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愛迪生傳 - 3 / 66
傳記類 / 布老虎 / 本書目錄 || 記錄本頁面 我的閱讀標記

愛迪生傳

第3頁 / 共66頁。

電磁電報機傳送到離傳送點很遠的地點的脈衝能產生出火花,並能點燃某種爆炸物。帕·利·希林格在彼得堡涅瓦河1812和在巴黎塞納河1815成功地演示電流起爆水雷法,並以此開創了地雷電工技術。

由於1819年奧斯特發現了電磁現象,即電流作用於磁的現象,使電工技術發展在第一時期就有了極重要的變化。


  

由阿拉哥和安培等人所證實並發展了的埃爾斯捷德試驗導致了創造出電線螺線管、擴程器、電磁鐵和電流計;弄清了電流對導體的磁化和電磁的轉動效應。巴洛、法拉第和亨利的試驗表明,電能和磁能可以轉變為機械能,即可以製造出電機。

我們認為 1880年—1831年這一時期內伏特電堆和所有各種各樣的電池組實際應用起來功率太小,性能不穩定,不可靠。1821年塞貝克發現了熱電並重視熱電堆的建立。但熱電並不能保證製造出實際所需電流的發電機。麥克爾、法拉第開始進行電感應及其他問題方面的試驗。

喬治·西蒙·歐姆在1827年發表了對簡單的傳導電路規律性進行探討的專著。畢奧·薩伐爾和拉卜拉斯在1821年得出了電流和磁體間相互作用力的數學公式,而安培則得出了電流間的相互作用的數學公式。

綜上所述,可以說1800年—1831年這一時期為以後技術上使用電流的工作創造了許多先決條件。這些先決條件涉及到對電流特性的研究和電流的表現形式與作用的發現。

二電工技術發展的第二時期1831年—1867有關電的知識進一步擴大了,而且技術上利用電流的許多問題也得到了實際解決。第二時期是以法拉第的卓越發現電磁感應的發現開始的。愈來愈多地利用感應現象過程是在這一時期度過的。電磁感應的發現,過去是現在依然是全部物理學史中的最主要的階段之一。

所有現代的「強電流電工技術」,即照明、電解和電熱過程,機械能的產生和其他電的動力應用,都是以法拉第的發現為其淵源的。帕韋爾·利沃維奇·希林格由於把擴程器用作按一定電碼傳送脈衝的指示器,遂於1828年—1832年創造出了合乎實用的電磁電報機。在這一時期末,歐洲大陸和北美洲大陸上都佈滿了密集的電報線路網。使用了專門設計出來的水底電纜進行起鋪設穿越大面積水域的電報線路的試驗來。

起初,電報電纜鋪設在穿過河下的不大的距離上;這對於弄清電纜在水下的工作條件和改進絶緣情況,具有特別重要的意義。1850年,電纜曾穿過英吉利海峽鋪設過去,但在過了一年以後,才得到良好的通訊效果。

1856年,為籌劃在英國和美國之間進行電報通信而組織了大西洋電報公司。該公司擁有雄厚的資財,它吸收了大批科學人才參加它的工作;威廉·湯姆生開耳芬領導了建設這一巨大工程的技術工作。1866年,這個公司在為排除大量事故而付出了10年艱難勞動之後,歐美間的電報通信終於建立起來了。這一條3600公里1900海里遠的電纜的敷設,是一個特別重要的電工技術的實地訓練:它引導人們去研究和解決在遠距離線路上電流傳導的許多特殊問題,並去詳細研究電氣安裝技術的實際問題。

一些偉大理論家開耳芬等人和許多實踐家都參加了電報技術方面的工作。電報傳送數量增加和電報傳送距離增大,就要求強化線路的利用率所謂復用。於是就研究出了各種自動化的和多路同步電報系統。

電報技術也要求改進伽伐尼電池這種供電電源,而採用了丹尼爾、格羅夫和本生等人的電池。1859年普蘭捷發明了鉛蓄電池,把它作為電流的次級電源使用。

電報機構造的發展,對於制定和建立國際電單位制起了重要作用這一工作早在 40年代就開始了,但到 1860年由英國科學促進會委員會初次把建立電單位製作科學基礎之前,一直是困難重重極不協調地進行着。電報技術的發展促進了電測量技術的建立和完善,以及測量儀器的製造。電報技術的經驗也被利用來製造電氣自動學和遙控機械學的電路、儀表和裝置。這一時期詳細研究了如弧光燈的自動調整器的主要類型,以及許多電磁裝置、電機裝置、電熱裝置和諸如此類的演示裝置。


  
有一點很重要,需要提出來,即 1860年進行了製造電話機的最早嘗試,而德國教師菲力浦·賴斯的試驗是最有名的。

電報技術是在電工技術發展的這一階段中運用電的最主要方面,它沒有利用電磁感應現象就迅速發展起來了。製造電動機也是這樣,可以根據純電磁原理製造出來。但發明家們卻未取得任何良好的效果。問題在於這種電動機需要強大和穩定的電源,伽伐尼電池組不能保證這種電動機的用電量,而靠感應原理工作的發電機才是這樣的電源。

但這種發電機到1870年才製造成功。

電報技術在這一時期已經成為技術上得到精湛研究、在實踐中得到廣泛應用的一個部門。這個時候電工技術的其他一些部門卻還處在用試驗性裝置進行研究和探討階段。1838年鮑裡斯·謝明諾維奇·雅科比院士發明了電版術。在很多城市興辦起了鍍銀鎳等的電鍍作坊。

電解電鍍術在電工技術發展的第三時期依靠格拉姆1870、赫失納—阿利捷涅克1873等人製造出質量高的發電機後才得以全面發展。



贊助商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