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明史 下 - 78 / 192
歷史類 / 張廷玉等 / 本書目錄
  

明史 下

第78頁 / 共192頁。

 大小:

 第78頁

朗讀:

子驤,管軍千戶,積功擢親軍指揮僉事。從定中原,進指揮使。滕州段士雄反,驤討平之。捕倭浙東,斬獲多,擢都督僉事,見親任,嘗掌錦衣衛事,典詔獄。後坐胡惟庸黨死。

楊元杲、阮弘道,皆滁人,家世皆儒者。從渡江,同為行省左右司員外郎,與陶安等更番掌行機宜文字。元杲以郎中擢理軍儲于金華,而弘道亦於是歲以郎中從大都督文正守南昌,皆有功。二人皆于太祖最故,又皆儒雅,嗜文學,練達政體,而元杲知慮尤周密。帝嘗曰:「文臣從渡江,掌簿書文字,勤勞十餘年,無如楊元杲、阮弘道、李夢庚、侯元善、樊景昭者。」其後,元杲歷應天府尹,弘道歷福建、江西行省參政,皆卒官。


  

元杲子賁,博學強記,以詞翰知名,薦授大名知縣,仕至周府紀善。

元善,全椒人,歷官參知政事,與樊景昭俱無所表見。

又汪河者,舒城人。嘗師余闕,以文章名。從渡江,為行中書省掾,數陳時務。太祖高其才,進大都督府都事。使察罕,議論稱旨。後奉命偕錢楨至河南,報擴廓聘,為所留。太祖前後七致擴廓書,終不報。洪武元年,大軍下河、洛,擴廓走定西,河始得歸,被拘凡六年。帝甚嘉之,進吏部侍郎,備陳西征方略。二年改御史台侍御史。九年,拜晉王左相,親禦便殿諭遣之。居數歲,卒於官。

孔克仁,句容人。由行省都事進郎中。嘗偕宋濂侍太祖,太祖數與論天下形勢及前代興亡事。陳友諒既滅,太祖志圖中原,謂克仁曰:「元運既隳,豪傑互爭,其釁可乘。吾欲督兩淮、江南諸郡之民,及時耕種,加以訓練。兵農兼資,進取退守。仍于兩淮間饋運可通之處,儲糧以俟。兵食既足,中原可圖。卿以為何如?」克仁對曰:「積糧訓兵,觀釁待時,此長策也。」當是時,江左兵勢日盛,太祖以漢高自期,嘗謂克仁曰:「秦政暴虐,漢高帝起布衣,以寬大馭群雄,遂為天下主。今群雄蜂起,皆不知修法度以明軍政,此其所以無成也。」因感嘆久之。又曰:「天下用兵,河北有孛羅帖木兒,河南有擴廓帖木兒,關中有李思齊、張良弼。然有兵而無紀律者河北也;稍有紀律而兵不振者河南也;道途不通、饋餉不繼者關中也。江南則惟我與張士誠耳。士誠多奸謀,尚間諜,禦眾無紀律。我以數十萬眾,修軍政,任將帥,相時而動,其勢有不足平者。」克仁頓首曰:「主上神武,當定天下于一矣。」

嘗閲《漢書》,濂與克仁侍。太祖曰:「漢治道不純者何?」克仁對曰:「王霸雜故也。」太祖曰:「誰執其咎?」克仁曰:「責在高祖。」太祖曰:「高祖創業,遭秦滅學,民憔悴甫蘇,禮樂之事固所未講。孝文為令主,正當制禮作樂,以復三代之舊。乃逡巡未遑,使漢業終於如是。帝王之道,貴不違時。三代之王有其時而能為之,漢文有其時而不為,周世宗則無其時而為之者也。」又嘗問克仁:「漢高起徒步為萬乘主,所操何道?」克仁對曰:「知人善任使。」太祖曰:「項羽南面稱孤,仁義不施,而自矜功伐。高祖知其然,承以柔遜,濟以寬仁,卒以勝之。今豪傑非一,我守江左,任賢撫民,以觀天下之變。若徒與角力,則猝難定也。」及徐達等下淮東、西,又謂克仁曰:「壬辰之亂,生民塗炭。中原諸將,孛羅擁兵犯闕,亂倫干紀,行已夷滅。擴廓挾太子以稱戈,急私仇,無敵愾之志。思齊輩碌碌,竊據一方,民受其害。士誠外假元名,反覆兩端。明玉珍父子據蜀僭號,喜于自用而無遠謀。觀其所為,皆不能有成。予揆天時,審人事,有可定之機。今師西出襄、樊,東逾淮、泗,首尾相應,擊之必勝。大事可成,天下不難定。既定之後,生息猶難,方勞思慮耳。」

克仁侍帷幄最久,故獲聞太祖謀略居多。洪武二年四月,命克仁等授諸子經,功臣子弟亦令入學。已,出知江州,入為參議,坐事死。

贊曰:太祖起布衣,經營天下。渡江以來,規模宏遠,聲教風馳。雖曰天授,抑亦左右丞弼多國士之助歟。陳遇見禮不下劉基,而超然利祿之外。葉兌于天下大計,籌之審矣,亦能抗節肥遯,其高致均非人所易及。孔克仁無可稱述,以太祖之雄謀大略具其事中,故敘列于篇。   

列傳第二十四

陶安(錢用壬 詹同 硃升 崔亮(牛諒 答祿與權 張籌 硃夢炎 劉仲質 陶凱 曾魯 任昂 李原名 樂韶鳳

陶安,字主敬,當涂人。少敏悟,博涉經史,尤長於《易》。元至正初,舉江浙鄉試,授明道書院山長,避亂家居。太祖取太平,安與耆儒李習率父老出迎。太祖召與語。安進曰:「海內鼎沸,豪傑並爭,然其意在子女玉帛,非有撥亂、救民、安天下心。明公渡江,神武不殺,人心悅服,應天順人。以行弔伐,天下不足平也。」太祖問曰:「吾欲取金陵,何如?」安曰:「金陵,古帝王都。取而有之,撫形勝以臨四方,何向不克?」太祖曰:「善。」留參幕府,授左司員外郎,以習為太平知府。習字伯羽,年八十餘矣,卒於官。

安從克集慶,進郎中。及聘劉基、宋濂、章溢、葉琛至,太祖問安:「四人者何如?」對曰:「臣謀略不如基,學問不如濂,治民之才不如溢、琛。」太祖多其能讓。黃州初下,思得重臣鎮之,無逾安者,遂命知黃州。寬租省徭,民以樂業。坐事謫知桐城,移知饒州。陳友定兵攻城,安召吏民諭以順逆,嬰城固守。援兵至,敗去。諸將欲盡戮民之從寇者,安不可。太祖賜詩褒美,州民建生祠事之。


  
吳元年,初置翰林院,首召安為學士。時征諸儒議禮,命安為總裁官。尋與李善長、劉基、周禎、滕毅、錢用壬等刪定律令。

洪武元年,命知制誥兼修國史。帝嘗禦東閣,與安及章溢等論前代興亡本末。安言喪亂之源,由於驕侈。帝曰:「居高位者易驕,處佚樂者易侈。驕則善言不入,而過不聞;侈則善道不立,而行不顧。如此者,未有不亡。卿言甚當。」又論學術。安曰:「道不明,邪說害之也。」帝曰:「邪說害道,猶美味之悅口,美色之眩目。邪說不去,則正道不興,天下何從治?」安頓首曰:「陛下所言,可謂深探其本矣。」安事帝十餘歲,視諸儒最舊。及官侍從,寵愈渥。御製門帖子賜之曰:「國朝謀略無雙士,翰苑文章第一家。」時人榮之。御史或言安隱過。帝詰曰:「安寧有此,且若何從知?」曰:「聞之道路。」帝大怒,立黜之。

洪武元年四月,江西行省參政闕,帝以命安,諭之曰:「朕渡江,卿首謁軍門,敷陳王道。及參幕府,裨益良多。繼入翰林,益聞讜論。江西上游地,撫綏莫如卿。」安辭。帝不許。至任,政績益著。其年九月卒於官。疾劇,草上時務十二事。帝親為文以祭,追封姑孰郡公。

子晟,洪武中為浙江按察使,以貪賄誅。其兄昱亦坐死。發家屬四十餘人為軍,後死亡且盡。所司復至晟家勾補,安繼妻陳詣闕訴,帝念安功,除其籍。

初,安之裁定諸禮也,廣德錢用壬亦多所論建。



贊助商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