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明史 上 - 182 / 192
歷史類 / 張廷玉等 / 本書目錄
  

明史 上

第182頁 / 共192頁。

 大小:

 第182頁

朗讀:

宋自太祖追尊僖、順、翼、宣四祖,每遇禘,則以昭穆相對,而虛東向之位,神宗奉僖祖為太廟始祖,至徽宗時增太廟為十室,而不祧者五宗。崇寧中,取王肅說,謂二祧在七世之外,乃建九廟。高宗南渡,祀九世。至于寧宗,始別建四祖殿,而正太祖東向之位。

元世祖建宗廟于燕京,以太祖居中,為不遷之祖。至泰定中,為七世十室。


  

今請追尊高曾祖考四代,各為一廟。

於是上皇高祖考謚曰玄皇帝,廟號德祖,皇高祖妣曰裕玄皇后。皇曾祖考謚曰恆皇帝,廟號懿祖,皇曾祖妣曰恆皇后。皇祖考謚曰裕皇帝,廟號熙祖,皇祖妣曰裕皇后。皇考謚曰淳皇帝,廟號仁祖,皇妣陳氏曰淳皇后。

詔制太廟祭器。太祖曰:「禮順人情,可以義起。所貴斟酌得宜,隨時損益。近世泥古,好用古籩豆之屬,以祭其先。生既不用,死而用之,甚無謂也。孔子曰:‘事死如事生,事亡如事存。’其制宗廟器用服禦,皆如事生之儀。」於是造銀器,以金涂之。酒壺盂盞皆八,硃漆盤碗二百四十,及楎椸枕簟篋笥幃幔浴室皆具。後又詔器皿以金涂銀者,俱易以金。

二年,詔太廟祝文止稱孝子皇帝,不稱臣。凡遣皇太子行禮,止稱命長子某,勿稱皇太子。後稱孝玄孫皇帝,又改稱孝曾孫嗣皇帝。初,太廟每室用幣一。二年,從禮部議,用二白繒。又從尚書崔亮奏,作圭瓚。

八年,改建太廟。前正殿,後寢殿。殿翼皆有兩廡。寢殿九間,間一室,奉藏神主,為同堂異室之制。九年十月,新太廟成。中室奉德祖,東一室奉懿祖,西一室奉熙祖,東二室奉仁祖,皆南向。十五年,以孝慈皇后神主祔享太廟,其後皇后祔廟仿此。建文即位,奉太祖主祔廟。正殿神座次熙祖。東向。寢殿神主居西二室,南向。成祖遷都,建廟如南京制。

宣德元年七月,禮部進太宗神主祔廟儀:先期一日,遣官詣太廟行祭告禮。午後,于幾筵殿行大祥祭。翼日昧爽,設酒果于幾筵殿,設禦輦二、冊寶亭四于殿前丹陛上。皇帝服淺淡服,行祭告禮畢,司禮監官跪請神主升輦,詣太廟奉安。內使二員捧神主,內使四員捧冊寶,由殿中門出,安奉於禦輦、冊寶亭。皇帝隨行至思善門,易祭服,升輅。至午門外,儀衛傘扇前導,至廟街門內,皇帝降輅。監官導詣禦輦前奏,跪請神主奉安太廟,俯伏,興。內使捧神主冊寶,皇帝從,由中門入,至寢廟東第三室,南向奉安。皇帝叩頭,畢,祭祀如時祭儀。文武官具祭服行禮。其正殿神座,居仁祖之次,西向。二年五月,仁宗神主祔廟,如前儀。寢殿,西第三室,南向。正殿,居高祖之次,東向。其後大行祔廟仿此。正統七年十二月,奉昭皇后神主祔廟,神主詣列祖神位前謁廟。禮畢,太常寺官唱賜座,內侍捧衣冠,與仁宗同神位。唱請宣宗皇帝朝見,內侍捧宣宗衣冠置褥位上,行四拜禮訖,安奉於座上。

孝宗即位,憲宗將升祔。時九廟已備,議者咸謂德、懿、熙、仁四廟,宜以次奉祧。禮臣謂:「國家自德祖以上,莫推世次,則德祖視周后稷,不可祧。憲宗升祔,當祧懿祖。宜于太廟寢殿後,別建祧殿,如古夾室之制。歲暮則奉祧主合享,如古祫祭之禮。」吏部侍郎楊守陳言:「《禮》,天子七廟,祖功而宗德。德祖可比商報乙、周亞圉,非契、稷比。議者習見宋儒嘗取王安石說,遂使七廟既有始祖,又有太祖。太祖既配天,又不得正位南向,非禮之正。今請並祧德、懿、熙三祖,自仁祖下為七廟,異時祧盡,則太祖擬契、稷,而祧主藏於後寢,祫禮行于前殿。時享尊太祖,祫祭尊德祖,則功德並崇,恩義亦備。」帝從禮官議,建祧廟于寢殿後,遣官祭告宗廟。帝具素服告憲宗幾筵,祭畢,奉遷懿祖神主衣冠于後殿,床幔、禦座、儀物則貯于神庫。其後奉祧仿此。


  
嘉靖九年春,世宗行特享禮。令于殿內設帷幄如九廟,列聖皆南向,各奠獻,讀祝三,余如舊。十年正月,帝以廟祀更定,告于太廟、世廟並祧廟三主。遷德祖神主于祧廟,奉安太祖神主于寢殿正中,遂以序進遷七宗神位。丁酉,帝詣太廟行特享禮。九月,諭大學士李時等,以「宗廟之制,父子兄弟同處一堂,于禮非宜。太宗以下宜皆立專廟,南向。」尚書夏言奏:「太廟兩傍,隙地無幾,宗廟重事,始謀宜慎。」未報。中允廖道南言:「太宗以下宜各建特廟于兩廡之地。有都宮以統廟,不必各為門垣。有夾室以藏主,不必更為寢廟。第使列聖各得全其尊,皇上躬行禮于太祖之廟,余遣親臣代獻,如古諸侯助祭之禮。」帝悅,命會議。言等言:「太廟地勢有限,恐不能容,若小其規模,又不合古禮。且使各廟既成,陛下遍歷群廟,非獨筋力不逮,而日力亦有不給,古者宗伯代後獻之文,謂在一廟中,而代後之亞獻。未聞以人臣而代主一廟之祭者也。且古諸侯多同姓之臣,今陪祀執事者,可擬古諸侯之助祭者乎?先臣丘浚謂宜間日祭一廟,歷十四日而遍。此蓋無所處,而強為之說耳。若以九廟一堂,嫌于混同。請以木為黃屋,如廟廷之制,依廟數設之,又設帷幄于其中,庶得以展專奠之敬矣。」議上,不報。

十三年,南京太廟災。禮部尚書湛若水請權將南京太廟香火併于南京奉先殿,重建太廟,補造列聖神主。帝召尚書言與群臣集議。言會大學士張孚敬等言:「國有二廟,自漢惠始。神有二主,自齊桓始。周之三都廟,乃遷國立廟,去國載主,非二廟二主也。子孫之身乃祖宗所依,聖子神孫既親奉祀事于此,則祖宗神靈自當陟降于此。今日正當專定廟議,一以此地為根本。南京原有奉先殿,其朝夕香火,當合併供奉如常。太廟遺址當仿古壇墠遺意,高築牆垣,謹司啟閉,以致尊嚴之意。」從之。

時帝欲改建九廟。夏言因言:「京師宗廟,將復古制,而南京太廟遽災,殆皇天列祖佑啟默相,不可不靈承者。」帝悅,詔春和興工。諸臣議于太廟南,左為三昭廟,與文祖世室而四,右為三穆廟。群廟各深十六丈有奇,而世室殿寢稍崇,縱橫深廣,與群廟等。列廟總門與太廟戟門相併,列廟後垣與太廟祧廟後牆相併。具圖進。帝以世室尚當隆異,令再議。言等請增拓世室前殿,視群廟崇四尺有奇,深廣半之;寢殿視群廟崇二尺有奇,深廣如之。報可。十四年正月,諭閣臣:「今擬建文祖廟為世室,則皇考世廟字當避。」張孚敬言:「世廟著《明倫大典》,頒詔四方,不可改。文世室宜稱太宗廟。其餘群廟不用宗字,用本廟號,他日遞遷,更牌額可也。」從之。二月,盡撤故廟改建之。諸廟各為都宮,廟各有殿有寢。太祖廟寢後有祧廟,奉祧主藏焉。太廟門殿皆南向,群廟門東西向,內門殿寢皆南向。十五年十二月,新廟成,更創皇考廟曰睿宗獻皇帝廟。帝乃奉安德、懿、熙、仁四祖神主于祧廟,太祖神主于太廟,百官陪祭如儀。翌日,奉安太宗以下神主,列于群廟,命九卿正官及武爵重臣,俱詣太宗廟陪祭。文三品以上,武四品以上,分詣群廟行禮。又擇日親捧太祖神主,文武大臣捧七宗神主,奉安於景神殿。



贊助商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