下我要棄汝,得大嫂收養成人,我今遣汝前去看牛,休得在家裡閒坐。」包公聽畢,轉至房中,與嫂嫂說知「父親要着我看牛」之事,眼淚汪汪,自嘆:「我如此命薄!二哥俱得做好人,只我與僱工的一般。」其嫂勸之云:「三叔只可忍耐,古人未遂之時,亦有販牛自守者,後來卻做到三公地位。既是公公有遣,只是歡喜領受。」包公聽嫂嫂言語,收淚謝之。

又過二三個月,正是新年時節。包公入房中見大嫂,借件新衣服着了去拜年。嫂問:「三叔,要拜誰人年?」包公云:「正要問嫂嫂,當先拜誰?」教之:「出廳上先拜父母,後拜二兄。」包公歡喜,依教出廳上,拜畢父母、二兄,就在廳上同飲新年酒。至三四巡,太公于席上吩咐,着令大郎去親戚遠處還禮,二郎去鄰居近處還禮,三郎換了衣服前往南莊使牛,直待水田耕得完了方許回來。吩咐畢,大郎、二郎各去不顧,只有包公煩惱,獨自一人將牛來南莊耕水田,自嗟自嘆,不覺睏倦,睡于田壠上。

原來包公是個好人,自然有神明來助他。本處地只,一伏時間將水田盡數耕畢。包公睡醒起來,見牛息于壠上,水田皆耕畢,暗思:「此必是大嫂憐我辛苦,密地使人來耕完去了。」

言罷,收拾犁具回家。行到中途,遇著個算命先生,見包公作揖云:「煩問往廬州還有多少路程?」包公云:「尚有一百八十里。」先生見包公形狀特異與人不同,暗想:「這人有貴相。」

因問云:「君是何處人氏,敢乞貴造一看?」包公答云:「小可廬州暾城十八里巢父村人,父親遣令南莊耕田,只是僱工人,有甚好處?無錢算命,免勞先生看。」先生笑云:「你教我路境,不要命錢,且說來看著。」包公乃云:「賤造是淳化二年二月十五日卯時生。」先生遂起了八字,看畢大驚云:「郎君之命,辛卯年,辛卯月,辛卯日,辛卯時,有四個辛卯。三十二上發科,後去官,至學士,後為龍圖閣待制——故人稱為包龍圖,乃大貴之命也,可賀可賀!」包公聽罷應云:「莫非我無命錢,先生故來取笑耳。」先生云:「我寫在書上,待郎君富貴,得來相望。」包公云:「我只有一條手巾,與先生為表記,久後果如公言,當得重謝。」先生接取手巾,對包公曰:「你看前面又有一個先生來!」包公回頭看時,不見人來,那先生化一陣清風而去。包公驚嘆道:「原采這先生不是凡人,乃是神人來與我推命也。」心中暗喜,急忙回家見嫂嫂,笑容可掬。其嫂見三郎面有喜色,心中疑怪。正是:入門欲問榮枯事,觀見容顏便得知。

那賢嫂問:「三叔每日歸來只是煩惱,今日莫非拾得奇珍異寶,如此歡喜?」包公直與嫂說:「南莊耕田回來,遇著一算命先生,推我有大貴之命,我不信,回頭失那先生,知是神人,決無虛言,我故歡喜。」嫂聽罷乃云:「叔既後有好事,何不發奮讀書,以成其名?」包公云:「父親見憎,哪得資本讀書?」嫂云:「叔若肯讀書,資本一一承辦,不須掛慮。」包公曰:「賢嫂既發心如此,久後成名,當報大恩。」包公退轉莊下。


  

次日,汪氏着家人抬轎子直去南莊書舍,見董先生,進上禮物,具言要送三郎來從師讀書之事。董先生歡喜領受。嫂命三叔拜見董先生畢,汪氏云:「三郎尚未有名字,煩先生代取一個表德。」董先生思忖半晌,乃云:「喚做包文拯可好?」汪氏云:「此名實相稱。」一時間,先生家抬過午饌,相待着汪氏、包公一邊在席飲酒。酒至二巡,嫂于席上云:「叔既讀書,亦能吟詩否?」包公起身答云:「未讀書時,已曾與朋友相會,亦能吟得幾句。」董先生就指木墩為題,令包公吟詩。包公隨口吟云:鋼斧伐來物便成,雖然微賤有高名。

若還把他提掇起,社稷山河一掌平。

董卿聽罷,乃對汪氏云:「令叔之作,天下奇才也,何愁不成名乎?」嫂亦歡喜。董先生見包公生得醜陋,令其去後園拔一株松樹來,席間道是蓬蒿,着包公吟詩。包公自忖:「他將我比作蒿草。」乃應云:

松樹低低未出形,先生比作蓬蒿人。

若還一日身通泰,可作擎天柱棟新。



贊助商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