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現代散文(閑情記趣篇) - 43 / 148
白話散文類 / 作者群 / 本書目錄 || 記錄本頁面 我的閱讀標記

現代散文(閑情記趣篇)

第43頁 / 共148頁。

原來滿抵樁帶回來給大家看,給大家講的,可是H君其時已病了,他始終沒有看見這一隻橘子。匆忙淒苦之間,更有誰來慢慢的聽我那《尋夢》的曲兒呢。該橘子久查無下落,大概是被我一人吃了,也只當是丟了吧。城頭巷三號之屋我從此也沒有再去過了。

到北京又是四年,江南的丹橘應該長得更大了。打橘子的人當然也是一樣,各人奔着各人的道兒,都忙忙碌碌地趕着中年的生活去,不知道還想得起這回事嗎?如果真想得起,又想出些什麼來呢?若說我自己,于幾天懶睡之後,總算寫了這一篇,自己看看實在也看不出所以然來,也只好就這樣麻麻胡胡的交了卷。 ·533·   勸菜王了一


  

王了一19001986,原名王力,廣西博白縣人,語言學家。著有《中國現代語法》、《中國音韻學》、《漢語史稿》、《古代漢語》、《龍蟲並雕齋瑣語》等。

中國有一件事最足以表示合作精神的,就是吃飯。十個或十二個人共一盤菜,共一碗湯。酒席上講究同時起筷子,同時把菜夾到嘴裡去,只差不曾嚼出同一的節奏來。相傳有一個笑話。

一個外國人問一個中國人說:「聽說他們中國有二十四個人共吃一桌酒席的事,是真的嗎?」那中國人說:「是真的。」那外國人說:「菜太遠了,筷子怎麼夾得着呢?」那中國人說:「我們有一種三尺來長的筷子。」那外國人說:「用那三尺來長的筷子,夾得着是不成問題了,怎麼彎得轉來把菜送到嘴裡去呢?」那中國人說:「我們是互相幫忙,你夾給我吃,我夾給你吃的啊!」

中國人的吃飯,除了表示合作的精神之外,還合于經濟的原則。西洋每人一盤菜,吃剩下來就是暴殄天物;咱們中國人,十人一盤菜,你不愛吃的卻正是我所喜歡的,互相調劑,各得其所。因此,中國人的酒席,往往沒有剩菜;即使有剩,它的總量也不像西餐剩菜那樣多,假使中國酒席的菜本來相等的話。

有了這兩個優點,中國人應該躊躇滿志,覺得聖人制禮作樂,關於吃這一層總算是想得盡善盡美的了。然而咱們的先哲猶嫌未足,以為食而不讓,則近於禽獸,於是提倡食中有讓,其初是消極的讓,就是讓人先夾菜,讓人多吃好東西;後來又加上積極的讓,就是把好東西夾到了別人的碟子裡,飯碗裡,甚至于嘴裡。其實積極的讓也是由消極的讓生出來的:遇著一樣好東西,我不吃或少吃,為的是讓你多吃;同時,我以君子之心度君子之腹,知道你一定也不肯多吃,為的是要讓我。在這僵局相持之下,為了使我的讓德戰勝你的讓德起見,我就非和你爭不可!於是勸菜這件事也就成為「鄉飲酒禮」中的一個重要項目了。

勸菜的風俗處處皆有,但是素來著名的禮讓之鄉如江浙一帶尤為盛行。男人勸得馬虎些,夾了菜放在你的碟子裡就算了;婦女界最為慇勤,非把菜送到你的飯碗裡去不可。照例是主人勸客人;但是,主人勸開了頭之後,凡自認為主人的至親好友,都可以代主人來勸客。有時候,一塊「好菜」被十雙筷子傳觀,周游列國之後,卻又物歸原主!假使你是一位新姑爺,情形又不同了。

你始終成為眾矢之的,全桌的人都把「好菜」堆到你的飯碗裡來,堆得滿滿的,使你鼻子碰着鮑魚,眼睛碰着鷄丁,嘴唇上全糊着肉汁,簡直吃不着一口白飯。我常常這樣想,為什麼不開始就設計這樣一碗「十錦飯」,專為上賓貴客預備的,倒反要大家臨時大忙一陣呢?

勸菜固然是美德,但是其中還有一個嗜好是否相同的問題。孟子說:「口之於味,有同嗜也。」我覺得他老人家這句話有多少語病,至少還應該加上一段「但書」。我還是比較地喜歡法國的一諺語:「惟味與色無可爭。


  
」意思是說,食物的味道和衣服的顏色都是隨人喜歡,沒有一定的美惡標準的。這樣說來,主人所喜歡的「好菜」,未必是客人所認為好吃的菜。餚饌的原料和烹飪的方法,在各人的見解上尤其是籍貫不相同的人,很容易生出大不相同的估價。有時候,把客人所不愛吃的東西硬塞給他吃,與其說是有禮貌,不如說是令人難堪。

十年前,我曾經有一次作客,飯碗被魚蝦鷄鴨堆滿了之後,我突然把筷子一放,宣佈吃飽了。直等到主人勸了又勸,我才說:「那麼請你們給我換一碗白飯來!」現在回想,覺得當時未免少年氣盛;然而直到如今,假使我再遇同樣的情形,一時急起來,也難保不用同樣方法來對付呢!

中國人之所以和氣一團,也許是津液交流的關係。儘管有人主張分食,同時也有人故意使它和到不能再和。譬如新上來的一碗湯,主人喜歡用自己的調羹去把裡面的東西先攪一攪勻;新上來的一盤菜,主人也喜歡用自己的筷子去拌—拌。至于勸菜,就更顧不了許多,一件山珍海錯,周游列國之後,上面就有了五七個人的津液。

將來科學更加昌明,也許有一種顯微鏡,讓咱們看見酒席上病菌由津液傳播的詳細狀況。現在只就我的肉眼所能看見的情形來說。我未坐席就留心觀察,主人是一個津液豐富的人。他說話除了噴出若干吐沫之外,上齒和下齒之間常有津液像蜘蛛網般彌縫着。



贊助商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