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曰「魏氏平文以前,部落之君長耳。太祖遠追二十八帝,並極崇高,違堯舜憲章,越周公典禮。但道武出自結繩,未師典誥,當須南董直筆,裁而正之;反更飾非,豈是觀過?但力微天女所誕,靈異絶世,尊為始祖,得禮之宜。平文、昭成,雄據塞表,英風漸盛,圖南之業,基自此始。長孫斤之亂也,兵交禦坐,太子授命,昭成獲免。道武此時,後緡方娠,宗廟復存,社稷有主,大功大孝,實在獻明。此之三世,稱謚可也;自茲以外,未之敢聞。」
其三曰:「幽王死於驪山,厲王出奔于彘,未嘗隱諱,直筆書之,欲以勸善懲惡,詒誡將來。而太武、獻文,並遭非命,前史立紀,不異天年,言論之間,頗露首尾。殺主害君,莫知姓名,逆臣賊子,何所懼哉?今分明直書,不敢迴避。」
四曰:「自晉德不競,宇宙分崩,或帝或王,各自署置。其生略如敵國,書死便同庶人。凡處華夏之地者,皆書曰卒,同之吳、楚。」
澹又以為「司馬遷創立紀傳已來,述者非一,人無善惡,皆為立論。計在身行跡,具在正書,事既無奇,不足懲勸,再述乍同銘頌,重敘唯覺繁文。案丘明亞聖之才,發揚聖旨,言『君子曰』者,無非甚泰;其間尋常,直言而已。今所撰史,竊有慕焉,可為勸戒者,論其得失;其無損益者,所不論也。」上覽而善之。未幾而卒。有集三十捲。子罕言。
澹弟彥玄,位洧州司馬。子滿行。
魏蘭根,字蘭根,收族叔也。父伯成,中山太守。蘭根身長八尺,儀貌奇偉,博學高才,機警有識悟。起家北海王國侍郎。母憂,居喪有孝稱。將葬,常山郡境先有董卓祠,祠有柏樹,蘭根以卓凶逆,不應遺祠至今,乃啟刺史,請伐為槨。左右人言有靈,蘭根了無疑懼。父喪,廬于墓側,負土成墳,憂毀殆于滅性。
正光末,尚書令李崇為大都督,討蠕蠕,以蘭根為長史。因說崇曰:「緣邊諸鎮,控攝長遠,昔時初置,地廣人稀,或征發中原強宗子弟,或國之肺腑寄以爪牙。中年以來,有司乖實,號曰府戶,役同廝養,官婚班齒,致失清流。而本宗舊類,各各榮顯,顧瞻彼此,理當憤怨。宜改鎮立州,分置郡縣。凡是府戶,悉免為平人,入仕次第,一准其舊。此計若行,國家庶無北顧之慮。」崇以奏聞,事寢不報。
孝昌初,為岐州刺史,從行台蕭實夤討破宛川。俘其人為奴婢,以美女十人賞蘭根。蘭根辭曰:「此縣介於強虜,故成背叛。今當恤其饑寒,奈何並充仆隷?」於是盡以歸其父兄。部內麥多五穗。鄰州田鼠為災,犬牙不入岐境。及蕭寶夤敗於涇州,岐州人囚蘭根降賊。寶夤兵威復振,城人復斬賊刺史侯莫陳仲和,推蘭根復任。朝廷以蘭根得西土人心,加都督涇、岐、東秦、南岐四州諸軍事,兼四州行台尚書。
孝昌末,河北流人南度,以蘭根兼尚書,使齊、濟、二兗四州安撫,並置郡縣。蘭根甥邢杲反于青、光間,復詔蘭根慰勞。杲不下,仍隨元天穆討之。還,拜中書令。
莊帝之將誅爾硃榮,蘭根泄之於兄子周達,周達告爾硃世隆。及榮死,蘭根憂,不知所出。時應詔王道習見信于莊帝,蘭根乃托附之,求出立功。乃兼尚書右仆射、河北行台,定州率募鄉曲,欲防井陘。為榮將侯深所敗,走依勃海高乾。屬乾兄弟義舉,固在其中。神武以宿望深禮之。中興初,為尚書右仆射。神武將入洛陽,時廢立未決,令蘭根察節閔帝。帝神采高明,蘭根恐于後難測,遂與高乾兄弟及黃門侍郎崔甗同請。神武不得已,遂立武帝。太昌初,加侍中、開府儀同三司、鉅鹿縣侯,啟授兄子周達。蘭根既預勛業,位居端副,始敘復岐州勛,封永興侯。高乾之死,蘭根懼,以病免。天平初,言病篤,以開府儀同歸本鄉,門施行馬。武定三年,薨。贈司徒公,謚曰文宣。長子相如襲爵。
相如性亢直,有文藻,與族兄愷齊名,雅為當時所貴。早卒。孝昭時,佐命功臣配饗,不及蘭根,次子敬仲表訴,竟不允。敬仲以才器稱,卒於章武太守。子餉,字孝衡。幼孤,學涉有時譽,居喪以孝聞。隋饒州司倉參軍事。子景義、景禮並有才行,鄉人呼為雙鳳,早卒。敬仲弟少政,位至洛州刺史。子孝該、孝幾。
愷自散騎常侍遷青州長史,固辭。文宣大怒曰:「何物漢子,與官不就!」時帝已失德,朝廷為之懼,愷容色坦然。帝曰:「死與長史,任卿所擇。」答曰:「能殺臣者陛下,不受長史者愚臣。」帝謂楊愔曰:「何慮無人,苦用此漢!放還,永不須收。」由是積年沈廢。後遇愔于路,微自陳。愔云:「咸由中旨。」愷應聲曰;「雖復零雨自天,終待雲興四岳,公豈得言不知?」楊愔欣然曰:「此言極為簡要。」數日,除霍州刺史,在職有政理。後卒於膠州刺史。
論曰:伯起少頗疏放,不拘行檢,及折節讀書,鬱為偉器。學博今古,才極從橫,體物之旨,尤為富贍,足以入相如之室,游尼父之門。勒成魏籍,追從班、馬,婉而有則,繁而不蕪,持論序言,鈎深致遠。但意存實錄,好抵陰私,到于親故之家,一無所說,不平之議,見于斯矣。王松年、李庶等並論正家門,未為謗議,遂憑附時宰,鼓動淫刑,庶因鞭撻而終,此公之失德。長賢思樹風聲,抗言昏俗,有硃子游之風。季景父子,雅業相傳,抑弓冶之義。蘭根道冠時英,功參霸業,亦一代之偉人也。
************
列傳第四十五 周宗室
邵惠公顥子什肥 導 護 叱羅協 馮遷 杞簡公連 莒莊公洛生 虞國公仲 廣川公測弟深 深子孝伯 東平公神舉弟慶
邵惠公顥,周文帝之長兄也。德皇帝娶樂浪王氏,是為德皇后。生顥,性至孝,居德皇后喪,哀毀過禮。德皇帝與衛可瑰戰,墜馬,顥與數騎奔救,乃免。顥遂戰歿。保定初,追贈大塚宰,封邵國公,謚曰惠。三子,什肥、導、護。
什肥事母以孝聞。文帝入關,不能離母,遂留晉陽。文帝定秦、隴,什肥為齊神武所害。保定初,追贈大將軍、小塚宰,襲爵邵國公,謚曰景。子冑嗣。
冑少孤,頗有幹略。景公之見害,以年幼下蠶室。保定初,詔以晉公護子會紹景公封。天和中,與齊通好,冑歸,襲爵邵國公。及隋文帝輔政,冑為滎州刺史,舉兵應尉遲迥,為清河公楊素所殺。國除。
會字乾仁,冑至自齊,改封譚國公。後與護同誅。建德三年,追復封爵常武公。
導字菩薩,少雄豪。初與諸父在葛榮中,榮敗,遷晉陽。與文帝隨賀拔岳入關,常從征伐。文帝討侯莫陳悅,導追斬之牽屯山,以功封饒陽縣伯。及魏文帝東征,留導為華州刺史。既而趙青雀、于伏德、慕容思慶等作亂,導禽伏德,斬思慶,屯渭橋會文帝軍。及事平,進爵章武郡公,加侍中。及高仲密以北豫州降,文帝東征,復以導為大都督,行華州刺史,甚得守扞之方。及大軍不利,東魏追至稠桑,知關中有備,乃退。侯景來附,詔征隴右大都督獨孤信東下,令導代信為秦州刺史、大都督、十五州諸軍事。及齊氏稱帝,文帝討之,魏文帝遣齊王廓鎮隴右,征導拜大將軍、大都督、二十三州諸軍事,屯咸陽。大軍還,乃旋舊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