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明史 上 - 133 / 192
歷史類 / 張廷玉等 / 本書目錄
  

明史 上

第133頁 / 共192頁。

 大小:

 第133頁

朗讀:

龍安府元龍州,屬廣元路。明玉珍置龍州宣慰司。洪武六年十二月復置龍州。十四年正月改松潘等處安撫司。二十年正月仍改為龍州。二十二年九月改龍州軍民千戶所。二十八年十月升龍州軍民指揮使司,後復曰龍州。宣德七年改龍州宣撫司,直隷布政司。嘉靖四十五年十二月改曰龍安府。領縣三。南距布政司四百八十里。

平武倚。本名寧武,萬曆十八年四月置,後更名。州舊治在江油縣界之雍村。洪武六年徙於青州所。二十二年又徙於盤龍壩箭樓山之麓,即今治也。東南有馬盤山,又有石門山。東有涪江,有青川溪,下流合白水,入嘉陵江。西北有胡空關,又有黃陽關。東有鐵蛇關,西有大魚關,羊昌關、和平關,俱永樂中置。又東有棧閣,道出陝西文縣。又西有永濟橋,鐵索為之,達松潘衛。又東有青川守禦千戶所,洪武四年十月以舊青川縣置,屬四川都司。嘉靖四十五年十二月來屬。所東有白水江。東北有明月關巡檢司。南有杲陽關。北有北雄關,接陝西文縣界。又有控夷關,萬曆中置。


  

江油府東南。元省。明玉珍復置。洪武十年五月省入梓潼縣。十三年十一月復置,屬劍州。嘉靖四十五年十二月來屬。西有大匡山,與彰明縣界。東北有竇圌山。北有涪水,水上有涪水關。

石泉府西南。元屬安州。洪武中,州廢,改屬成都府。嘉靖四十五年十二月來屬。北有三面山,龍安水出焉。又東有湔水,東至江陽入江,有馬坪口巡檢司。北有松嶺關。西有石板關。東有奠邊關。東北有大方關。西北有上雄關。

馬湖府元馬湖路,屬敘南宣撫司。洪武四年十二月為府。領縣一,長官司四。東北距布政司千一百里。

屏山倚。本泥溪長官司,洪武四年十二月置。萬曆十七年三月改縣。西有雷番山。南有馬湖江,其上源自黎州西徼外流入界,至此合金沙江,經府城東入宜賓縣界。中有結髮灘、鐵鎖灘、鷄肝石灘,俱在府西。又有馬湖,湖在山頂,亦曰龍湖。東有悔泥溪巡檢司。又東有龍關。西有鳳關。又北有新鄉鎮,萬曆十七年三月建城,置戍焉。

平夷長官司府西。洪武四年十二月置。舊治在司東。萬曆中,移於今治。南有馬湖江,又南有大汶溪,東有小汶溪,俱流合焉。

蠻夷長官司府西少南。洪武四年十二月置。南濱馬湖江,西有什葛溪,東有大鹿溪,俱流合焉。南有戎寧巡檢司。

沐川長官司府西少北。元置。洪武四年十二月改為州,尋復。北有沐川,下流入大江。東有芭蕉溪,下流入馬湖江。

雷坡長官司府西南。洪武四年十二月置。二十六年省。

鎮雄府元芒部路,屬雲南行省。洪武十五年正月為府。十六年正月改屬四川布政司。十七年五月升為軍民府。嘉靖五年四月改府名。萬曆三十七年五月罷稱軍民府。北有樂安山,與敘州府界。又西有白水,亦曰八匡河,源出烏撒界,流經此,境內諸川俱流入焉,下流至敘州府入大江。又南有苴鬥河,下流入烏撒之七星關河。又北有鹼泉二,俱產鹽。有益良州、強州,元俱屬芒部路,洪武十七年後廢。又有阿頭、易溪、易娘三蠻部,元屬烏撒路,洪武十五年三月屬芒部府。十七年又改阿頭部為阿都府,屬四川布政司。後俱廢。南有阿赫關,與烏撒界。領長官司五。北距布政司千五百八十里。

白水江肸酬長官司正德十六年十一月置。

懷德長官司府西。本卻佐寨。

威信長官司府南。本母響寨。

歸化長官司府西南。本夷良寨。

安靜長官司府西北。本落角寨。四司,俱嘉靖五年四月改置。

烏蒙軍民府元烏蒙路,後至元元年九月屬四川行省。洪武十五年正月為府,屬雲南布政司。十六年正月改屬四川布政司。十七年五月升為軍民府。西有涼山。北有界堆山,與敘州府界。西南有金沙江,下流合於馬湖江。南有索橋,金沙江渡處。北有羅佐關。有歸化州,洪武十五年三月置,屬府,尋廢。東北距布政司千三百里。

烏撒軍民府元烏撒路,後至元元年九月屬四川行省。洪武十五年正月為府,屬雲南布政司。十六年正月改屬四川布政司。十七年五月升為軍民府。西有盤江,出府西亂山中,經府南為可渡河,入貴州畢節衛界。有可渡河巡檢司。又西有趙班巡檢司。又有阿赫關、鄔撒二巡檢司。東南有七星關。東有老鴉關,又有善欲關,皆與貴州畢節衛界。又南有倘唐驛,路出雲南沾益州。東北距布政司千八百五十里。

東川軍民府元東川路,屬雲南行省。洪武十五年正月為府。十七年五月升為軍民府,改屬四川布政司。二十一年六月廢。二十六年五月復置。西南有馬鞍山,府舊治在焉。尋移治萬額山之南。又西南有絳雲弄山,接雲南祿勸州界,下臨金沙江。又東南有牛欄江,自雲南尋甸府流入,至府北合金沙江。有藤索橋,在東北牛欄江上。東北距布政司千四百里。

潼川州元潼川府,直隷四川行省。洪武九年四月降為州,以州治郪縣省入,直隷布政司。北有涪江,南有中江流合焉。又西南有郪江,有鹽井。西南距布政司三百里。領縣七:

射洪州南。洪武十年五月省入鹽亭縣。十三年十一月復置。東有涪江。又東南有射江,亦曰瀰江,亦曰梓潼水,自鹽亭縣流入,經縣東南之獨坐山,合於涪江。又東南有瀋水,亦入涪江。有鹽井。

中江州西。洪武十年五月省入州。十三年十一月復置。西南有可蒙山、銅官山,南有賴應山、私熔山,俱產銅。東南有中江,南有郪江,有鹽井。


  

鹽亭州東少北。北有紫金山。南有梓潼水。東有鹽亭水,自劍州南境流入,亦謂之瀰江。城東有鹽井。

遂寧州東南。元遂寧州。明玉珍省州治小溪縣入焉。洪武九年四月降州為縣。東有銅盤山,又有涪江,北有郪江流入焉,謂之郪口。西有倒流溪,有鹽井。

蓬溪州東南。元屬遂寧州。洪武十年五月省入遂寧縣。十三年十一月復置,徙治故城之西南。西有明月山,下為明月池。又有伏龍山,下有火井。北有蓬溪,下流合於涪江,有鹽井。

安岳州南。洪武四年於縣置普州。九年,州廢。西有岳陽溪,下流合於涪江,有鹽井。

樂至州南少西。成化元年七月置,屬州。正德九年改屬簡州。嘉靖元年四月還屬。有鹽井。

眉州元屬嘉定府路。洪武九年四月降為縣,仍屬嘉定州。十三年十一月復為州,直隷布政司。東有蟆頤山,西面臨江,下為蟆頤津。南有峨眉山。東有玻璃江,即大江也。南有思濛江,西南有金流江,一名難江,下流俱入大江。東南有魚耶鎮巡檢司。北距布政司百八十里。領縣三:

彭山州北。洪武十年五月省入郿縣。十三年十一月復置。東有彭亡山,亦曰平無山,俗呼為平模山。北有天社山。南有打鼻山。東北濱大江,內江自雙流縣流入焉,即牧馬川也,合流而南,亦曰武陽江,江中有鼓樓灘。又有赤水,亦自東北流入大江。

丹棱州西。洪武六年十二月置,屬嘉定府。十年五月省入郿縣。十三年十一月復置,來屬。東南有青衣水,源出盧山縣,流經此,下流至嘉定州入大江。

青神州南。洪武十年五月省入嘉定州。十三年十一月復還屬。西有熊耳山,青衣水經其下。又東有大江。東南有松柏灘。東有犁頭灣巡檢司。



贊助商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