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2頁
邠州新平郡,緊。義寧二年析北地郡之新平、三水置。邠,故作「豳」,開元十三年以字類「幽」改。土貢:剪刀、火筋、蓽豆、澡豆、白蜜、地膽。戶二萬二千九百七十七,口十二萬五千二百五十。縣四:有府十,曰嘉陽、宜祿、公劉、良社、胡陵、蜯川、萬敵、金池、舜城、宜山。新平,望。有永定壘二,太宗討薛舉置。三水,緊。有石門山。北二十里有萬壽湫,大曆八年因風雷而成。永壽,上。武德二年析新平置,神龍元年隷雍州,唐隆元年來屬。宜祿。中。貞觀二年析新平及涇州之保定、靈台置。有淺水原,有長武城。
右京畿採訪使,治京城內。
隴州汧陽郡,上。本隴東郡,義寧二年,析扶風郡之汧源、汧陽、南由,安定郡之華亭置。天寶元年更郡曰汧陽。土貢:榛實、龍鬚席。戶二萬四千六百五十二,口十萬一百四十八。縣三:有府四,曰大堆、龍盤、開川、臨汧。汧源,上。垂拱二年更華亭曰亭川,神龍元年復故名,元和三年省入汧源。西有安戎關,在隴山,本大震關,大中六年,防禦使薛逵徙築,更名。有鐵;有五節堰,引隴川水通漕,武德八年,水部郎中姜行本開,後廢。華亭有義寧軍,大曆八年置。貞元十三年築永信城于平戎川。汧陽,上。有臨汧城,大和元年築。吳山。中。本長蛇,義寧二年置,貞觀元年更名,上元二年曰華山,尋復曰吳山。武德元年以南由縣置含州,四年州廢,元和三年省入焉。有西鎮吳山祠,有紫塠山。西有安夷關。
涇州保定郡,上。本安定郡,至德元載更名。土貢:龍鬚席。戶三萬一千三百六十五,口十八萬六千八百四十九。縣五:有府六,曰涇陽、四門、興教、純德、肅清、仁賢。保定,上。本安定,至德元載更名,廣德元年沒吐蕃,大曆三年復置。有折墌故城。靈台,上。本鶉觚,天寶元年更名。臨涇,中。良原,上。興元二年沒吐蕃,貞元四年復置。潘原。中。本陰盤,天寶元年更名,後省為彰信堡,貞元十一年復置。
原州平涼郡,中都督府,望。廣德元年沒吐蕃,節度使馬璘表置行原州于靈台之百里城。貞元十九年徙治平涼。元和三年又徙治臨涇。大中三年收復關、隴,歸治平高。廣明後覆沒吐蕃,又僑治臨涇。土貢:氈、覆鞍氈、龍鬚席。戶七千三百四十九,口三萬三千一百四十六。縣二:有府二,曰彭陽、安善。平高,望。有崆峒山;西南有木峽關。州境又有石門、驛藏、制勝、石峽、木崝等關,並木峽、大盤為七關。又南有瓦亭故關。百泉。上。
渭州,元和四年以原州之平涼縣置行渭州,廣明元年為吐蕃所破,中和四年,涇原節度使張鈞表置。凡乾元後所置州,皆無郡名;及其季世,所置州縣,又不列上、中、下之第。縣一。平涼。上。廣德元年沒吐蕃,貞元四年復置。及為行渭州,其民皆州自領之。西南隴山有六盤關;有銀,有銅,有鐵;西北五里有吐蕃會盟壇,貞元三年築。
武州,中。大中五年以原州之蕭關置。中和四年僑治潘原。縣一:蕭關。中。貞觀六年以突厥降戶置緣州,治平高之他樓城。高宗置他樓縣,隷原州,神龍元年省,置蕭關縣。白草軍在蔚茹水之西,至德後沒吐蕃。
寧州彭原郡,望。本北地郡,天寶元年更名。土貢:五色覆鞍氈、龍鬚席、芫青、亭長、庵袴、假蘇。戶三萬七千一百二十一,口二十二萬四千八百三十七。縣五:有府十一,曰彭池、高望、靜難、驎寶、天固、蒲川、東原、三會、大延、和泉、永寧。定安,望。義寧二年析置歸義縣,貞觀十七年省入定平。有定安故關。真寧,緊。本羅川。有要冊湫。天寶元年獲玉真人像二十七,因更名。襄樂,緊。彭原,緊。武德元年以縣置彭州,二年析置豐義縣。貞觀元年州廢,以彭原、豐義來屬。開元八年以豐義隷涇州,尋復還屬,唐末省。定平。上。武德二年析定安置,後隷邠州。元和三年復來屬,四年隷左神策軍。有高摭城。唐末以縣置衍州。
慶州順化郡,中都督府。本弘化郡,天寶元年曰安化,至德元載更名。土貢:“胡女布、牛酥、麝、蠟。戶二萬三千九百四十九,口十二萬四千二百三十六。縣十:有府八,曰龍息、交水、同川、永清、蟠交、永業、樂蟠、永安。順化,中。本弘化,天寶元年曰安化,至德元載更名。合水,中。本合川,武德元年置,是年,又析置蟠交縣。貞觀元年省合川入弘化。天寶元年更蟠交曰合水。樂蟠,中。義寧元年析合水置。馬嶺,中。華池,下。武德四年置,以縣置林州,貞觀元年州廢。同川,中下。本三泉,義寧二年析彭原郡之彭原置,武德三年更名。洛源,中。貞觀三年置,四年隷北永州,五年徙州來治,八年州廢,來屬。延慶,中。本白馬,武德六年徙故豐州民析合水置,天寶元年更名。方渠,中下。神龍三年析馬嶺置。懷安。下。開元十一年括逃戶連黨項蕃落置。
鄜州洛交郡,上。本上郡,天寶元年更名。土貢:龍鬚席。戶二萬三千四百八十四,口十五萬三千七百一十四。縣五:有府十一,曰洛昌、龍交、葦川、五交、大同、安光、洛安、銀方、杏林、脩武、安吉。有肅戎軍,大曆六年置,在鹿阝城。洛交,緊。洛川,上。三川,中。華池水、黑水、洛水所會。直羅,中。武德三年析三川、洛交因古直羅城置,羅水過城下,地平直,故名。甘泉。中。本伏陸,武德元年析洛交置,天寶元年更名。
坊州中部郡,上。武德二年析鄜州之中部、鄜城置。土貢:龍鬚席、枲、弦麻。戶二萬二千四百五十八,口十二萬二百八。縣四:有府五,曰杏城、仁裡、思臣、永平、安台。中部,上。本內部,武德二年更名。周天和中,元皇帝為敷州刺史,置馬坊,高祖因以名州。有鐵。州郭無水,東北七里有上善泉,開成二年,刺史張怡架水入城,以紓遠汲。四年,刺史崔駢復增修之,民獲其利。後思之,為立祠。宜君,上。本隷宜州。有仁智宮,武德七年置。貞觀十七年州廢,縣亦省。二十年置玉華宮,復置縣,隷雍州。宮在北四里鳳凰谷。永徽二年廢宮為玉華寺,縣又省。龍朔三年析中部、同官復置,來屬。有鐵。昇平,上。天寶十二載析宜君置,寶應元年省,後復置。鄜城。上。唐末以縣置翟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