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舊唐書 上 - 296 / 455
歷史類 / 劉昫 / 本書目錄
  

舊唐書 上

第296頁 / 共455頁。

 大小:

 第296頁

朗讀:

濱海 沃州本寄治營州城內,州陷契丹,乃遷于薊縣東南回城,為治所。

昌州 貞觀二年置,領契丹松漠部落,隷營州都督。萬歲通天二年,遷于青州安置。神龍初還,隷幽州。舊領縣一,戶一百三十二,口四百八十七。天寶,戶二百八十一,口一千八十八。


  

龍山 貞觀二年,置州于營州東北廢靜蕃戍。七年,移治于三合鎮。營州陷契丹,乃遷于安次縣古常道城,為州治。

歸義州 總章中置,處海外新羅,隷幽州都督。舊領縣一,戶一百九十五,口六百二十四。

歸義 在良鄉縣之古廣陽城,州所治也。

瑞州 貞觀十年,置於營州界,隷營州都督,處突厥烏突汗達幹部落。咸亨中,改為瑞州。萬歲通天二年,遷于宋州安置。神龍初還,隷幽州都督。舊領縣一,戶六十,口三百六十五。天寶,戶一百九十五,口六百二十四。

來遠 舊縣在營州界。州陷契丹,移治于良鄉縣之故廣陽城。信州 萬歲通天元年置,處契丹失活部落,隷營州都督。二年,遷于青州安置。神龍初還,隷幽州都督。天寶領縣一,戶四百一十四,口一千六百。

黃龍 州所治,寄治范陽縣。

青山州 景雲元年,析玄州置,隷幽州都督。領縣一,戶六百二十二,口三千二百一十五。

青山 寄治于范陽縣界水門村。

凜州 天寶初置於范陽縣界,處降胡。領縣一,戶六百四十八,口二千一百八十七。

安東都護府 總章元年九月,司空李勣平高麗。高麗本五部,一百七十六城,戶六十九萬七千。其年十二月,分高麗地為九都督府,四十二州,一百縣,置安東都護府于平壤城以統之。用其酋渠為都督、刺史、縣令,令將軍薛仁貴以兵二萬鎮安東府。上元三年二月,移安東府于遼東郡故城置。儀鳳二年,又移置於新城。聖歷元年六月,改為安東都督府。神龍元年,復為安東都護府。開元二年,移安東都護于平州置。天寶二年,移于遼西故郡城置。至德後廢,初置領覊縻州十四,戶一千五百八十二。去京師四千六百二十五里,至東都三千八百二十里。

新城州都督府、遼城州都督府、哥勿州都督府、建安州都督府、南蘇州、木底州、蓋牟州、代那州、倉岩州、磨米州、積利州、黎山州、延津州、安市州凡此十四州,並無城池。是高麗降戶散此諸軍鎮,以其酋渠為都督、刺史覊縻之。天寶,領戶五千七百一十八,口一萬八千一百五十六。

自燕以下十七州,皆東北蕃降胡散諸處幽州、營州界內,以州名覊縻之,無所役屬。安祿山之亂,一切驅之為寇,遂擾中原。至德之後,入據河朔,其部落之名無存者。今記天寶承平之地理焉。

山南道

山南西道

梁州興元府 隋漢川郡。武德元年,置梁州總管府,管梁、洋、集、興四州。梁州領南鄭、褒中、城固、西四縣。二年,改城固為唐固,割西縣置褒州。三年,置白雲縣。七年,改總管為都督,督梁、洋、集、興、褒五州。梁州領南鄭、褒中、白雲四縣。八年,廢褒州,以西、金牛二縣來屬。九年,省白雲縣入城固。貞觀三年,復改唐固為城固。五年,改褒中為褒城。六年,廢都督府。八年又置,依舊督梁、洋、集、壁四州。十七年又罷。顯慶元年,復置都督府,督梁、洋、集、壁四州。開元十三年,改梁州為褒州,依舊都督府。二十年,又為梁州。天寶元年,改為漢中郡,仍為都督府。乾元元年,復為梁州。興元元年六月,昇為興元府。官員資序,一切同京兆、河南二府。舊領縣五,戶六千六百二十五,口二萬七千五百七十六。武德領縣六,戶三萬七千四百七十,口十五萬三千七百一十七。至京師一千二百二十三里,至東京二千七百八里。

南鄭 州所理。漢縣,屬漢中郡。隋不改。褒城 漢褒中縣,屬漢中郡。義寧二年,改為褒中。貞觀三年,復為褒城

城固 隋舊。武德二年,改為唐固。貞觀二年,復為城固

西 隋舊。天寶二年,置褒州,割金牛來屬,領西、金牛二縣。八年,廢褒州,以縣屬梁州

金牛 漢葭萌縣地。武德二年,分綿谷縣置,屬褒州。八年,州廢,屬梁州

三泉 武德四年,分綿谷縣置南安州,領三泉、嘉平二縣。八年,廢南安州及嘉平縣,以三泉屬利州。天寶元年,改屬梁州,移治沙溪之東。


  
鳳州下 隋河池郡。武德元年,改為鳳州。天寶元年,復為河池郡。乾元元年,復為鳳州。舊領縣四,戶一千九百五十七,口九千七百九十四。天寶,戶五千九百一十八,口二萬七千八百七十七。在京師西南六百里,至東都一千四百五十里。

梁泉 漢故道縣地。後魏置梁泉縣。晉仇池所處地。後魏廢帝于縣置鳳州

兩當 漢故道縣地。晉改兩當,取水名

河池 後漢縣,屬武都郡。以川為名

黃花 武德四年,分梁泉縣置,以川為名。

興州下 隋順政郡。武德元年,改為興州。天寶元年,改為順政郡。乾元元年,復為興州。舊領縣三,戶一千二百二十五,口四千九百一十三。天寶,戶二千二百二十四,口一萬一千四十六。至京師九百四十八里,至東都一千七百八十一里。

順政 漢沮縣,屬武都郡。後魏改為略陽,晉置武興蕃以處互市,後魏于武興蕃置興州,仍以略陽為順政

長舉 漢沮縣地,隋為長舉縣。本治盤頭城,貞觀三年移于今所

鳴水 漢沮縣地,隋為鳴水縣。舊治落蕃水南,永隆元年,移治水北。

利州下 隋義城郡。武德元年,改為利州,領綿谷、葭萌、益昌、義清、岐坪、嘉川、景谷七縣。二年,置總管府,管利、龍、隆、始、蓬、靜六州。三年,割綿谷之東界置南安州。四年,割景谷縣置沙州。七年,又割岐坪、義清二縣置南平州。其年,改總管府為都督府,督利、龍、隆、始、沙、南安、南平、靜八州。利州領綿谷、葭萌、益昌、嘉川四縣。八年,廢南安州,割三泉縣來屬。貞觀元年,廢沙州。二年,廢南平州,復以景谷、岐坪、義清等縣來屬。其年,以嘉川屬靜州。六年,罷都督府。以州當劍口,戶不滿萬,移為中州,又降為下州。天寶元年,改為益昌郡,仍割三泉屬梁州。乾元元年,復為利州。舊領縣七,戶九千六百二十八,口三萬一千九十三。天寶領縣六,戶二萬三千九百一十,口四萬四千六百。在京師西南一千四百八十八里,至東都二千一百九十七里。



贊助商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