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化一。寧陵。熙寧七年廢。
新立弩手二。廣濟。熙寧六年,定陶縣第二軍改雄武隊弩手。
懷勇三。雍丘二,陳一。熙寧三年廢。
威寧一。潁昌。熙寧二年廢。
威猛上下十。襄邑四,咸平、潁昌、長葛各二。熙寧三年,宣威併入。
雄勝三。陝、冀、濟各一。熙寧四年,分陝府雄勝隷他軍。中興,四。
歸恩左右二。亳。熙寧三年,左第一併右第一。六年,第一改為雄勝。
澄海弩手二。登。熙寧八年,廣西經略司選澄海赴桂州,以新澄海為名。中興,加「水軍」字。
神虎二十六,永興六,鳳翔、河中、忻、隰、晉、威勝各二,太原、秦、延、鄜、華各一,潞三。熙寧九年,秦州一,闕勿補。
保捷一百三十五。永興十二,同九,秦八,河中、邠、涇各七,滑、寧、耀各六,鳳翔、延、儀、華、隴、解、乾各五,陝、原、鄜各四,成三,慶、鳳、坊、晉、鎮戎各二,環、丹、商、虢、階、慶成、德順各一。熙寧五年,鳳翔府添置三。六年,添置一。元豐三年,並同州七為六,永興軍九為八。五年,蘭州置步軍二。紹聖四年,蘭州金城關置步軍四。元符元年,新筑西安州,置步軍一,天都、臨羌砦各置步軍一;又詔于河北路大名府二十二州軍共創置馬步軍,步軍二十九指揮以保捷為名。二年,定邊城置步軍一。崇寧五年,安邊城置步軍一。中興後,增置一。
捉生二。延。紹聖三年,環、慶州各置一。
清邊弩手四十三。太原九,秦五,涇四,河中、隴各三,永興、代、潞、晉各二,慶、渭、環、同、坊、鎮戎、慈、丹、隰、汾、憲各一。熙寧六年,並鳳翔四為三。八年,吉陽並宣毅一來隷。九年,並秦州四為三。元豐三年,以河中清邊弩手將兵一隷本府保捷、清邊弩手。
制勝九。永興、華各二,鳳翔、耀、同、乾、解各一。撥華一隷本州保捷、制勝,奉天一補其縣保捷闕。中興後增一。
定功十。永興、秦、慶、原、渭、涇、儀、鄜、延、鎮戎各一。
青澗二。中興後隷騎軍。
平海二。登。
建威一。秦。熙寧三年廢。
效忠二十七。陳留三,太康、尉氏、襄邑、河陽、曹、合流各二,咸平、鄭、亳、衛、潁昌、單、澶、磁、廣濟、河陰、寧陵、白波各一。熙寧九年,磁、衛各一,須人少與武衛併為一。
川效忠七。南京六,寧陵一。熙寧二年,南京六並隷上三。三年十二月,南京三併為二。
宣毅一百七十四。隷京東西、河北、河東、淮南、江南、兩浙、荊湖、福建九路。京東路:南京、鄆、徐、曹、齊各二,青、兗、密、濮、沂、單、濟、淄、萊、濰、登、淮陽、廣濟各一。京西路:西京、滑、潁昌、河陽、陳、襄、鄭、潁、蔡、汝、隨、信陽各一,鄧二。河北路:真定、德、棣、博、邢、祁、恩、磁、深、定、洺、濱、通利、永靜、乾寧、永寧各一。河東路:太原、汾各六,晉四,澤、絳、石、代各三,潞、嵐、忻、遼、威勝、平定各二,慈、隰、憲、寧化各一。淮南路:揚、亳各二,廬、宿、壽、楚、真、泗、蘄、海、舒、泰、濠、和、光、黃、通、無為、高郵、漣水各一。江南路:江寧、江、洪、虔、吉、撫、袁、筠、建昌、南安各一。兩浙路:杭二,越、蘇、明、湖、婺、潤、溫、衢、常、處、秀各一。荊湖路:潭、全、鼎各二,荊南、邵、衡、永、郴、道、安、鄂、岳、澧、復、峽、歸、辰、荊門、漢陽、桂陽各一。福建路:二,福、泉、南劍、漳、汀、邵武、興化各一。熙寧三年,宿、揚、廬、壽、楚、真、泗、泰一併隷教閲忠節,各為一。蘄、海、舒、濠、和、光、黃、通、無為、高郵、漣水各一闕弗補。十二月,京東路三十三併為十三,荊湖南路道永衡各一、潭二撥隷威果,全二、邵一撥隷雄略,郴、桂陽各一不充額,荊南一撥隷威果,鼎二、澧岳安復鄂各一皆改教閲忠節,荊門、漢陽、歸、峽各一不充額,江南東路江寧、江南西路虔各一撥隷威果、雄略,洪、吉、撫、建昌各一皆改教閲忠節,筠、袁、南安各一不充額,福建路福一隷威果,建二併為一改威果,兩浙路杭二、越蘇潤各一皆改威果,湖、婺、溫、衢、常、處,秀各一不充額。熙寧五年,恩一、乾寧永靜真定邢洺磁定祁深永寧各一闕弗補。八年,吉鄉軍宣毅一隷清邊弩手,潞復置一。九年,定、邢、深、祁、磁、永寧、永靜、乾寧各一皆效忠。元豐元年,博二撥隷他州軍。
宣毅床子弩炮手一。岢嵐。熙寧三年廢。
建安二。府、嵐各一。
威果二十五。荊南、江寧、杭、揚、廬、潭各三,洪、越、福各二,虔一。宣和三年,嚴州增置一。
效順一。襄邑。熙寧六年,改雄武。
揀中雄勇一。襄邑。
懷順一。霸。
歸聖一。雍丘。熙寧六年,改雄武。
順聖一。鞏。中興已後無。
懷恩三。荊南二,鄂一。
揀中懷愛一。寧陵。熙寧六年廢。
勇捷左右二十六。襄邑、北京、澶、陳、壽、汝、曹、宿各二,咸平、西京、南京、亳、寧陵、虹、河陰、鞏、長葛、韋城各一。熙寧三年,並十隷九,右十二並右二。元豐二年,唐、汝州各置土兵一。
威武上下總十三。西京、河陽、鄭、鄆、澶、滑、濮、通利、鞏、河陰、永城各一,曹二。熙寧三年,廢下威武。九年,澶一隷效忠、勇捷。
靜戎弩手四。河陽、澶、衛、通利各一。熙寧七年廢。
平塞弩手並揀中平塞、新立平塞,總四。咸平、亳、河陰、白波各一。熙寧六年,廢弩手及新立、揀中平塞,亳平塞弩手及白波新立平塞、咸平揀中平塞並改下威武。
忠勇三。成都。
寧遠八。戎三,遂、梓、嘉、雅、江安各一。熙寧六年,瀘州增置一。
忠節並川忠節、教閲忠節,總六十。雍丘、襄邑、寧陵各三,陳留、咸平、東明、亳、河陰、永城各二,南京五,太康、陽武、潁昌、江寧、揚、廬、宿、壽、楚、真、泗、泰、滁、岳、澧、池、歙、信、太平、饒、宣、洪、虔、吉、臨江、興國、廣濟、南康、廣德、長葛各一,合流四。熙寧三年,亳州第十四並勇捷,川忠節一併忠節。十二月,添置八。五年,蔡州置一。
神威上下十三。陳留三,潁昌、鞏各二,雍丘、考城、咸平、河陽、廣濟、白波各一。
歸遠十六。陳、潁昌、亳、壽、宿、鄧、襄、鼎各一,荊南、澧、潭、洪各二。元豐五年,成州置一。
雄略二十五。荊南五,潭四,鼎、澧各三,廣、辰、桂各二,許、全、邵各一。熙寧三年,衡增置一,吉增置三百人及置部軍雄略一。崇寧三年,荊湖南路置四。
招收十七。保四,霸、信安各三,定、軍城砦各二,廣信、安肅、順安各一。熙寧五年,霸、信安各二併為一,定二為一,安肅一、保二分隷振武、招收。八年,忻以保甲替罷揀充下禁軍。
壯勇七。耀、解、滑各二,潁昌一。
橋道並川橋道十八。襄邑、咸平、陽武各二,陳留、東明、尉氏、太康、西京、河陽、濮、鄆、鞏、河陰、白波、寧陵各一。熙寧三年,鄆川橋道改橋道,隷順化。
清塞十二。曹二,鄭、鄆、滑、通利、鞏、河陰、白波、汜水各一,長葛二。
崇武崇寧三年,置步軍京東西、河東北。
崇威崇寧三年,置步軍京東西、河東北。
敢勇元祐七年,詔河東、陝西路諸帥府募敢勇,以百人為額。宣和四年,詔越州招到敢勇三百人,撥充兩浙提刑司捉殺差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