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清史稿 下 - 42 / 575
歷史類 / 趙爾巽等 / 本書目錄 || 記錄本頁面 我的閱讀標記

清史稿 下

第42頁 / 共575頁。

李宗昉,字芝齡,江蘇山陽人。嘉慶七年一甲二名進士,授編修,典陝甘鄉試。大考二等,擢贊善。督貴州學政,累遷侍讀學士,督浙江學政。歷詹事、內閣學士。道光元年,授禮部侍郎。次年,典會試,又典江西鄉試,留學政。值大水,歲饑,與巡撫籌賑務,多所全活。調戶部侍郎。初,宗昉督學貴州時,巡撫議丈全省田為增賦計,民情惶駭,會檄學官徵集圖書,得禦史包承祚奏疏,乾隆初,學政鄒一桂請丈田,而承祚奏駁之,極言黔中山多平地少,民每虛占不毛之地,胥吏高下其手,以丈高下不可準之田,賦未必增,民受其害。部議停止,宗昉持以示巡撫曰:「此事學臣嘗奏之,被駁。今必解其所駁乃可。」巡撫亦悟,事得寢。至是,官戶部,署巡撫麟慶因復奏上其事,部援故事詳覆之,乃定議不行。歷工部、吏部侍郎,兼管國子監、順天府尹事。自七年至十年,典順天鄉試二,會試一,浙江鄉試一,得士稱盛。擢左都禦史、禮部尚書。二十四年,以疾乞休。二十六年,卒,依例賜恤。

姚元之,字伯昂,安徽桐城人。嘉慶十年進士,選庶吉士,授編修,典陝甘鄉試。入直南書房。給事中花傑劾戴衢亨、英和援引,詔元之文字本佳,斥傑詆訐,尋亦罷元之入直。十七年,大考一等,擢侍講。復以武英殿刊刻聖訓有誤,仍降編修。十九年,督河南學政,疏禁坊刻類典等書以杜剿襲;又密陳河南與安徽、湖北交界地多撚匪,陳州、汝寧鹽運迥殊,土匪把持:並嘉納之。累遷內閣學士。


  

道光十三年,授工部侍郎。疏陳台灣營務積弊,窩娼聚賭,械鬥殺人,操演僱人替代,詔下閩督嚴察整頓。調戶部,又調刑部。迭典順天、江西鄉試。督浙江學政,未滿,十八年,擢左都禦史,召回京。尋以南昌知府張寅為江西巡撫裕泰劾罷,元之為寅疏辯,臚陳政績,請查辦,詔斥冒昧,降二級調用。二十一年,海防方亟,疏陳廣東形勢,豫籌戰守,下靖逆將軍奕山等採行。授內閣學士。二十三年,京察,以年衰休致。

元之學於族祖鼐,文章爾雅,書畫並工。習於掌故,館閣推為祭酒。愛士好事,穆彰阿素重之。後以論洋務不合,乃被黜。鹹豐二年,卒。

何汝霖,字雨人,江蘇江寧人。拔貢,考授工部七品小京官。中式道光五年舉人,充軍機章京,累遷郎中。歷內閣侍讀學士、大理寺少卿。偕侍郎恩桂按事浙江,查勘南河料垛。命在軍機大臣上行走,歷宗人府丞、副都禦史。二十二年,授兵部侍郎,調戶部。偕大學士敬徵勘東河工程。二十五年,擢兵部尚書。值太後七旬萬壽,汝霖母丁年九十,五世同堂,賜禦書扁額,尋以母憂歸。江蘇大水,命在籍襄治賑務。先是,總督陶澍於江寧立豐備倉以備荒,縣令虧挪穀價,大吏許以他款抵。汝霖曰:「倉穀以備凶。今荒象如此,汝霖不敢欺朝廷,當各為奏上。」乃以給賑用。服闋,命以一品頂戴署禮部侍郎,尋署戶部尚書,仍直軍機處,授禮部尚書。

汝霖久襄樞務,資勞己深,尚書陳孚恩由章京躋大臣,駸用事,厭汝霖居其前。汝霖年逾七十,一日在直,觸火爐幾仆。孚恩笑曰:「人當避爐,爐豈能避人?」汝霖知其諷己,鹹豐二年,以足疾乞罷直,許之。未幾,卒,謚恪慎,祀鄉賢。子兆瀛,浙江鹽運使。

季芝昌,字仙九,江蘇江陰人。父麟,直隷钜鹿知縣,居官慈惠。嘉慶十八年,捕邪教,焚其籍,免株連數千人。坐捕匪不力,戍伊犁。

芝昌年逾四十,成道光十二年一甲三名進士,授編修,散館第一。未幾,大考第三,擢侍讀,督山東學政。十九年,大考復第三,擢少詹事,晉詹事,典江西鄉試,督浙江學政。母憂歸,服闋,擢內閣學士。二十三年,授禮部侍郎,督安徽學政,調吏部,又調倉場。二十八年,命偕定郡王載銓籌辦長蘆鹽務,清查天津倉庫,疏陳:「蘆鹽積累,各商憚於承運,懸岸至四十餘處。請將河南二十四州縣仿淮南例改票鹽,先課後引。直隷二十四州縣限半年招商招販,無商販即責成州縣領運,或由鹽政遴員官運。支銷浮費及官役陋規,永遠裁汰。每年應完帑利,灘及通綱額引,與正課一律徵收。其協濟補欠充公等項加價名目,概行革除。並於各引鹽加斤免課,每斤準其減價敵私。」詔依議行。

二十九年,偕大學士耆英赴浙江閲兵,並清查倉庫,籌辦鹽務。途經東河、南河,查詢節浮費、裁冗員事宜,奏減東河正款二十萬兩,裁泉河通判、歸河通判,南河每年用款以三百萬兩為率,減省五六十萬兩,並揚運通判於江防,改為江運同知,裁丹陽縣丞、靈壁主簿、呂梁洪巡檢,從之。耆英病留清江浦,芝昌獨赴浙江,疏陳變通鹽務章程七事:杭、嘉、紹三所引鹽,分別加斤,止令完交正課;松所引鹽,酌裁科則;虛懸口岸,選商接辦,並籌款收鹽;緝私責成官商,由運司審覈;緝獲私鹽,分別充賞,及補課作正配銷;禁革引地陋規;覈裁巡驗浮費。尋查州縣倉庫,統計實虧之數,多至三百九十餘萬,請將虧數最多之員,革職,勒追;不足,則由原任上司按成分賠,或由本省各官分成提補;其有欠在胥吏者,尤嚴補追,毋任倖免:並從之。

授山西巡撫,未一月,召署吏部侍郎,命在軍機大臣上行走。尋授戶部侍郎。三十年,擢左都禦史。鹹豐元年,出為閩浙總督。艇匪在浙洋劫掠山東兵船,被剿遁閩洋,遣水師截擊,賊眾畏罪投誠,分別安置。二年,兼署福州將軍。疏請停罷捐納舉人、附生之例;又奏禁鹽商代銷官運,以杜取巧:並從之。尋以疾乞休。

芝昌以文字受宣宗特達之知,嘗曰:「汝為文,行所無事,譬之於射,五矢無一失。」及查辦長蘆、兩浙鹽務稱旨,遂驟進膺樞務。甫數月,宣宗崩,文宗猶欲用之,畀以外任。未一歲,謝職歸。久之,卒於家,未予恤典。光緒初,署閩浙總督文煜奏陳政績,追諡文敏。子念詒,道光三十年進士,官編修。孫邦楨,同治十二年進士,官至福建布政使。


  
論曰:承平,士大夫平進而致列卿,或以恪謹稱,或以文學顯,固不能盡有所建樹;或餘澤延世,子孫復繼簪纓,若白鎔、那清安、升寅諸人是也。季芝昌晚遭殊遇,已值宣宗倦勤之年,暫任兼圻,奉身而退,其見幾知止者耶? 列傳一百六十三

辛從益 張鱗 顧皋 沈維鐈 硃為 程恩澤 吳傑

辛從益,字謙受,江西萬載人。乾隆五十五年進士,選庶吉士,授編修。遷禦史,以母老陳請終養。嘉慶十七年,起複補原官。會京畿多雨,詔發廩平糶,從益在事,釐剔弊端,實惠及民,時稱之。疏請飭督撫詳慎甄別以澄吏治,略曰:「外省甄別,與京員不同。京師耳目甚密,稍有徇私,難逃聖明洞鑒。外省督撫權勢既尊,操縱甚易,豈知州縣有當切責之處,亦有當體恤之處,偏私則是非倒置,刻覈則下情不通。臣以為大吏必持廉法之大綱,略趨承之末節;務幹事之勤能,責安民之實效;揣時勢之難易,量才分之優絀;而又常存敬畏之心,然後能愛惜人才,澄清吏治。」遷給事中。

十八年,滑縣匪平,軍中多攜養難民子女,從益疏請遣送歸家,如議行,並譴領兵大員。又面奏:「正教昌明,邪說自息,小民不識大義,故易為邪教煽惑。而選人得官,不問風俗淳澆,祗計缺分肥瘠,何以教民?欲厚風俗,宜先責成牧令。」歷光祿寺少卿、通政司參議、內閣侍讀學士、光祿寺卿、太常寺卿。道光初,山西學政陳官俊鎸級回京,仍直上書房,從益疏劾曰:「上書房為教冑諭德之地,視學政為尤重,宜慎選德行惇厚、器識宏達之儒臣,使皇子有所觀法,薰陶養其德性。陳官俊在學政任,不能遠色避嫌,懲忿窒慾,性行之駁,器識之褊,不宜仍居授讀之任。」



贊助商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