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舊唐書 上 - 220 / 455
歷史類 / 劉昫 / 本書目錄
  

舊唐書 上

第220頁 / 共455頁。

 大小:

 第220頁

朗讀:

乾元元年三月十九日,上以太常舊鐘磬,自隋已來所傳五聲,或有差錯,謂于休烈曰:「古者聖人作樂,以應天地之和,以合陰陽之序。和則人不夭札,物不疵癘。且金石絲竹,樂之器也。比親享郊廟,每聽樂聲,或宮商不倫,或鐘磬失度。可盡供鐘磬,朕當於內自定。」太常進入,上集樂工考試數日,審知差錯,然後令再造及磨刻。二十五日,一部先畢,召太常樂工,上臨三殿親觀考擊,皆合五音,送太常。二十八日,又于內造樂章三十一章,送太常,郊廟歌之。貞元三年四月,河東節度使馬燧獻《定難曲》。禦麟德殿,命閲試之。十二年十二月,昭義軍節度使王虔休獻《繼天誕聖樂》。十四年二月,德宗自製《中和舞》,又奏《九部樂》及禁中歌舞。伎者十數人,布列在庭,上禦麟德殿會百僚觀新樂詩,仍令太子書示百官。貞元十六年正月,南詔異牟尋作《奉聖樂舞》,因韋皋以進。十八年正月,驃國王來獻本國樂。

大和八年十月,宣太常寺,準《雲韶樂》舊用人數,令于本寺閲習進來者。至開成元年十月,教成。三年,武德司奉宣索《雲韶樂縣圖》二軸,進之。


  

大和三年八月,太常禮院奏:

謹按凱樂,鼓吹之歌曲也。《周官大司樂》:「王師大獻,則奏凱樂。」註云:「獻功之樂也。」又《大司馬》之職,「師有功,則凱樂獻於社。」註云:「兵樂曰凱。」《司馬法》曰:「得意則凱樂,所以示喜也。」《左氏傳》載晉文公勝楚,振旅凱入。魏、晉已來鼓吹曲章,多述當時戰功,是則歷代獻捷,必有凱歌。太宗平東都,破宋金剛,其後蘇定方執賀魯,李勣平高麗,皆備軍容凱歌入京師。謹檢《貞觀》、《顯慶》、《開元禮》書,並無儀注。今參酌今古,備其陳設及奏歌曲之儀如後。

凡命將征討,有大功獻俘馘者,其日備神策兵衛于東門外,如獻俘常儀。其凱樂用鐃吹二部,笛、篳篥、簫、笳、鐃、鼓,每色二人,歌工二十四人。樂工等乘馬執樂器,次第陳列,如鹵簿之式。鼓吹令丞前導,分行于兵馬俘馘之前。將入都門,鼓吹振作,迭奏《破陣樂》等四曲。《破陣樂》、《應聖期》兩曲,太常舊有辭。《賀朝歡》、《君臣同慶樂》,今撰補之。《破陣樂》「受律辭元首,相將討叛臣。咸歌《破陣樂》,共賞太平人。」《應聖期》:「聖德期昌運,雍熙萬宇清。乾坤資化育,海岳共休明。闢土忻耕稼,銷戈遂偃兵。殊方歌帝澤,執贄賀昇平。」《賀朝歡》:「四海皇風被,千年德水清。戎衣更不著,今日告功成。」《君臣同慶樂》:「主聖開昌歷,臣忠奏大猷。君看偃革後,便是太平秋。」候行至太社及太廟門,工人下馬,陳列于門外。按《周禮大司樂》註云:「獻於祖。」《大司馬》云:「先凱樂獻於社。」謹詳禮儀,則社廟之中,似合奏樂。伏以尊嚴之地,鐃吹嘩歡,既無明文,或乖肅敬。今請並于門外陳設,不奏歌曲。候告獻禮畢,復導引奏曲如儀。至皇帝所禦樓前兵仗旌門外二十步,樂工皆下馬徐行前進。兵部尚書介冑執鉞,于旌門內中路前導。《周禮》:「師有功,則大司馬左執律,右秉鉞,以先凱樂。」註云:「律所以聽軍聲,鉞所以為將威。」今吹律聽聲,其術久廢,惟請秉鉞,以存禮文。次協律郎二人,公服執麾,亦于門下分導。鼓吹令、丞引樂工等至位立定。太常卿于樂工之前跪,具官臣某奏事,請奏凱樂。協律郎舉麾,鼓吹大振作,遍奏《破陣樂》等四曲。樂闋,協律郎偃麾,太常卿又跪奏凱樂畢。兵部尚書、太常卿退。樂工等並出旌門外訖,然後引俘馘入獻及稱賀如別儀。別有獻俘馘儀注。俟俘囚引出方退。

請宣付當司,編入新禮,仍令樂工教習。

依奏。

 志第九 音樂二


  

高祖登極之後,享宴因隋舊制,用九部之樂,其後分為立坐二部。今立部伎有《安樂》、《太平樂》、《破陣樂》、《慶善樂》、《大定樂》、《上元樂》、《聖壽樂》、《樂聖樂》,凡八部。《安樂》者 ,後周武帝平齊所作也。行列方正,象城郭,周世謂之城舞。舞者八十人。刻木為面,狗喙獸耳,以金飾之,垂綫為發,畫猰皮帽。舞蹈姿制,猶作羌胡狀。《太平樂》,亦謂之五方師子舞。師子鷙獸,出於西南夷天竺、師子等國。綴毛為之,人居其中,像其俯仰馴狎之容。二人持繩秉拂,為習弄之狀。五師子各立其方色。百四十人歌《太平樂》,舞以足,持繩者服飾作崑崙象。《破陣樂》,太宗所造也。太宗為秦王之時,征伐四方,人間歌謡《秦王破陣樂》之曲。及即位,使呂才協音律,李百藥、虞世南、褚亮、魏徵等制歌辭。百二十人披甲持戟,甲以銀飾之。發揚蹈厲,聲韻慷慨。享宴奏之,天子避位,坐宴者皆興。《慶善樂》,太宗所造也。太宗生於武功之慶善宮,既貴,宴宮中,賦詩,被以管弦。舞者六十四人。衣紫大袖裾襦,漆髻皮履。舞蹈安徐,以象文德洽而天下安樂也。《大定樂》,出自《破陣樂》。舞者百四十人。被五彩文甲,持槊。歌和雲,「八紘同軌樂」,以象平遼東而邊隅大定也。《上元樂》,高宗所造。舞者百八十人。畫雲衣,備五色,以象元氣,故曰「上元」。《聖壽樂》,高宗武后所作也。舞者百四十人。金銅冠,五色畫衣。舞之行列必成字,十六變而畢。有「聖超千古,道泰百王,皇帝萬年,寶祚彌昌」字。《光聖樂》,玄宗所造也。舞者八十人。烏冠,五彩畫衣,兼以《上元》、《聖壽》之容,以歌王跡所興。

自《破陣舞》以下,皆雷大鼓,雜以龜茲之樂,聲振百里,動盪山谷。《大定樂》加金鉦。惟《慶善舞》獨用西涼樂 ,最為閒雅。《破陣》、《上元》、《慶善》三舞,皆易其衣冠,合之鐘磬,以享郊廟。以《破陣》為武舞,謂之《七德》;《慶善》為文舞,謂之《九功》。自武后稱制,毀唐太廟,此禮遂有名而亡實。《安樂》等八舞,聲樂皆立奏之,樂府謂之立部伎。其餘總謂之坐部伎。則天、中宗之代,大增造坐立諸舞,尋以廢寢。



贊助商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