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舊唐書 上 - 391 / 455
歷史類 / 劉昫 / 本書目錄 || 記錄本頁面 我的閱讀標記

舊唐書 上

第391頁 / 共455頁。

             《歌錄集》八卷

《漢魏吳晉鼓吹曲》四卷


  

《樂府歌詩》十捲

《太樂雜歌詞》三卷 荀勖撰。

《太樂歌詞》二卷

《樂府歌詞》十捲

《樂府歌詩》十捲

《三調相和歌詞》三卷

《新撰錄樂府集》十一卷 謝靈運撰。

《玉台新詠》十捲 徐陵撰。

《迴文詩集》一卷 謝靈運撰。

《金門待詔集》十捲 劉允濟撰。

《集苑》六十捲 謝琨撰。

《集林》二百卷 劉義慶撰。

《集鈔》四十捲


  
右集錄楚詞七家,帝王二十七家,太子諸王二十一家,七國趙、楚各一家,前漢二十家,後漢五十家,魏四十六家,蜀二家,吳十四家,西晉一百一十九家,東晉一百四十四家,宋六十家,南齊十二家,梁五十九家,陳十四家,後魏十家,北齊四家,周五家,隋十八家,唐一百一十二家,沙門七家,婦人七家;總集一百二十四家。凡八百九十二部,一萬二千二十八卷。

三代之書,經秦燔煬殆盡。漢武帝、河間王始重儒術,于灰燼之餘,拓纂亡散,篇卷僅而復存。劉更生石渠典校之書,捲軸無幾。逮歆之《七略》,在《漢藝文志》者,裁三萬三千九百卷。後漢蘭台、石室、東觀、南宮諸儒撰集,部帙漸增。董卓遷都,載舟西上,因罹寇盜,沉之於河,存者數船而已。及魏武父子,采掇遺亡,至晉總括群書,裁二萬七千九百四十五卷。及永嘉之亂,洛都覆沒,靡有孑遺。江表所存官書,凡三千一十四卷。至宋謝靈運造《四部書目錄》,凡四千五百八十二卷。其後王儉復造書目,凡五千七十四卷。南齊王亮、謝朏《四部書目》,凡一萬八千一十捲。齊末兵火延燒秘閣,書籍煨燼。梁元帝克平侯景,收公私經籍歸於江陵,凡七萬餘卷。蓋佛老之書,計于其間。及周師入郢,咸自焚煬。周武保定之中,官書裁盈萬卷。平齊所得,數止五千。及隋氏平陳,南北一統,秘書監牛弘奏請搜訪遺逸,著定書目,凡三萬餘卷。煬帝寫五十副本,分為三品。國家平王世充,收其圖籍,溯河西上,多有沉沒,存者重複八萬卷。自武德已後,文士既有修纂,篇卷滋多。開元時,甲乙丙丁四部書各為一庫,置知書官八人分掌之。凡四部庫書,兩京各一本,共一十二萬五千九百六十捲。皆以益州麻紙寫。其集賢院禦書,經庫皆鈿白牙軸,黃縹帶,紅牙籤,史書庫鈿青牙軸,縹帶,綠牙籤,子庫皆雕紫檀軸,紫帶,碧牙籤,集庫皆綠牙軸,硃帶,白牙籤,以分別之。

 志第二十八 食貨上

先王之制,度地以居人,均其沃瘠,差其貢賦,蓋斂之必以道也。量入而為出 ,節用而愛人,度財省費,蓋用之必有度也,是故既庶且富,而教化行焉。周有井田之制,秦有阡陌之法,二世發閭左而海內崩離,漢武稅舟車而國用以竭。自古有國有家,興亡盛衰,未嘗不由此也。隋文帝因周氏平齊之後,府庫充實,庶事節儉,未嘗虛費。開皇之初,議者以比漢代文、景,有粟陳貫朽之積。煬帝即位,大縱奢靡,加以東西行幸,輿駕不息,征討四夷,兵車屢動。西失律于沙徼,東喪師于遼、碣,數年之間,公私罄竭,財力既殫,國遂亡矣。

高祖發跡太原,因晉陽宮留守庫物,以供軍用。既平京城,先封府庫,賞賜給用 ,皆有節制,徵斂賦役,務在寬簡。未及踰年,遂成帝業。其後掌財賦者,世有人焉。開元已前,事歸尚書省,開元已後,權移他官。由是有轉運使、租庸使、鹽鐵使、度支鹽鐵轉運使、常平鑄錢鹽鐵使、租庸青苗使、水陸運鹽鐵租庸使、兩稅使,隨事立名,沿革不一。設官分職,選賢任能,得其人則有益於國家,非其才則貽患于黎庶,此又不可不知也。如裴耀卿、劉晏、李巽數君子,便時利物,富國安民,足為世法者也。

開元中,有御史宇文融獻策,括籍外剩田:色役偽濫,及逃戶許歸首,免五年徵賦。每丁量稅一千五百錢 ,置攝御史,分路檢括隱審。得戶八十餘萬,田亦稱是,得錢數百萬貫,玄宗以為能,數年間拔為御史中丞、戶部侍郎。融又畫策開河北王莽河,溉田數千頃,以營稻田,事未果而融敗。時又楊崇禮為太府卿,清嚴善勾剝,分寸錙銖,躬親不厭。轉輸納欠,折估漬損,必令征送。天下州縣徵財帛,四時不止。及老病致仕,以其子慎矜為御史,專知太府出納。其弟慎名又專知京倉,皆以苛刻害人,承主恩而征責。又有韋堅,規宇文融、楊慎矜之跡,乃請于江淮轉運租米,取州縣義倉粟,轉市輕貨,差富戶押船,若遲留損壞,皆征船戶。關中漕渠,鑿廣運潭以輓山東之粟,歲四百萬石,帝以為能,又至貴盛。又王鉷進計,奮身自為戶口色役使,征剝財貨,每歲進錢百億,寶貨稱是。雲非正額租庸,便入百寶大盈庫,以供人主宴私賞賜之用。玄宗日益眷之,數年間亦為御史大夫、京兆尹、帶二十餘使。又楊國忠藉椒房之勢,承恩幸,帶四十餘使,雲經其聽覽,必數倍弘益,又見寵貴。太平既久,天下至安,人不願亂。而此數人,設詭計以侵擾之,凡二十五人,同為剝喪,而人無敢言之者。及安祿山反于范陽,兩京倉庫盈溢而不可名。楊國忠設計,稱不可耗正庫之物,乃使御史崔眾于河東納錢度僧、尼、道士,旬日間行錢百萬。玄宗幸巴蜀,鄭昉  使劍南,請于江陵稅鹽麻以資國,官置吏以督之。肅宗建號于靈武,後用雲間鄭叔清為御史,于江淮間豪族富商率貸及賣官爵,以裨國用。德宗朝討河朔及李希烈,物力耗竭。趙贊司國計,纖瑣刻剝,以為國用不足,宜賦取于下,以資軍蓄。與諫官陳京等更陳計策,贊請稅京師居人屋宅,據其間架差等計入。陳京又請籍列肆商賈資產,以分數借之。宰相同為欺罔,遂行其計。中外沸騰,人懷怨望。時又配王公已下及嘗在方鎮之家出家僮及馬以助征行,公私囂然矣。後又張滂、裴延齡、王涯等,剝下媚上,此皆足為世戒者也。



贊助商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