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明代散文 - 68 / 257
古典散文類 / 歸有光等 / 本書目錄 || 記錄本頁面 我的閱讀標記

明代散文

第68頁 / 共257頁。

鐘子說:杜甫的兩處居所,在成都浣花溪的,環境幽遠,在夔州東屯的,地方險僻,兩者互不相同。假如嚴武不死,杜甫就可以在浣花溪畔安然度過晚年,患難時是太需要朋友了!然而是天意要派定這位老詩人添加出夔州的一段非凡表現罷了:在艱難潦倒中流離奔波,卻仍能選擇勝地處身;胸襟安閒從容,可以應付世事,這同孔子變換服裝、客居在司城貞子家裡避難時的情形是一樣的啊。

其時為萬曆三十九年十月十七日。出城時象是要下雨,不一會兒便雲開天晴了。朝廷使臣出來遊玩的,大多由按察使或州縣長官邀請參加飲宴,官場中人稠雜而渾濁,象石磬那般彎曲着身子打躬作揖,喧閙聲充滿四方。將近黃昏時分連忙回家。


  

這天清晨,我偶然獨自前往。楚人鐘惺作記。

鐘惺15741624,明代著名的散文家,字伯敬,竟陵今湖北天門人。萬曆明神宗朱翊鈞的年號,公元15731620進士,官做到福建提學僉事。他與譚元春同為竟陵派明代後期與公安派並稱的文學流派的創始者,文學主張基本上與公安派相同,提倡抒寫性靈的作品,同時又企圖以幽深峭拔的風格來矯正公安派的浮淺之弊,在反對當時前後七子的擬古主義方面起過一定的作用,但由於過度追求形式,但由於過度追求形式,因而使作品流于冷僻苦澀。著有《隱秀軒文集》。

唐肅宗乾元二年公元759冬天,杜甫由同谷今甘肅成縣流亡到成都現屬四川,借住在浣花溪邊的草堂寺裡。第二年春天,才在寺旁的一塊荒地上蓋了一所草堂居住下來。詩人住在這裡雖然不滿四年,卻寫下了大量不朽的詩篇,因此這個地方,一千多年來,成了我國文學史上的一塊聖地。相傳自唐朝末年以後,後,每逢四月十九日,成都人民都要到草堂來瞻仰這位熱愛祖國的「詩聖」住過的地方。

作者在遊覽浣溪杜工部祠後,以細膩生動的筆觸,描繪了浣花溪一帶清幽曲折的景色;對詩人在窮愁左走中猶能擇勝而居的安祥鎮靜胸懷寄以敬意。

黃山人小傳.朱國楨

蘇州黃勉之省曾,風流儒雅,卓越罕群。嘉靖十七年當試春官[1],適田汝成過吳門[2],與談西湖之勝。便輟裝不果北上[3],來游西湖,盤桓累月。勉之自號五嶽山人,其自稱於人亦曰山人。

田嘗戲之曰:「子誠山人也。癖耽山水,不顧功名,可謂山興。瘦骨輕軀,乘危涉險,不煩筇策[4],上下如飛,可謂山足。目擊清輝,便覺醉飽,飯才一溢,飲可曠旬,可為山腹。

談說形勝,窮狀奧妙,含腴咀雋[5],歌詠隨之,若易牙調味[6],口欲流涎,可謂山舌。解意蒼頭[7],追隨不倦,搜奇剔隱,以報主人,可謂山仆。備此五者而謂之山人,不亦宜乎!」坐客為之大笑。此雖戲言,然人于五者無一,而漫曰遊山,必非真賞。

註釋:

[1]試春官:參加禮部的進士考試。春官,禮部的別稱。[2]田汝成:字叔禾,著有《西湖遊覽志》、《西湖遊覽志餘》等。[3]輟裝不果此上:停止治裝,不再去北上應試。

[4]筇策:柱杖與馬鞭。[5]含腴咀雋:細細體味咀嚼山川精華。[6]易牙:人名,春秋齊桓公幸臣,善於調味。[7]蒼頭:僕人。

豁然堂記.徐渭

越中山之大者[1],若禹穴、香爐、蛾眉、秦望之屬以十數,而小者至不可計。至于湖,則總之稱鑒湖[2],而支流之別出者,益不可勝計矣。

郡城隍祠[3],在臥龍山之臂[4],其西有堂,當湖山環會處。語其似,大約繚青縈白,髻峙帶澄[5]。而近俯雉堞[6],遠問村落。其間林莽田隰之布錯[7],人禽宮室之虧蔽[8],稻黍菱蒲蓮芡之產,耕漁犁楫之具,紛披于坻窪[9];煙雲雪月之變,倏忽于昏旦[10]。

數十百里間,巨麗纖華,無不畢集人衿帶上。或至游舫冶尊[11],歌笑互答,若當時龜齡所稱「蓮女」「漁郎」者[12],時亦點綴其中。於是登斯堂,不問其人,即有外感中攻,抑鬱無聊之事,每一流矚,煩慮頓消。而官斯土者,每當宴集過客,亦往往寓庖于此。

獨規制無法,四蒙以闢[13],西面鑿牖[14],僅容兩軀。客主座必東,而既背湖山,起座一觀,還則隨失。是為坐斥曠明,而自取晦塞。予病其然,悉取西南牖之,直闢其東一面,令客座東而西向,倚幾以臨,即湖山,終席不去。


  
而後向之所云諸景,若舍塞而就曠,卻晦而即明。

工既訖,擬其名,以為莫「豁然」。宜既名矣,復思其義曰:「嗟乎,人之心一耳。當其為私所障時,僅僅知有我七尺軀,即同室之親,痛癢當前,而盲然若一無所見者,不猶向之湖山,雖近在目前,而蒙以闢者耶?及其所障既徹,即四海之疏,痛癢未必當吾前也,而燦然若無一而不嬰于吾之見者[15],不猶今之湖山雖遠在百里,而通以牖者耶?由此觀之,其豁與不豁,一間耳。而私一己,公萬物之幾系焉[16]。

此名斯堂者與登斯堂者,不可不交相勉者也,而直為一湖山也哉?」既以名於是義,將以共於人也,次而為之記。

——選自中華書局排印本《徐渭集》

註釋:

[1]越:這裡指浙江紹興府附近。相傳古於越國始祖為夏少康庶子無餘,封于會稽,即今紹興。下句禹穴、香爐諸山,均距紹興不遠。[2]鑒湖:即「鏡湖」,在浙江紹興南,總納境內三十六源之水。

[3]郡:指紹興府府治。城隍祠:祠城隍神,其祀多為求雨、祈晴、禳災等事。[4]臥龍山:今稱府山,在紹興市內。[5]髻峙帶澄:山似髮髻般峙立,水如衣帶一般澄澈。

[6]雉堞:泛指城牆。[7]隰:低濕之地。布錯:散佈錯列。[8]虧蔽:遮蔽。



贊助商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