宮商之聲有五,文字之別累萬。以累萬之繁,配五聲之約,高下低昂,非思力所學,又非止若斯而已。十字之文,顛倒相配,字不過十,巧歷已不能盡,何況復過于此者乎?靈均以來,未經用之於懷抱,固無從得其髣佛矣。若斯之妙,而聖人不尚,何耶?此蓋曲折聲韻之巧,無當於訓義,非聖哲玄言之所急也,是以子云譬之「彫蟲篆刻」,雲「壯夫不爲」。自古辭人豈不知宮羽之殊、商征之別。雖知五音之異,而其中參差變動,所昧實多,故鄙意所謂「此秘未睹」者也。以此而推,則知前世文士,便未悟此處。若以文章之音韻,同絃管之聲曲,美惡妍蚩,不得頓相乖反,譬猶子野操曲,安得忽有闡緩失調之聲。以洛神比陳思他賦,有似異手之作,故知天機啓,則律呂自調,六情滯,則音律頓舛也。士衡雖雲煥若縟錦,寧有濯色江波,其中復有一片是衛文之服。此則陸生之言,即復不盡者矣。韻與不韻,復有精粗,輪扁不能言之,老夫亦不盡辯此。約論四聲,妙有詮辯,而諸賦亦往往與聲韻乖。
時有王斌者,不知何許人。着四聲論行于時。斌初爲道人,博涉經籍,雅有才辯,善屬文,能唱導而不修容儀。嘗弊衣于瓦官寺聽雲法師講成實論,無復坐處,唯僧正慧超尚空席,斌直坐其側。慧超不能平,乃罵曰:「那得此道人,祿蔌似隊父唐突人。」因命驅之。斌笑曰:「既有敘勛僧正,何爲無隊父道人。」不爲動。而撫機問難,辭理清舉,四座皆屬目。後還俗,以詩樂自樂,人莫能名之。
永元元年,始安王遙光反,厥父閒被誅,厥坐系尚方。尋有赦,厥感慟而卒,年二十八。文集行于世。
時有會稽虞炎以文學與沈約俱爲文惠太子所遇,意眄殊常,官至驍騎將軍。
襄字師卿,厥第四弟也。本名衰字趙卿,有奏事者誤字爲襄,梁武帝乃改爲襄字師卿。
天監三年,都官尚書范岫表薦襄,起家着作佐郎。後昭明太子統聞襄業行,啓武帝引與游處。自廬陵王記室除太子洗馬,遷中舍人,並掌管記。出爲揚州中從事,以父終此官,固辭。武帝不許,聽與府司馬換廨居之。
昭明太子敬耆老,襄母年將八十,與蕭琛、傅昭、陸杲每月常遣存問,加賜珍羞衣服。襄母常卒患心痛,醫方須三升粟漿。時冬月,日又逼暮,求索無所,忽有老人詣門貨漿量如方劑。始欲酬直,無何失之,時以襄孝感所致。
後爲太子家令,復掌管記,母憂去職。襄年已五十,毀頓過禮,太子憂之,日遣使誡喻。
中大通七年,爲鄱陽內史。先是郡人鮮于琮服食修道法,常入山採藥,拾得五色幡毦,又于地中得石璽,竊怪之。琮先與妻別室,望琮所處常有異氣,益以爲神。大同元年,遂結門徒殺廣晉令王筠,號上願元年,署置官屬。其黨轉相誑惑,有衆萬餘人,將出攻郡。襄先已率人吏修城隍爲備,及賊至破之,生獲琮。時鄰郡豫章、安成等守宰案其黨與,因求貨賄,皆不得其實。或有善人盡室罹禍,唯襄郡枉直無濫。人作歌曰:「鮮于抄後善惡分,人無橫死賴陸君。」
又有彭、李二家,先因忿爭,遂相誣告。襄引入內室,不加責誚,但和言解喻之。二人感恩,深自悔咎。乃爲設酒食令其盡歡,酒罷同載而還,因相親厚。人又歌曰:「陸君政,無怨家。鬥既罷,讎共車。」在政六年,郡中大寧。郡人李睍等四百二十人詣闕拜表,陳襄德化,求于郡立碑,降敕許之。又表乞留襄,襄固乞還。
太清元年,爲度支尚書。侯景圍台城,以襄直侍中省。城陷,襄逃還吳。景將宋子仙進攻錢唐,會海鹽人陸黯舉義襲郡,殺僞太守蘇單于,推襄行郡事。時淮南太守文成侯蕭寧逃賊入吳,襄遣迎寧爲盟主,遣黯及兄子映公帥衆躡子仙,與戰,黯敗走,吳下軍聞之亦散。襄匿于墓下,一夜憂憤卒。
襄弱冠遭家禍,釋服猶若居憂,終身蔬食布衣,不聽音樂,口不言殺害五十年。侯景平,元帝贈侍中,追封余干縣侯。
雲公字子龍,襄兄完子也。完位甯遠長史、琅邪彭城二郡丞。
雲公五歲誦論語、毛詩,九歲讀漢書,略能記憶。從祖倕與沛國劉顯質問十事,雲公對無所失,顯嘆異之。及長,好學,有才思,爲平西湘東王繹行參軍。雲公先制太伯廟碑,吳興太守張纘罷郡經途,讀其文嘆曰:「今之蔡伯喈也。」纘至都掌選,言之武帝,召爲尚書儀曹郎,入直壽光省,以本官知着作郎事。累遷中書黃門郎,兼掌着作。
雲公善弈碁,嘗夜侍坐,武冠觸燭火。帝笑謂曰:「燭燒卿貂。」帝將用爲侍中,故以此戲之。時天泉池新制鯿魚舟,形闊而短,帝暇日常泛此舟,朝中唯引太常劉之遴、國子祭酒到溉、右衛朱異,雲公時年位尚輕亦預焉。
太清元年卒,張纘時爲湘州,與雲公叔襄兄晏子書曰:「都信至,承賢兄子賢弟黃門殞逝,非唯貴門喪寶,實有識同悲。」其爲士流稱重如此。
雲公從父兄才子,亦有才名,位太子中庶子、廷尉,與雲公並有文集行于世。
雲公子瓊字伯玉,幼聰慧,有思理。六歲爲五言詩,頗有詞采。大同末,雲公受梁武帝詔校定碁品,到溉、朱異以下並集。瓊時年八歲,于客前覆局,由是都下號曰神童。異言之武帝,召見,瓊風神警亮,進退詳審,帝甚異之。
十一,丁父憂,毀瘠有至性,從祖襄嘆曰:「此兒必荷門基,所謂一不爲少。」及侯景作逆,攜母避地于縣之西鄉,勤苦讀書,晝夜無怠,遂博學善屬文。
陳天嘉中,以文學累遷尚書殿中郎。瓊素有令名,深爲陳文帝所賞。及討周迪、陳寶應等,都官符及諸大手筆,並中敕付瓊。遷新安王文學,掌東宮管記。
及宣帝爲司徒,妙簡僚佐,吏部尚書徐陵薦瓊于宣帝,言瓊「識具優敏,文史足用,進居郎署,歲月過淹,左西掾缺,允膺茲選,雖階次小踰,其屈滯已積」。乃除司徒左西掾。尋兼通直散騎常侍,聘齊。
太建中爲給事黃門侍郎,轉中庶子,領大着作,撰國史。後主即位,直中書省,掌詔誥。至德元年,除度支尚書,參選事,掌誥詔,並判廷尉、建康二獄事。初,瓊父雲公奉梁武敕撰嘉瑞記,瓊述其旨而續焉,自永定訖于至德,勒成一家之言。遷吏部尚書,着作如故。瓊詳練譜牒,雅有識鑒。先是吏部尚書宗元饒卒,尚書右仆射袁憲舉瓊,宣帝未之用,至是居之,號爲稱職。
瓊性謙儉,不自封植,雖位望日隆,而執志逾下。園池室宇,無所改作,車馬衣服,不尚鮮華,四時祿俸,皆散之宗族,家無餘財。暮年深懷止足,思避權要,恆謝疾不視事。
俄丁母憂。初瓊之侍東宮,母隨在官舍,及喪還鄉,詔加賻贈,後主自製志銘,朝野榮之。瓊哀慕過毀,以至德四年卒。有集二十捲行于世。
子從典,字由儀,幼聰敏。年八歲,讀沈約集,見回文研銘,援筆擬之,便有佳致。十二作柳賦,其詞甚美。從父瑜特所賞愛。及瑜將終,命家中墳籍皆付之,從典乃集瑜文爲十捲,仍制集序,其文甚工。
從典篤好學業,博涉群書,位太子洗馬、司徒左西掾。陳亡入隋,位着作佐郎。尚書右仆射楊素奏從典續司馬遷史記迄于隋,其書未就,坐弟受漢王諒職免。後卒於南陽縣主簿。
琰字溫玉,瓊之從父弟也。父令公,梁中軍宣城王記室參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