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五年正月乙酉朔,免群臣賀禮。帝自守國,深懷謙抑,宮臣不庭拜,啟事時不侍立,免朔望禮。京朝朔日當具公服問候,並停免。至是,群臣當賀,亦不肯受。甲寅,帝如春水。二月庚申,還都。丁卯,遣子金源郡王麻達葛奉表賀萬春節。四月,久不雨,帝親禱,即日沾足。
六月甲寅,帝不豫。庚申,崩于承華殿。世宗自上京還,次天平山好水川,訃聞,為位臨奠於行宮之南,大慟者久之。親王、百官、皇族、命婦及侍衛皆會哭,世宗號泣還宮。比至中都,為位奠哭者凡七焉。世宗以豳王永成為中都留守,來護喪,遣滕王府長史再興、禦院通進阿里剌來保護金源郡王,遣左宣徽使唐括鼎來致祭,詔妃徒單氏及諸皇孫喪服並如漢制。帝王儲位久,恩德在人者深,每日三時哭臨,侍衛軍士皆爭入臨,伏哭于承華殿下,聲殷如雷。中都百姓市門巷端為位慟哭。七月壬午朔,賜謚宣孝太子。九月庚寅,殯于南園熙春殿。己酉,世宗至自上京,未入國門,先至熙春殿致奠,慟哭久之。比葬,親臨者六。帝事世宗,凡巡幸西京、涼陘,及上陵、祭廟、謁衍慶宮,田獵觀稼,拜天射柳,未嘗去左右。上有事于圓丘,及親享于太廟,則行亞獻禮,不親祀則攝行祀事。國有大慶則率百官上表賀。正旦、萬春節則總班上壽。冬十月庚戌朔,宰相以下朝見于慶和殿,太尉完顏守道上壽,世宗追悼淒愴者久之。十一月甲申,靈駕發引,世宗路祭于都城之西。庚寅,葬于大房山。世宗欲加帝號,以問群臣,翰林修撰趙可對曰:「唐高宗追諡太子弘為孝敬皇帝。」左丞張汝弼曰:「此蓋出於武后。」遂止,乃建廟于衍慶宮後,祭和三獻,樂用登歌。
二十六年,立子璟為皇太孫。二十九年,世宗崩。太孫即位,是為章宗。
五月甲午,追諡體弘仁英文睿德光孝皇帝,廟號顯宗。丁酉,祔于太廟,陵曰裕陵。
帝天性仁厚,不忍刑殺。梁檀兒盜金銀葉,憐其母老,李福興盜段匹,值坤厚陵禮成,家令本把盜銀器,值萬春節,皆委曲全活之。亡失物者,責其償而不加罪。聞四方饑饉,輒先奏,加賑贍。因田獵出巡,所過問民間疾苦。敬禮大臣,友愛兄弟。葬明德皇后于坤厚陵,諸妃皆祔,自磐寧宮發引,趙王惟中以其母輓車先發,令張黃蓋者前行,帝呼執蓋者不應,少府監張僅言欲奏其事,帝止之。嘗作《重光座銘》,及刻座右銘于小玉碑,並刻其碑陰,皆深有理致。最善射而不殫物,嘗奉詔拜陵,先獵,射一鹿獲之,即命罷獵,曰:「足奉祀事,焉用多殺?」好生蓋其天性雲。
贊曰:遼王杲取中京,宗翰、宗望皆從,景宣別領合扎猛安。合扎猛安者,太祖之猛安也。宗翰請立熙宗,宗幹不敢違,太宗不能拒,其義正,其理直矣。舊史稱睿宗寬恕好施惠,熙宗不終,海陵隕斃,自時厥後,得大位者皆其子孫,有以夫。顯宗孝友惇睦,在東宮二十五年,不聞有過。承意開導,四方陰受其賜。天下不假之年,惜哉!
志第一
志第一
天文
自伏羲仰觀俯察,黃帝迎日推策,重黎序天地,堯曆日月星辰,舜齊七政,周武王訪箕子,陳《洪範》,協五紀,而觀天之道備矣。《易》曰:「天垂象,見吉凶,聖人象之。」故孔子因魯史作《春秋》,于日星風雨霜雹雷霆皆書變而不書常,所以明天道、驗人事也。秦漢而下,治日患少,陰陽愆違,天象錯迕,無代無之。金百有十九年,而日食四十二,星辰風雨霜雹雷霆之變,不知其幾。金九主,莫賢于世宗,二十九年之間,猶日食者十有一,日珥虹貫者四五。然終金之世,慶雲環日者三,皆見于世宗之世。
羲、和之後,漢有司馬,唐有袁、李,皆世掌天官,故其說詳。且六合為一,推步之術不見異同。金、宋角立,兩國置歷,法有差殊,而日官之選亦有精粗之異。今奉詔作《金史》,于志天文,各因其舊,特以《春秋》為準雲。
○日薄食 煇珥 雲氣
太祖天輔三年夏四月丙子朔,日食。四年冬十月戊辰朔,日食。六年春二月庚寅朔,日食。七年秋八月辛巳朔,日食。
太宗天會七年三月己卯,日中有黑子。九月丙午朔,日食。十三年正月丙午朔,日食。
熙宗天會十四年十一月丙寅,日中有黑子,斜角交行。
天眷三年七月癸卯朔,日食。
皇統三年十二月癸未朔,日食。四年六月辛巳朔,日食。五年六月乙亥朔,日食。八年四月戊子朔,日食。九年三月癸未朔,日食。
海陵庶人天德二年正月甲辰,日有暈珥,白虹貫之。十一月丙戌,白虹貫日。十二月乙卯,慶雲見,狀如鸞鳳,五彩。三年正月丁酉,白虹貫日。
貞元二年五月癸丑朔,日食。三年四月丁丑朔,昏霧四塞,日無光,凡十有七日乃霽。五月丁未朔,日食。
正隆三年三月辛酉朔,有司奏日食,候之不見。海陵敕,自今日食皆面奏,不須頒告中外。五年八月丙午朔,日食。庚午,日中有黑子,狀如人。六年二月甲辰朔,日有暈珥,戴背。十月丙午,慶雲見。
世宗大定二年正月戊辰朔,日食,伐鼓用幣,命壽王京代拜行禮。為制,凡遇日月虧食,禁酒、樂、屠宰一日。三年六月庚申朔,日食,上不視朝,命官代拜。有司不治務,過時乃罷。後為常。四年六月甲寅朔,日食。七年四月戊辰朔,日食,上避正殿、減膳,伐鼓應天門內,百官各于本司庭立,明復乃止。閏七月己卯午刻,慶雲環日。八月辛亥午刻,慶雲環日。九年八月甲申朔,有司奏日當食,以雨不見。為近奉安太社,乃伐鼓于社,用幣于應天門內。十三年五月壬辰朔,日食。十四年十一月甲申朔,日食。十六年三月丙午朔,日食。十七年九月丁酉朔,日食。二十三年十月己未,慶雲見于日側。十一月壬午朔,日食。二十八年八月甲子朔,日食。二十九年正月乙卯巳初,日有暈,左右有珥,上有背氣兩重,其色青赤而厚。復有白虹貫之亙天,其東有戰氣長四尺餘,五刻而散。丁巳巳初,日有兩珥,上有背氣兩重,其色青赤而淡。頃之,背氣于日上為冠,已而俱散。二月辛酉朔,日食。甲子辰刻,日上有重暈兩*,抱而復背,背而復抱,凡二三次。乙丑,日暈兩珥,有負氣承氣,而白虹亙天,左右有戟氣。
章宗明昌三年十二月丙辰,北方微有赤氣。四年九月癸未,日上有抱氣二,戴氣一,俱相連。左右有珥,其色鮮明。六年三月丙戌朔,日食。
承安三年正月己亥朔,日食,陰雲不見。五年十一月癸丑,日食。《宋史》作六月乙酉朔。
泰和二年五月甲辰朔,日食。三年十月戊戌,日將沒,色赤如赭。甲辰,申酉間,天色赤,夜將旦復然。四年三月丁卯,日昏無光。五年九月戊子戌時,西北方黑雲間有赤氣如火,次及西南、正南、東南方皆赤,中有白氣貫徹,乍隱乍見。既而為雨,隨作風。至二更初,黑雲間赤氣復起於西北方,及正西、正東、東北,往來游曳,內有白氣數道,時復出沒。其赤氣又滿中天,約四更皆散。六年正月,北京申,龍山縣西見有雲結成車牛行帳之狀,或如前後摧損之勢,晡時乃散。二月壬子朔,日食。七月癸巳,申刻,日有上背氣一,內赤外青,須臾散。九月乙酉,夜將曙,北方有赤白氣數道,歷王良下,徐行至北斗開陽、搖光之東而散。八年四月癸卯,巳刻,日暈二重,風黃外赤,移時而散。
衛紹王大安元年四月壬申,北方有黑氣如大道,東西竟天,至五更散。十二月辛酉朔,日食。三年三月辛酉辰刻,北方有黑氣如堤,內有白氣三,似龍虎之狀。十月己卯,東北、西北每至初更如月將出狀,明至夜半而滅,經月乃已。
宣宗貞祐元年十月丙午,夜有白氣三,沖紫微而貫。十一月丙申,白氣東西竟天,移時散。二年九月壬戌朔,日食,大星皆見。三年正月壬戌,日有左右珥,上有冠氣,移刻散。二月丁巳,日初出赤如血,將沒復然。六月戊申,夜有黑氣,廣如大路,自東南至于西北,其長竟天。四年二月甲申朔,日食。閏七月壬午朔,日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