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明代散文 - 108 / 257
古典散文類 / 歸有光等 / 本書目錄 || 記錄本頁面 我的閱讀標記

明代散文

第108頁 / 共257頁。

[8]狺狺yín:狗吠叫的聲音。[9]殄tiǎn:滅絶,滅亡。[10]桑下之餓夫:春秋時晉人靈輒,曾饑困于翳桑,受食于趙盾,趙盾並以簞食送其母。後靈輒為晉靈公的衛士。

靈公伏甲士欲殺趙盾,靈輒便倒戈相救。趙盾問其故,靈輒曰:「翳桑之餓人也。」後因稱一飯之恩必報者為翳桑餓人。[11]宣孟:趙盾卒謚宣子,又稱宣孟。


  

[12]大牢:古代祭祀並用牛、羊、豬三牲的,叫大牢,又作太牢。[13]踽踽:形容走路孤單的樣子。[14]縭帨lí shuì:古時女子出嫁時所繫的佩巾,這裡代指婦女。[15]鷇kòu卵:代指禽鳥。

鷇,初生的小鳥。[16]九三不恆:指德行不常。語本《易.恆》:「九三,不恆其德。」[17]亦孔之醜:也是非常的可惡。

語本《詩經.節南山》:“日有食之,亦孔之醜。」

陳子龍16081647,松江華亭人。字人中,更字臥子,崇禎進士。工舉子業,兼治詩賦古文。取法魏晉,駢體尤精妙。

後因京師陷落,事福王于南京。以時事不可為,乞終養去。南都失,遁為僧,後投水死。有《詩問略》、《白雲草廬居》、《湘真閣》諸稿。

三聖庵.劉侗

德勝門東[1],水田數百畝,溝洫澮川上[2],堤柳行植,與畦中秧稻分露同煙[3]。春綠到夏,夏黃到秋。都人望有時[4],望綠淺深,為春事淺深;望黃淺深,又為秋事淺深。望際[5],聞歌有時:春插秧歌,聲疾以欲;夏桔槔水歌[7],聲哀以囀[8];秋合酺賽社之樂歌[9],聲嘩以嘻;然不有秋也[10],歲不輒聞也[11]。

有台而亭之[12],以極望,以遲所聞者[13]。三聖庵,背水田庵焉[14]。門前古木四,為近水也,柯如青銅[15],亭亭[16]。台,庵之西。

台下畝,方廣如庵。豆有棚,瓜有架,綠且黃也,外與稻楊同候[17]。台上亭,曰觀稻,觀不直稻也[18],畦隴之方方,林木之行行,梵宇之廠廠[19],雉堞之凸凸[20],皆觀之。

註釋:

[1]德勝門:北京內城北面靠西的一個城門。[2]溝洫:田間水稻。澮kuài:田間排水渠。川:河流。

[3]分露:分別承受着露水。同煙:一同被霧氣籠罩着。煙:泛指山水雲霧等氣。[4]都人:京城的人們。

[5]際:時候。[6]疾以欲:迅速而婉順。[7]桔槔jié gāo:一種在井上汲水的工具。[8]哀以囀:悲哀而宛囀。

[9]合酺:合聚飲食。賽社:一年農事完成後,陳酒食以報田神,聚飲作樂。[10]不有秋:收成不好。[11]歲:一年的收成,年景。

zhé:總是。[12]亭:此處作動詞,建亭的意思。[13]遲:等待。[14]庵:此處作動詞,修築。

[15]柯:樹枝。青銅:青銅色。[16]亭亭:高聳的樣子。[17]同候:這裡指瓜豆的「綠且黃」,與稻、楊一樣隨節候變化,[18]直:同「值」,遇上。

[19]梵宇:佛寺。廠廠hàn:這裡形容高高的樣子。[20]雉堞dié:城牆上修築的呈凹凸形的矮牆,又叫女牆。

劉侗1593—約1636,字同人,號格庵,麻城今湖北省麻城人。崇禎七年1634進士,任吳縣今江蘇省蘇州市知縣,卒於赴任途中。

他是「竟陵派」的重要作家。著有《龍井崖詩》、《雉草》。另有與于奕正合撰的《帝京景物略》。于奕正負責尋找資料,劉侗負責寫作成文,全書八卷,主要記載北京城郊的名勝古蹟、景物風土、人物故事。

這部書在文字上體現了「竟陵派」的幽深孤峭的特點。

本文選自《帝京景物略》。文中主要描寫了三聖庵所處的方位和周圍的景物。三聖庵背水田而修築,庵西有觀稻亭,都人可以登亭遠望,通過稻田的顏色和農家的歌聲,瞭解農事的變化情況。或許此地以三聖庵得名,故題為三聖庵。

實際上作者並沒有重筆描寫三聖庵本身。

三游烏龍潭記.譚元春

予初游潭上,自旱西門左行城陰下[1],蘆葦成洲,隙中露潭影。七夕再來,又見城端柳窮為竹,竹窮皆蘆,蘆青青達于園林。後五日,獻孺召焉[2]。止生坐森閣未歸[3],潘子景升、鐘子伯敬由蘆洲來[4],予與林氏兄弟由華林園、謝公墩取微徑南來[5],皆會于潭上。


  
潭上者,有靈應,觀之。

岡合陂陀[6],木杪之水墜於潭[7]。清涼一帶[8],坐灌其後,與潭邊人家檐溜溝勺入浚潭中[9],冬夏一深。閣去潭雖三丈餘,若在潭中立;筏行潭無所不之,反若往水軒。潭以北,蓮葉未敗,方作秋香氣,令筏先就之。

又愛隔岸林木,有朱垣點深翠中,令筏泊之。初上蒙翳[10],忽復得路,登登至岡。岡外野疇方塘,遠湖近圃。宋子指謂予曰:「此中深可住。

若岡下結廬,闢一上山徑,頫空杳之潭[11],收前後之綠,天下昇平,老此無憾矣!」已而茅子至,又以告茅子。

是時殘陽接月,晚霞四起,朱光下射,水地霞天。始猶紅洲邊,已而潭左方紅,已而紅在蓮葉下起,已而盡潭皆頳[12]。明霞作底,五色忽複雜之。下岡尋筏,月已待我半潭。

乃回篙泊新亭柳下,看月浮波際,金光數十道,如七夕電影[13],柳絲垂垂拜月。無論明宵,諸君試思前番風雨乎[14]?相與上閣,周望不去。適有燈起薈蔚中[15],殊可愛。或曰:「此漁燈也。



註釋:

[1]旱西門:南京城門名,又稱清涼門。[2]獻孺:姓宋,作者之友。[3]止生:茅元儀,字止生。森閣:茅元儀所建,在烏龍潭附近。

[4]景升:潘之恆,字景升。伯敬:鐘惺,字伯敬。[5]華林園:南京園林。原為三國時東吳宮苑。

謝公墩:原為晉謝安園池。地近鐘山。[6]陂陀:傾斜。[7]木杪:樹梢。

[8]清涼:清涼山。[9]浚:深。[10]蒙翳:此指草木覆蓋。[11]頫低頭。



贊助商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