調露元年十一月壬午,秦州神亭治北霧開如日初耀,有白鹿、白狼見。近白祥也。
神龍二年四月己亥,雨毛于越州之鄮縣。占曰:「邪人進,賢人遁。」
大曆二年七月甲戌日入時,有白氣亙天。九月戊午夜,白霧起西北,亙天。五年五月甲申,西北有白氣亙天。
貞元二十年九月庚辰甲夜,有白氣八,東西際天。
大和三年八月,西方有白氣如柱。七年十月己酉,西方又有白氣如柱者三。
光啟二年四月,有白氣頭黑如發,自東南入于揚州滅。
光化二年三月乙巳,日中有白氣亙天,自西南貫于東北。
天復元年八月己亥,西方有白雲如履底,中出白氣如匹練,長五丈,上衝天,分為三彗,頭下垂。占曰:「天下有兵。白者,戰祥也。」
○木沴金
神龍中,東都白馬寺鐵像頭無故自落于殿門外。
天寶五載四月,宰臣李適之常列鼎具膳羞,中夜,鼎躍出相鬥不解,鼎耳及足皆折。
志第二十六 五行三
《五行傳》曰:「簡宗廟,不禱祠,廢祭祀,逆天時,則水不潤下。」謂水失其性 ,百川逆溢,壞鄉邑,溺人民而為災也。又曰:「聽之不聰,是謂不謀。厥咎急,厥罰常寒,厥極貧。時則有鼓妖,時則有豕禍,時則有耳痾,時則有雷電、霜、雪、雨、雹、黑眚黑祥,惟火沴水。」
△水不潤下
貞觀三年秋,貝、譙、鄆、泗、沂、徐、豪、蘇、隴九州水。水,太陰之氣也。若臣道顓,女謁行,夷狄強,小人道長,嚴刑以逞,下民不堪其憂,則陰類勝,其氣應而水至;其謫見于天,月及辰星與列星之司水者為之變,若七曜循中道之北,皆水祥也。四年秋,許、戴、集三州水。七年八月,山東、河南州四十大水。八年七月,山東、江淮大水。十年,關東及淮海旁州二十八大水。十一年七月癸未,黃氣際天,大雨,谷水溢,入洛陽宮,深四尺,壞左掖門,毀官寺十九;洛水漂六百餘家。九月丁亥,河溢,壞陝州之河北縣及太原倉,毀河陽中氵單。十六年秋,徐、戴二州大水。十八年秋,谷、襄、豫、荊、徐、梓、忠、綿、宋、亳十州大水。十九年秋,泌、易二州水,害稼。二十一年八月,河北大水,泉州海溢,驩州水。二十二年夏,瀘、越、徐、交、渝等州水。
永徽元年六月,新豐、渭南大雨,零口山水暴出,漂廬舍;宣、歙、饒、常等州大雨,水,溺死者數百人。秋,齊、定等州十六水。二年秋,汴、定、濮、亳等州水。四年,杭、夔、果、忠等州水。五年五月丁丑夜,大雨,麟游縣山水沖萬年宮玄武門,入寢殿,衛士有溺死者。六月河北大水,滹沱溢,損五千餘家。六年六月,商州大水。秋,冀、沂、密、兗、滑、汴、鄭、婺等州水,害稼;洛州大水,毀天津橋。十月,齊州河溢。
顯慶元年七月,宣州涇縣山水暴出,平地四丈,溺死者二千餘人。九月,括州暴風雨,海水溢,壞安固、永嘉二縣。四年七月,連州山水暴出,漂七百餘家。
麟德二年六月,鄜州大水,壞居人廬舍。
總章二年六月,括州大風雨,海溢,壞永嘉、安固二縣,溺死者九千七十人;冀州大雨,水平地深一丈,壞民居萬家。
咸亨元年五月丙戌,大雨,山水溢,溺死五千餘人。二年八月,徐州山水漂百餘家。四年七月,婺州大雨,山水暴漲,溺死五千餘人。
上元三年八月,青州大風,海溢,漂居人五千餘家;齊、淄等七州大水。
永隆元年九月,河南、河北大水,溺死者甚眾。二年八月,河南、河北大水,壞民居十萬餘家。
永淳元年五月丙午,東都連日澍雨;乙卯,洛水溢,壞天津橋及中橋,漂居民千餘家。六月乙亥,京師大雨,水平地深數尺。秋,山東大雨,水,大饑。二年七月己巳,河溢,壞河陽橋。八月,恆州滹沱河及山水暴溢,害稼。
文明元年七月,溫州大水,漂千餘家;括州溪水暴漲,溺死百餘人。
如意元年四月,洛水溢,壞永昌橋,漂居民四百餘家。七月,洛水溢,漂居民五千餘家。八月,河溢,壞河陽縣。
長壽二年五月,棣州河溢,壞居民二千餘家。是歲,河陽州十一水。
萬歲通天元年八月,徐州大水,害稼。
神功元年三月,括州水,壞民居七百餘家。是歲,河南州十九,水。
聖歷二年七月丙辰,神都大雨,洛水壞天津橋。秋,水溢懷州,漂千餘家。三年三月辛亥,鴻州水,漂千餘家,溺死四百餘人。
久視元年十月,洛州水。
長安三年六月,寧州大雨,水,漂二千餘家,溺死千餘人。四年八月,瀛州水,壞民居數千家。
神龍元年四月,雍州同官縣大雨,水,漂民居五百餘家。六月,河北州十七大水。七月甲辰,洛水溢,壞民居二千餘家。二年四月辛丑,洛水壞天津橋,溺死數百人。八月,魏州水。
景龍三年七月,澧水溢,害稼。九月,密州水,壞民居數百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