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舊唐書 上 - 374 / 455
歷史類 / 劉昫 / 本書目錄
  

舊唐書 上

第374頁 / 共455頁。

 大小:

 第374頁

朗讀:

又士庶親迎之儀,備諸辨禮,所以承宗廟,事舅姑,當須昏以為期,詰朝謁見。往者下俚庸鄙,時有障車,邀其酒食,以為戲樂。近日此風轉盛,上及王公,乃廣奏音樂,多集徒侶,遮擁道路,留滯淹時,邀致財物,動逾萬計。遂使障車禮貺,過于聘財,歌舞喧嘩,殊非助感。即虧名教,實蠹風猷,違紊禮經,須加節制。望請婚姻家障車者,並須禁斷。其有犯者,有廕家請準犯名教例附簿,無廕人決杖六十,仍各科本罪。

 志第二十六 經籍上


  

夫龜文成象,肇八卦于庖犧;鳥跡分形,創六書於蒼頡。聖作明述,同源異流。《墳》、《典》起之於前,《詩》、《書》繼之於後。先王陳跡 ,後王準繩。《易》曰:「觀乎人文以化成天下。」《禮》曰:「君子如欲化民成俗,其必由學乎!」學者非他,方策之謂也。琢玉成器,觀古知今,歷代哲王,莫不崇尚。自仲尼沒而微言絶,七十子喪而大義乖。嬴氏坑焚,以愚黔首;漢興學校,復創石渠。雄、向校讎于前,馬、鄭討論于後,兩京載籍,由是粲然。及漢末還都,焚溺過半。爰自魏、晉,迄于周、隋,而好事之君,慕古之士,亦未嘗不以圖籍為意也。然河北江南,未能混一;偏方購輯,卷帙未弘。而荀勖、李充、王儉、任昉、祖恆  ,皆達學多聞,歷世整比,群分類聚,遞相祖述。或為七錄,或為四部,言其部類,多有所遺。及隋氏建邦,寰區一統,煬皇好學,喜聚逸書,而隋世簡編,最為博洽。及大業之季,喪失者多。貞觀中,令狐德棻、魏徵相次為秘書監,上言以籍亡逸,請行購募,並奏引學士校定。群書大備。

開元三年,左散騎常侍褚無量、馬懷素侍宴,言及經籍。玄宗曰:「內庫皆是太宗、高宗先代舊書,常令宮人主掌,所有殘缺 ,未遑補緝,篇卷錯亂,難於檢閲。卿試為朕整比之。」至七年,詔公卿士庶之家,所有異書,官借繕寫。及四部書成,上令百官入乾元殿東廊觀之,無不駭其廣。九年十一月,殷踐猷、王愜、韋述、余欽、毋煚、劉彥真、王灣、劉仲等重修成《群書四部錄》二百卷,右散騎常侍元行沖奏上之。自後毋煚又略為四十捲,名為《古今書錄》,大凡五萬一千八百五十二卷。祿山之亂,兩都覆沒,乾元舊籍,亡散殆盡。肅宗、代宗崇重儒術,屢詔購募。文宗時,鄭覃侍講禁中,以經籍道喪,屢以為言。詔令秘閣搜訪遺文,日令添寫。開成初,四部書至五萬六千四百七十六卷。及廣明初,黃巢干紀,再陷兩京,宮廟寺署,焚蕩殆盡,曩時遺籍,尺簡無存。及行在朝諸儒購輯,所傳無幾。昭宗即位,志弘文雅。秘書省奏曰:「當省元掌四部禦書十二庫,共七萬餘卷。廣明之亂,一時散失。後來省司購募,尚及二萬餘卷。及先朝再幸山南,尚存一萬八千卷。竊知京城制置使孫惟晟收在本軍,其禦書秘閣見充教坊及諸軍人占住。伏以典籍國之大經,秘府校讎之地,其書籍並望付當省校其殘缺,漸令補輯。樂人乞移他所。」並從之。及遷都洛陽,又喪其半。平時載籍,世莫得聞。今錄開元盛時四部諸書,以表藝文之盛。

四部者,甲、乙、丙、丁之次也。

甲部為經,其類十二:一日《易》,以紀陰陽變化。二曰《書》,以紀帝王遺範。三曰《詩》,以紀興衰誦嘆。四曰《禮》,以紀文物體制。五曰《樂》,以紀聲容律度。六曰《春秋》,以紀行事褒貶。七曰《孝經》,以紀天經地義。八曰《論語》,以紀先聖微言。九曰圖緯,以紀六經讖候。十曰經解,以紀六經讖候。十一曰詁訓,以紀六經讖候。十二曰小學,以紀字型聲韻。

乙部為史,其類十有三:一曰正史,以紀紀傳表志。二曰古史,以紀編年系事。三曰雜史,以紀異體雜紀。四曰霸史,以紀偽朝國史。五曰起居注,以紀人君言動。六曰舊事,以紀朝廷政令。七曰職官,以紀班序品秩。八曰儀注,以紀吉凶行事。九曰刑法,以紀律令格式。十曰雜傳,以紀先聖人物。十一曰地理,以紀山川郡國。十二曰譜系,以紀世族繼序。十三曰略錄,以紀史策條目。

丙部為子,其類一十有四:一曰儒家,以紀仁義教化。二曰道家,以紀清淨無為。三曰法家,以紀刑法典制。四曰名家,以紀循名責實。五曰墨家,以紀強本節用。六曰縱橫家,以紀辯說詭詐。七曰雜家,以紀兼敘眾說。八曰農家,以紀播植種藝。九曰小說家,以紀芻辭輿誦。十曰兵法,以紀權謀制度。十一曰天文,以紀星辰象緯。十二曰曆數,以紀推步氣朔。十三曰五行,以紀卜筮占候。十四曰醫方,以紀藥餌針灸。


  

丁部為集,其類有三:一曰楚詞,以紀騷人怨刺。二曰別集,以紀詞賦雜論。三曰總集,以紀文章事類。

煚等撰集,依班固《藝文志》體例,諸書隨部皆有小序,發明其旨。近史官撰《隋書經籍志》,其例亦然。竊以紀錄簡編異題,卷部相沿,序述無出前修。今之殺青,亦所不取,但紀部帙而已。而煚等所序四部都錄以明新修之旨,今略載之:



贊助商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