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明代散文 - 104 / 257
古典散文類 / 歸有光等 / 本書目錄 || 記錄本頁面 我的閱讀標記

明代散文

第104頁 / 共257頁。

[1]李青蓮:李白,字太白,號青蓮居士。[2]金粟如來:佛名,即維摩詰大士。[3]本末:始末;經歷。[4]晻映:掩映。

此謂李白與長江一帶山水景物彼此掩映襯托。[5]風流:猶遺風,流風餘韻。[6]李季宣:名柷,儀徵人。曾任山東濟陽令,後辭官歸里。


  

工詩文,著有《青蓮館》、《攝山草》等。[7]尊人:對父母的尊稱。此謂父親。[8]㗊:喧嘩。

[9]《五經》:五部儒家經典,即《詩》、《書》、《禮》、《易》、《春秋》。[10]六德:六項道德標準,即「知、仁、聖、義、忠、和」。見《周禮.地官.大司徒》。[11]清都廣樂:天上的仙樂。

清都,神話傳說中天帝居住的宮闕。廣樂,仙樂。《穆天子傳》:「天子乃奏廣樂。」[12]就傅之齡:學齡。

[13]《騷》《雅》:《離騷》和《詩經》的《大雅》《小雅》。[14]弱冠:二十歲左右。古代男子二十歲行加冠禮,尚年少,故稱。[15]公車:官車。

漢以公家車馬遞送應舉之人,後因以「公車」為舉人入京應試的代稱。[16]鳴琴:《呂氏春秋.察賢》:「宓子賤治單父,彈鳴琴,身不下堂而單父治。」後因用「鳴琴」稱頌地方官簡政清刑,無為而治。[17]筮仕:古人將出外做官,先占卦問吉凶。

後稱初次為官為「筮仕」。[18]弇:蔽。[19]「遂乃」句:謂季宣的為人招致來災禍。風期,風度品格。

賈患,招禍。《儀征縣誌》卷三十六記李季宣:「治邑清錢谷,懲滑胥,建巽閣……而文事仍應接不暇。上司以是奇之。忽為蜚語所中……竟飄然而歸,高臥田間。

黃中丞以詩勸駕曰:『莫倚文章能致身,攻文今時亦誤人;莫倚儒雅能飾吏,儒雅反為俗吏忌。』柷亦作詩答之曰:『飲不必濟上水,揚子江心堪洗耳;食不必汶陽田,銅山千頃禾如煙。』」[20]神武門:古宮門名,即南朝時建康皇宮西首之神虎門。相傳南朝建梁弘景曾在此掛衣冠而上書辭祿。

[21]吳觀:泰山峰名。[22]中泠:泉名,在鎮江西北金山下的長江中。[23]「亦何必」句:《左傳.成公二年》:「齊師敗績,逐之,三周華不注。」華不注,山名。

[24]致:歸還,即致仕,辭官。[25]蕪城:揚州故城。因南朝宋鮑照作《蕪城賦》而得名。真州:今江蘇儀征,舊隷揚州。

[26]浮拍:即「拍浮」,詩酒娛情。[27]金、焦、北固:鎮江金山、焦山、北固山。[28]褰裳蹈海之談:謂談論方外神仙之事。[29]眙[目咢]:亦作「眙愕」。

瞠目驚訝貌。[30]清遠道人:湯顯祖的別署。湯氏與李季宣交情頗深,其《寄李季宣》云:「弟于兄交雖道義,情逾骨肉。廢棄十餘年,始得一通問,可謂有心人乎?想仁嫂以次百幅,玉郎諸生幾人?真州、石城,是吾屬嘯歌之路也。

魂夢在茲,能無慨惝!弟棄官速窶,日甚一日。幸二尊人健飯,三兒粗能讀書,不至憂能傷人耳。千里風期,曷勝契闊之嘆。」[31]「則可以」三句:謂唐明皇與楊貴妃共浴華清池,夢遊廣寒宮等事。

娭,同「嬉」,遊玩。[32]白:李白。[33]低眉:抑鬱不伸貌。[34]倒騎驢:唐方士張果,隱居中條山,自言生於堯時,常倒騎白驢,日行數千里,休息時將驢摺疊起來,藏於巾箱之中,世傳為八仙之一。

青霞先生文集序.茅坤

青霞沈君[1],由錦衣經歷[2]上書詆宰執[3],宰執深疾之。方力構[4]其罪,賴明天子仁聖,特薄其譴,徙之塞上[5]。當是時,君之直諫之名滿天下。已而君累然攜妻子,出家塞上。


  
會北敵數內犯[6],而帥府以下,束手閉壘,以恣敵之出沒,不及飛一鏃以相抗。甚且及敵之退,則割中土之戰沒者與野行者之馘[7]以為功。而父之哭其子,妻之哭其夫,兄之哭其弟者,往往而是,無所控籲。君既上憤疆埸[8]之日弛,而又下痛諸將士日菅刈[9]我人民以蒙國家也,數嗚咽欷歔,而以其所憂鬱發之於詩歌文章,以泄其懷,即集中所載諸什是也。

君故以直諫為重於時,而其所著為詩歌文章,又多所譏刺,稍稍傳播,上下震恐。始出死力相煽構,而君之禍作矣。

君既沒,而一時閫寄[10]所相與讒君者,尋且坐罪罷去。又未幾,故宰執之仇君者亦報罷。而君之門人諫俞君[11],於是裒輯其生平所著若干卷,刻而傳之。而其子以敬[12],來請予序之首簡。

茅子受讀而題之曰:若君者,非古之志士之遺乎哉?孔子刪《詩》[3],自《小弁》[14]之怨親,《巷伯》[15]之刺讒而下,其忠臣、寡婦、幽人、懟士之什,並列之為「風」,疏之為「雅」,不可勝數。豈皆古之中聲[16]也哉?然孔子不遽遺之者,特憫其人,矜其志。猶曰「發乎情,止乎禮義[17]」,「言之者無罪,聞之者足以為戒[18]」焉耳。予嘗按次[19]春秋以來,屈原之《騷》疑于怨[20],伍胥之諫疑于脅[21],賈誼之《疏》疑于激[22],叔夜之詩疑于憤[23],劉蕡之對疑于亢[24]。

然推孔子刪《詩》之旨而裒次之,當亦未必無錄之者。君既沒,而海內之薦紳[25]大夫,至今言及君,無不酸鼻而流涕。嗚呼!集中所載《鳴劍》、《籌邊》諸什,試令後之人讀之,其足以寒賊臣之膽,而躍塞垣戰士之馬,而作之愾也固矣[26]。他日國家采風[27]者之使出而覽觀焉,其能遺之也乎?予謹識[28]之。

至于文詞之工不工,及當古作者之旨與否,非所以論君之大者也,予故不著。

——選自《四庫全書》本《青霞集》

註釋:



贊助商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