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8頁
綱字婆羅,少孤,與兄迥依託舅氏。周文帝西討關隴,迥、綱與母昌樂大長公主留于晉陽。後方入關。從周文征伐,常陪侍帷幄,出入臥內。以軍功封廣宗縣伯。綱驍果有膂力,善騎射,周文甚寵之,委以心膂。河橋之戰,周文馬中流矢,因而驚奔。綱與李穆等左右力戰,眾皆披靡,文帝方得乘馬。大統十四年,進爵平昌郡公。廢帝二年,拜大將軍,兼領軍。及魏帝有異謀,言頗漏泄。周文以綱職典禁旅,使密為之備。俄而廢帝立齊王,仍以綱為中領軍,總宿衛事。
綱兄迥伐蜀,從周文送之於城西,見一走兔,周文命綱射之。誓曰:「若獲此兔,必當破蜀。」俄而綱獲兔而返。周文喜曰:「事平,當賞汝佳口。」及克蜀,賜綱侍婢二人。又嘗從周文北狩雲陽,見五鹿俱走,綱獲其三。每從游宴,周文以珍異之物令諸功臣射而取之,綱所獲輒多。
周孝閔帝踐阼,綱以親戚掌禁兵,除小司馬。又與晉公護廢帝。明帝即位,進位柱國大將軍。武成元年,進封吳國公,邑萬戶,除涇州總管。歷位少傅、大司空、陝州總管。晉公護東討,乃配綱甲士,留鎮京師。大軍還,綱復歸。天和二年,以綱政績可紀,賜帛及錢谷等,增邑,以褒賞之。陳公純等以皇后阿史那氏自突厥將入塞,詔征綱與大將軍王傑率眾迎衛于境首。三年,追論河橋功,封一子縣公。四年,薨于京師。贈太保,謚曰武。
第二子安以嫡嗣。大象末,位柱國。入隋,歷鴻臚卿、左衛大將軍。安兄運。
運少強濟,志在立功。魏大統十六年,以父勛封安喜縣侯。周明帝立,以預定勛,進爵周城縣公。歷位隴州刺史,再遷左武伯中大夫,尋加軍司馬。運既職兼文武,甚見委任。進爵廣業郡公,轉右司衛。時宣帝在東宮,親狎諂佞,數有罪失。武帝于朝臣內選忠諒鯁正者以匡弼之,於是以運為右宮正。
建德三年,帝幸雲陽宮,又令運以本官兼司武,與長孫覽輔皇太子居守。俄而衛刺王直作亂,率其黨襲肅章門。覽懼,走行在所。運時偶在門中,直兵奄至,不暇命左右,乃手自闔門。直黨與運爭門,斫傷運指,僅而得閉。直既不得入,乃縱火。運恐火盡,直黨得進,乃取宮中材木及床等以益火,更以膏油灌之,火轉熾。久之,直不得進,乃退。運率留守兵因其退以擊之,直大敗而走。是夜微運,宮中已不守矣。武帝嘉之,授大將軍,賜以直田宅、妓樂、金帛、車馬、什物等不可勝數。
四年,出為同州刺史,同州、蒲津、潼關等六防諸軍事。帝將伐齊,召運參議,東夏底定,頗有力焉。五年,拜柱國,進爵盧國公。轉司武上大夫,總宿衛軍事。帝崩于雲陽宮,秘未發喪,運總侍衛兵還京師。
宣帝即位,授上柱國。運之為宮正也,數進諫于帝。帝不納,反疏忌之。時運又與王軌、宇文孝伯等皆為武帝親待。軌屢言帝失于武帝,帝謂運預其事,愈更銜之。及軌被誅,運懼及于禍,尋而得出秦州總管。至州,猶懼不免,遂以憂薨于州。贈大後丞、七州諸軍事、秦州刺史,謚曰忠。子靖嗣。
運弟勤,大象末,青州總管,起兵應伯迥。
勤弟敬,尚明帝女河南公主,位儀同三司。
王軌,太原祁人也,小名沙門。漢司徒允之後,世為州郡冠族。累葉仕魏,賜姓烏丸氏。父光,少雄武,有將帥才略。頻有戰功,周文帝遇之甚厚。位至驃騎大將軍、開府儀同三司、平原縣公。軌性質直,起家事輔城公。及武帝即位,累遷內史下大夫,遂處腹心之任。帝將誅晉公護,軌贊成其謀。建德初,轉內史中大夫,加授開府儀同三司,又拜上開府儀同大將軍,封上黃縣公,軍國之政,皆參預焉。從平並、鄴,以功進位上大將軍,進爵郯國公。
及陳將吳明徹入寇呂梁,徐州總管梁士彥頻與戰不利,乃退保州城。明徹遂堰清水以灌之,列船艦于城下,以圖攻取。詔以軌為行軍總管,率諸軍赴救。軌潛于清水入淮口,多豎大木,以鐵鎖貫車輪,橫截水流,以斷其船路,方欲密決其堰以斃之。明徹知之,乃破堰遽退,冀乘決水以得入淮。比至清口,川流已闊,水勢亦衰,船並礙於車輪,不復得過。軌因率兵圍而蹙之。唯有騎將蕭摩訶以二十騎先走,得免。明徹及將士三萬餘人並器械輜重並就俘獲。陳之鋭卒,於是殲焉。進位柱國,仍拜徐州總管。軌性嚴重,善謀略,兼有呂梁之捷,威振敵境。陳人甚憚之。
宣帝之征吐谷渾也,武帝令軌與宇文孝伯並從,軍中進趣,皆委軌等,宣帝仰成而已。時宮尹鄭譯、王端並得幸于宣帝。宣帝軍中頗有失德,譯等皆預焉。軍還,軌等言之於武帝。武帝大怒,乃撻宣帝,除譯等名,仍加捶楚。宣帝因此大銜之。軌又嘗與小內史賀若弼言及此事,且言皇太子必不克負荷。弼深以為然,勸軌陳之。軌後因侍坐,乃白武帝言:「皇太子多涼德,恐不了陛下家事。愚臣暗短,不足以論是非。陛下恆以賀若弼有文武奇才,識度宏遠,而弼比再對臣,深以此事為慮。」武帝召弼問之。弼曰:「皇太子養德春宮,未聞有過。未審陛下何從得聞此言?」既退,軌誚弼曰:「平生言論,無所不道,今者乃爾翻覆!」弼曰:「此公之過也。皇太子國之儲副,豈易為言,事有差跌,便至滅門之禍。本謂公密臧否,何得遂至昌言?」軌默然久之,乃曰:「吾專心國家,遂不存私計。向者對眾,良實非宜。」其後軌因內宴上壽,又捋武帝須曰:「可愛好老公,但恨後嗣弱耳」!武帝深以為然。但漢王次長,又不才,此外諸子並幼,故不能用其說。
及宣帝即位,追鄭譯等復為近侍。軌自知必及于禍,謂所親曰:「吾昔在先朝,實申社稷至計。今日之事,斷可知矣。此州控帶淮南,鄰接強寇,欲為身計,易同反掌。但忠義之節,不可虧違。況荷先帝厚恩,每思以死自效,豈以獲罪于嗣主,便欲背德于先帝?止可于此待死,義不為他計。冀千載之後,知吾此心。」
大象元年,帝使內史杜虔信就徐州殺軌。禦正中大夫顏之儀切諫,帝不納,遂誅之。軌立朝忠恕,兼有大功,忽以無罪被戮,天下知與不知皆傷惜。
時京兆郡丞樂運亦以直言數諫于帝。樂運,字承業,南陽淯陽人,晉尚書令廣之八世孫。祖文素,齊南郡守。父均,梁義陽郡守。運少好學,涉獵經史。年十五而江陵滅,隨例遷長安。其親屬等多被籍沒,運積年為人傭保,皆贖免之。事母及寡嫂甚謹,由是以孝聞。梁故都官郎琅邪王澄美之,次其行事為孝義傳。性方直,未嘗求媚於人。臨淄公唐瑾薦之,自柱國府記室為露門學士。前後犯顏屢諫武帝,多被納用。建德二年,除萬年縣丞。抑挫豪右,號稱強直。武帝嘉之,特許通籍,事有不便于時者,令鉅細奏聞。
武帝嘗幸同州,召運赴行在所。既至,謂曰:「卿言太子如何人?」運曰:「中人也。」時齊王憲以下並在帝側,帝顧謂憲等曰:「百官佞我,皆云太子聰明睿智,唯運雲中人,方驗運之忠直耳。」於是因問運中人之狀。運對曰:「班固以齊桓公為中人,管仲相之則霸,豎貂輔之則亂。可與為善,亦可與為惡也。」帝曰:「我知之矣。」遂妙選宮官以匡弼之。乃超拜運京兆郡丞。太子聞之,意甚不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