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北史 - 244 / 521
歷史類 / 李延壽 / 本書目錄
  

北史

第244頁 / 共521頁。

 大小:

 第244頁

朗讀:

依《合朔儀》註:日有變,以硃絲為繩,以繞系社樹三匝。而今無樹。又《周禮大司徒》職云:「設其社稷之壝而樹之田主,各以其社所宜木。」鄭玄註云:「所宜木,謂若松、柏、慄也。」此其一證也。又《小司徒·封人》職云:「掌設王之社壝,為畿封而樹之。」鄭玄註云:「不言稷者,王主于社;稷,社之細也。」此其二證也。又《論語》曰:「哀公問社于宰我。宰我對曰:夏後氏以松,殷人以柏,周人以慄。」是乃土地之所宜也。此其三證也。又《白武通》:社、稷所以有樹,何也?尊而識之也。使人望見既敬之,又所以表功也。”案此正解所以有樹之義,了不論有之與無也。此其四證也。此雲「社、稷所以有樹何」,然則稷亦有樹明矣。又《五經通義》云:「天子太社、王社,諸侯國社、侯社,制度奈何?曰,社皆有垣無屋,樹其中以木。有木者,土主生萬物,萬物莫善於木,故樹木也。」此其五證也,此最其丁寧備解有樹之意也。又《五經要義》云:「社必樹之以木。《周禮·司徒》職曰:班社而樹之,各以土地所生。《尚書·逸篇》曰:太社惟松,東社惟柏,南社惟梓,西社惟慄,北社惟槐。」此其六證也。此又太社及四方皆有樹別之明據也。又見諸家《禮圖》,社稷圖皆畫為樹,唯誡社、誡稷無樹。此其七證也。

雖辨有樹之據,猶未正所植之木。案《論語》稱「夏後氏以松,殷人以柏,周人以慄」,便是世代不同。而《尚書·逸篇》則雲「太社惟松」,如此,便以一代之中而立社各異也。愚以為宜植以松。何以言之?《逸書》雲「太社惟松」,今者植松,不慮失禮。惟稷無成證。稷乃社之細,蓋亦不離松也。


  

宣武從之。

芳沈雅方正,概尚甚高,《經》、《傳》多通,孝文尤器敬之,動相顧訪。太子恂之在東宮,孝文欲為納芳女,芳辭以年貌非宜,帝嘆其謙慎。帝更敕芳舉其宗女,芳乃稱其族子長文之女,孝文乃為恂娉之,與鄭懿女對為左右孺子焉。

崔光于芳有中表之敬,每事詢仰。芳撰鄭玄所注《周官·儀禮音》、干寶所注《周官音》、王肅所注《尚書音》、何休所注《公羊音》、范寧所注《穀梁音》、韋昭所注《國語音》、范曄《後漢書音》各一卷,《辯類》三卷,《徐州人地錄》二十捲,《急就篇續注音義證》三卷,《毛詩箋音義證》十捲,《禮記義證》十捲,《周官·儀禮義證》各五卷。崔光表求以中書監讓芳,宣武不許。卒,贈鎮東將軍、徐州刺史,謚文貞侯。

長子懌,字祖欣。雅有父風,頗好文翰。歷徐州別駕、兗州左軍府長史、司空諮議參軍,屢為行台出使,所歷皆有當官之稱。轉通直散騎常侍、徐州大中正,行郢州事,尋遷安南將軍、大司農卿。卒,贈徐州刺史,謚曰簡。無子,弟廞以第三子峻為後。

廞字景興,好學強立。善事當世,高肇之盛及清河王懌為宰輔,廞皆與其子侄交遊。靈太后臨朝,又與太后兄子往還相好。太后令廞以詩武授弟元吉。稍遷光祿大夫。孝武帝初,除散騎常侍,遷驃騎大將軍、國子祭酒。孝武于顯陽殿講《孝經》,廞為執經,雖酬答論難未能精盡,而風采音制,足有可觀。尋兼都官尚書,又兼殿中尚書。及孝武入關,齊神武至洛,責廞誅之。

子騭,字子升。少有風氣,頗涉文史。位徐州開府從事中郎。父廞之死,騭率勒鄉部赴兗州,與刺史樊子鵠抗禦王師。每戰,流涕突陣。城陷,禽送晉陽。齊神武矜而赦之。文襄為儀同開府,以騭為屬本州大中正,轉中書舍人。時與梁和通,騭前後受敕對其使一十六人。為司徒左長史,卒,贈南青州刺史。廞弟彧,位金紫光祿大夫。彧子逖。

逖字子長,少聰敏。好弋獵騎射,以行樂為事;愛交遊,善戲謔。齊文襄以為永安公浚開府行參軍。逖遠離家鄉,倦于覊旅,發憤自勵,專精讀書。晉陽都會之所,霸朝人士攸集,咸務于宴集。逖在游宴之中,卷不離手,遇有文籍所未見者,則終日諷誦,或通夜不歸。其好學如此。亦留心文藻,頗工詩詠。

齊天保初,行定陶縣令,坐奸事免,十餘年不得調。其姊為任氏婦,沒入宮,敕以賜魏收。收所提攜,後為開府參軍。及文宣崩,文士並作輓歌,楊遵彥擇之,員外郎盧思道用八首,逖用二首,餘人多者不過三四。中書郎李愔戲逖曰:「盧八問訊劉二。」逖銜之。乾明元年,兼員外散騎常侍,使送梁主蕭莊。還,兼三公郎中。

武成時,和士開寵要,逖附之。正授中書侍郎,入典機密。時李愔獻賦,言天保中被讒。逖摘其文,奏曰:「誹謗先朝,大不敬。」武成怒,大加鞭樸。逖喜復前憾,曰:「高捶兩下,執鞭一百,何如呼劉二時。」尋兼散騎常侍,聘陳使主。逖欲獨擅文藻,不願與文士同行。時黃門侍郎王松年妹夫盧士游,性沈密,逖求以為副。又逖姊魏家者,收時已放出,逖因次欲嫁之士游,不許。逖恐事露,亦不逼焉。遷給事黃門侍郎,修國史。加散騎常侍,除假儀同三司,聘周使副。二國始通,禮儀未定,逖與周朝議論往複,斟酌古今,事多合禮,兼文辭可觀,甚行名譽。使還,拜儀同三司。


  
及武成崩,和士開欲改元,議者各異。逖請為「武平」,私謂士開曰:「武平反為明輔,逖作此以為公。」士開悅而從之。時士開為眾口所排,婁定遠同輔政,逖遂回附之,使得西貨,悉以餉定遠。定遠外任,逖不自安,又陰結斛律明月、胡長仁以自固。士開知之,未甚信,忽于明月門巷逢之,彌以為實。初,逖名宦未達時,欲事祖珽。珽未原,謂人曰:「我言彭城楚子,應有氣俠,唯將崔季舒詩示人,殊乖氣望。」逖乃為弟娶珽女,遂成密好。珽之將訴趙彥深、和士開也,先與逖謀,逖乃告二人。故二人得為之計。珽被黜,令弟出其妻。及是,逖解士開所嫌。尋出為仁州刺史。珽乃要行台尚書盧潛陷逖,許潛重遷。潛曰:「如此事,吾不為也。」更戒逖而護之。後被征還,待詔文林館,重除散騎常侍,奏門下事。未幾與崔季舒等同戮,時年四十九。所制文筆三十捲。子逸人,開府行參軍。仕隋,終於洛陽令。芳懋從子懋。

懋字仲華,祖泰之,父承伯,仕宋並有名位。懋聰敏好學,博綜經史;善草隷書,識奇字。宣武初入朝,位尚書外兵郎中。芳甚重之,凡所撰朝廷軌儀,皆與參量。尚書博議,懋與殿中郎袁翻常為議主。達于從政,台中疑事,咸所訪決。尚書李平與結莫逆交。遷步兵校尉,領郎中,兼東宮中舍人。轉員外常侍、鎮遠將軍,領考功郎中,立考課之科,明黜陟之法,甚有條貫。

孝昭初,大軍攻硤石,懋為李平行台郎中。城拔,懋頗有功。太傅、清河王懌愛其風雅,常目而送之曰:「劉生堂堂,搢紳領袖,若天假之年,必為魏朝宰輔。」詔懋與諸才學之士撰成儀令。懌為宰相積年,禮懋尤重,令諸子師之。遷太尉司馬。熙平二年冬,暴病卒。家甚清貧,亡之日,徙四壁而已。太傅懌及當時才俊莫不痛惜之。贈持節、前將軍、南泰州刺史,謚曰宣簡。懋詩誄賦頌及文筆見稱于時,又撰諸器物造作之始十五卷,名曰《物祖》。

常爽,字仕明,河內溫人,魏太常卿林六世孫也。祖珍,苻堅南安太守,因世亂,遂居涼州。父坦,乞伏世鎮遠將軍、大夏鎮將、顯美侯。



贊助商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