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時等覆奏,以為:「鶚所言,與臣等所聞于律呂諸書者,深有所合。蓋黃鐘一調,以黃鐘為宮,太簇為商,姑洗為角,蕤賓為變徵,林鐘為徵,南呂為羽,應鐘為變宮。舊樂章用合,用四,用一,用尺,用工。去蕤賓之勾,而越次用再生黃鐘之六,此舊樂章之失也。若林鐘一調,則以林鐘為宮,南呂為商,應鐘為角,大呂之半聲為變徵,太簇之半聲為徵,姑洗之半聲為羽,蕤賓之半聲為變宮。邇者沈居敬更協樂章,用尺,用合,用四,用一,用工,用六。夫合,黃鐘也;四,太簇之正聲也;一,姑洗之正聲也;六,黃鐘之子聲也。以林鐘為宮,而所用為角徵羽者,皆非其一均之聲,則謬甚矣。況林鐘一調,不宜用於宗廟,而太廟與世廟,不宜異調,鶚見尤真。自今宜用舊協音律,惟加以蕤賓勾聲,去再生黃鐘之六,改用應鐘之凡,以成黃鐘一均,庶于感格之義,深有所補。」
乃命鶚更定廟享樂音,而逮治沈居敬等。鶚尋譜定帝社稷樂歌以進。詔嘉其勤,晉為少卿,掌教雅樂。
夏言又引古者龍見而雩,命樂正習盛樂,舞皇舞。請依古禮,定大雩之制。當三獻禮成之後,九奏樂止之時,皛括《雲漢》詩辭,製為《雲門》一曲,使文武舞士並舞而合歌之。帝可其議。
時七廟既建,樂制未備,禮官因請更定宗廟雅樂,言:「德、懿、熙、仁四祖久祧,舊章弗協。太祖創業,太宗定鼎,列聖守成。當有頌聲,以對越在天,垂之萬蜺。若特享,若祫享,若大祫,詩歌頌美,宜命儒臣撰述,取自上裁。其樂器、樂舞、各依太廟成式,備為規制。」制可。已而尊獻帝為睿宗,祔享太廟。於是九廟春特、三時祫、季冬大祫樂章,皆更定焉。
十八年巡狩興都,帝親制樂章,享上帝于飛龍殿,奉皇考配。其後,七廟火,復同堂之制,四時歲祫,樂章器物仍如舊制。初增七廟樂官及樂舞生,自四郊九廟暨太歲神祇諸壇,樂舞人數至二千一百名。後稍裁革,存其半。
張鶚遷太常卿,復申前說,建白三事:一請設特鐘、特磬以為樂節;一請復宮縣以備古制;一請候元氣以定鐘律。事下禮官,言:「特鐘、特磬宜造樂懸,在廟廷中,周旋未便,不得更制。惟黃鐘為聲氣之元,候氣之法,實求中氣以定中聲,最為作樂本原。其說,若重室墐戶,截管實灰,覆緹,按歷氣至灰飛,證以累黍,具有成法可依。其法,築室于圜丘外垣隙地,選知歷候者往相其役,待稍有次第,然後委官考驗。」從之。仍詔取山西長子縣羊頭山黍,大小中三等各五斗,以備候氣定律。
明自太祖、世宗,樂章屢易,然鐘律為製作之要,未能有所講明。呂懷、劉濂、韓邦奇、黃佐、王邦直之徒著書甚備,職不與典樂,托之空言而已。張鶚雖因知樂得官,候氣終屬渺茫,不能准以定律。弘治中,莆人李教授文利,著《律呂元聲》,獨宗《呂覽》黃鐘三寸九分之說。世宗初年,御史范永鑾上其書,其說與古背,不可用。嘉靖十七年六月,遼州同知李文察進所著樂書四種,禮官謂于樂理樂書多前人所未發者。乃授文察為太常典簿,以獎勸之。而其所云:「按人聲以考定五音」者,不能行也。神宗時,鄭世子載堉著《律呂精義》、《律學新說》、《樂舞全譜》共若干卷,具表進獻。崇禎六年,禮部尚書黃汝良進《昭代樂律志》。宣付史館,以備稽考,未及施行。
志第三十八 樂二
○樂章一
洪武元年圜丘樂章。
迎神,《中和之曲》:昊天蒼兮穹窿,廣覆燾兮龐洪。建圜丘兮國之陽,合眾神兮來臨之同。念螻蟻兮微衷,莫自期兮感通。思神來兮金玉其容,馭龍鸞兮乘雲駕風。顧南郊兮昭格,望至尊兮崇崇。
奠玉帛,《肅和之曲》:聖靈皇皇,敬瞻威光。玉帛以登,承筐是將。穆穆崇嚴,神妙難量。謹茲禮祭,功徵是皇。
進俎,《凝和之曲》:祀儀祗陳,物不于大。敢用純犢,告于覆載。惟茲菲薦,恐未周完。神其容之,以享以觀。
初獻,《壽和之曲》:眇眇微躬,何敢請于九重,以煩帝聰。帝心矜兮,有感而通。既俯臨于幾筵,神繽紛而景從。臣雖愚蒙,鼓舞歡容,乃子孫之親祖宗。酌清酒兮在鐘,仰至德兮玄功。
亞獻,《豫和之曲》:荷天之寵,眷駐紫壇。中情彌喜,臣庶均懽。趨蹌奉承,我心則寬。再獻禦前,式燕且安。
終獻,《熙和之曲》:小子于茲,惟父天之思,惟恃天之慈,內外慇勤。何以將之?奠有芳齊,設有明粢。喜極而抃,奉神燕娭。禮雖止於三獻,情悠長兮遠而。
徹饌,《雍和之曲》:烹飪既陳,薦獻斯就。神之在位,既歆既右。群臣駿奔,徹茲俎豆。物倘未充,尚幸神宥。
送神,《安和之曲》:神之去兮難延,想遐袂兮翩翩。萬靈從兮後先,衛神駕兮迴旋。稽首兮瞻天,雲之衢兮眇然。
望燎,《時和之曲》:焚燎于壇,燦爛晶熒。幣帛牲黍,冀徹帝京。奉神于陽,昭祀有成。肅然望之,玉宇光明。
洪武八年御製圜丘樂章。
迎神:仰惟兮昊穹,臣率百職兮迓迎。幸來臨兮壇中,上下護衛兮景從。旌幢繚繞兮四維,重悅聖心兮民獲年豐。
奠玉帛:民依時兮用工,感帝德兮大化成功。臣將兮以奠,望納兮微衷。
進俎:庖人兮列鼎,餚羞兮以成。方俎兮再獻,願享兮以歆。
初獻:靈兮皇皇,穆嚴兮金床。臣令樂舞兮景張,酒行初獻兮捧觴。
亞獻:載斟兮再將,百闢陪祀兮具張。感聖情兮無已,拜手稽首兮願享。
終獻:三獻兮樂舞揚,餚羞具納兮氣藹而芳。光朗朗兮上方,況日吉兮時良。
徹饌:粗陳菲薦兮神喜將,感聖心兮何以忘。民福留兮佳氣昂,臣拜手兮謝恩光。
送神:旌幢燁燁兮雲衢長,龍車鳳輦兮駕飛揚。遙瞻冉冉兮去上方,可見烝民兮永康。
望燎:進羅列兮詣燎方,炬焰發兮煌煌。神變化兮物全於上,感至恩兮無量。
洪武二年方丘樂章。
迎神,《中和之曲》:坤德博厚,物資以生。承天時行,光大且寧。穆穆皇祇,功化順成。來禦方丘,嚴恭奉迎。
奠玉帛,《肅和之曲》:地有四維,大琮以方;土有正色,制幣以黃。敬存於中,是薦是將。奠之幾筵,臨鑒洋洋。
進俎,《凝和之曲》:奉將純牡,其牡童犢。烹飪既嚴,登俎惟肅。升壇昭薦,神光下燭。眷佑邦家,報效惟篤。
初獻,《壽和之曲》:午為盛陽,陰德初萌。天地相遇,品物光榮。吉日令辰,明祀攸行。進以醇醴,展其潔清。
亞獻,《豫和之曲》:至廣無邊,道全持載。山嶽所憑,海瀆咸賴。民次水土,既安且泰。酌酒揭虔,功德惟大。
終獻,《熙和之曲》:庸眇之資,有此疆宇。匪臣攸能,仰承佑助。恩崇父母,臣歡鼓舞。八音宣揚,疊侑明醑。
徹饌,《雍和之曲》:牲牷在俎,籩豆有實。臨之蕣蚃,匪惟飲食。登歌乃徹,薦獻爰畢。執事奉承,一其嚴粟。
送神,《安和之曲》:神化無方,妙用難量。其功顯融,其禮攸長。飈輪雲旋,龍探鸞翔。拜送稽首,瞻禮餘光。
望瘞,《時和之曲》:牲醴制幣,餕饌惟馨。瘞之於坎,以達坤靈。奉神于陰,典禮是程。企而望之,厚壤寬平。
洪武八年御製方丘樂章。
迎神:仰皇祇兮駕來,川岳從迎兮威靈備開,香煙繚繞兮神臨禦街。漸升壇兮穆穆,靄瑞氣兮應結樓台。以微衷兮率職,幸望聖悅兮心諧。但允臣兮固請,願嘉烝民兮永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