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明代散文 - 113 / 257
古典散文類 / 歸有光等 / 本書目錄 || 記錄本頁面 我的閱讀標記

明代散文

第113頁 / 共257頁。

夫國有人曰實,無曰虛,以今日觀之,雖謂之虛可也。某所以系大小之望,致虛實之原,實惟明公之責,是明公雖欲無憂,不可得已。

頃者聞權閹多幹明公之正者[9],議者難之。或謂宜少自貶以為容[10]。夫自貶以為容者,患失者之所為也。孰謂明公表師百僚,堅立萬仞者而為此乎!某于明公素未伏謁[11],然慕義甚深,區區之懷,不敢不露。


  

竊為明公劃二策,惟明公之自擇焉。一曰守正不阿,不容于權閹而去者,上策也。二曰自貶以求容于權閹,而不容于天下後世者,下策也。夫今之計,止是二者,二者俱為不容,然守正不容,可以激頽靡與當時,流聲烈于後世[12],損少而益者多。

自貶不容,則頽靡益恣,聲烈且敗,益少而損多。二者曷重曷輕,惟明公之自擇焉。

昔者子貢謂孔子曰[13]:「夫子之道大,天下莫能容,盍少貶乎?」孔子曰:「良農能稼,不能為穡[14]。良匠能巧,不能為順[15]。君子能修其道,綱而紀之,統而理之,而不能為容。賜,爾不務修道,而務為容,爾志不遠矣。

」由是觀之,士而未祿,尚不可為容,況位塚宰,統百官而均四海者乎[16]?而何以為庶官之地,天下之望乎!今時匹夫女子,咸知太息,用以為慰者,以有明公在位。望明公深惟保重。某積懷甚久,不敢輕造門下,謹遣家人持書,托閽者通焉[17],幸明公賜察,不即叱責。

註釋:

[1]中書舍人:明代中書舍人掌書寫誥敕等事,從七品。[2]塚宰:亦稱「太宰」。《周禮》以塚宰為六官之首,總理全國政務。後人把宰相或吏部尚書也稱塚宰。

許進時為吏部尚書,故稱塚宰。許公:許進,字季升,號東崖,靈寶今屬河南人。成化進士。正德元年1506,累遷至兵部尚書,半年後,改任吏部尚書。

為劉瑾所惡,坐事削籍。瑾誅,復官致仕,下執事:原指供差役的人員。這裡謙稱自己不配直接講話,請下人轉達。[3]清議:這裡指輿論。

攸:所。與:讚許。[4]景附:即「影附」。[5]私抃biàn:私心歡欣。

抃,鼓掌。[6]幼沖:幼小。[7]權閹:當權的官宦。[8]明恤:明於救弊。

伏節:死節。[9]正:通「政」。[10]為容:指取容於人。[11]伏謁:古代謁見尊者,伏地而通姓名。

這裡意謂拜見。[12]聲烈:聲名功烈。[13]子貢:姓端木,名賜,字子貢,孔子弟子。以下對答之文見《史記.孔子世家》,但非原語。

[14]穡:收穫。[15]順:順應每人的要求。[16]均:調和,調節。[17]閽hūn者:守門人。

本文選自《何大復先生集》卷三十二,何景明性格耿直,勇于伸張正義。他的弟子喬士寧在《何先生傳》中說:「逆瑾撓吏部權,則移書許太宰,引正大義。獻吉與姜御史詰奏,又移書楊太宰,直獻吉獄。少師李西涯疏上乞休,會有兵事,又援古大臣義,為書讓之。

三書皆非身事,而抗顏尊顯,語涉時忌,議者謂憂國憐才,古今莫加也。」這篇即是「移書許太宰,引正大義」之文。在權閹當權時,他竟敢大加指斥,其剛正不阿之氣,讓人敬仰。其文亦議論風發,大有秦漢文風。

尚書別解.歸有光

嘉靖辛卯[1],余自南都下第歸[2]。閉門掃軌[3],朋舊少過。家無閒室,晝居于內,日抱小女兒以嬉。兒欲睡,或乳于母,即讀《尚書》。

兒亦愛弄書,見書輒以指循行,口作聲,若甚解者。故余讀常不廢,時有所見,用著于錄。意到即筆,不得留,昔人所謂兔起鶻落時也[4]。無暇為文章,留之箱筥[5],以備溫故[6]。

章分句析,有古之諸家在,不敢以比擬,號曰《別解》。

余嘗謂:觀書若畫工之有畫,耳目口鼻大小肥瘠無不似者,而人見之,不以為似也,其必有得其形而不得其神者矣。余之讀書也,不敢謂得其神,乃有意于以神求之雲。


  

註釋:

[1]嘉靖辛卯:嘉靖十年1531。嘉靖為明世宗朱厚燠、熜的年號。[2]南都:指南京。[3]閉門掃軌:謂閉門斷絶交往。

《後漢書.杜密傳》:「閉門掃軌,無所幹及。”掃軌謂掃除車轍。[4]「昔人」句:指蘇軾《文與可畫篔簹谷偃竹記》所說:「執筆熟視,乃見其所欲畫者,急起從之,振筆直遂,以追其所見,如兔起鶻落,誚縱則逝矣。」兔起鶻落:喻文思稍縱即逝。

鶻,猛禽。[5]筥:圓形的竹器。[6]溫故:《論語.為政》:“溫故而知新。」

本文選自《震川先生集》卷二。《尚書》即《書經》,為儒家經典之一。序文敘述了他撰寫《尚書別集》的緣起、經過及自己對讀書的見解,即如繪畫一樣不求形似而求其精神。文章用語極精煉,其中插入小女兒的稚態描寫,只寥寥幾筆,卻極為生動傳神。

紹興燈景.張岱

紹興燈景,為海內所誇者無他,竹賤、燈賤、燭賤。賤,故家家可為之;賤,故家家以不能燈為恥。故自莊逵以至窮檐同巷[1],無為燈、無不棚者。棚以二竿竹搭過橋,中橫一竹,掛雪燈一,燈球六。

大街以百計,小巷以十計。從巷口回視巷內,覆疊堆垛,鮮妍飄灑,亦足動人。十字街搭木棚,掛大燈一,俗曰「獃燈」,畫《四書》、《千家詩》故事[2],或寫燈謎,環立猜射之。庵堂寺觀,以木架作柱燈及門額,寫「慶賞元宵」「與民同樂」等字。

佛前紅紙荷花琉璃百盞,以佛圖燈帶間之,熊熊煜煜。廟門前高台,鼓吹五夜。市廛如橫街、軒亭、會稽縣、西橋[3],閭裡相約,故盛其燈,更于其地鬥獅子燈,鼓吹彈唱,旋放煙火,擠擠雜雜。小街曲巷有空地,則跳大頭和尚,鑼鼓聲錯,處處有人團簇看之。



贊助商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