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頁
面對麥金托什機出現的問題,人們的抱怨聲此起彼伏。在計算機技術領域和市場運營方面,史蒂夫還不是多麼遊刃有餘,他只是相信自己的直覺以及依靠他的市場調查員們調查的結果。尤其是在
1982年年初,那時正是史蒂夫春風得意的時候,他覺得自己就是那種「點物成金」的人物,根本聽不進去別人的意見。在計算機的設計上,他更是我行我素,擅自決定計算機應該裝配什麼部件才能更好地適應市場需求。邁克‧默裡形象地比喻道:「史蒂夫所作的市場調查就是每天早晨看一看鏡子裡的自己。」
到
1984年
7月,麥金托什機的銷售額就讓人有點擔心了,賣出去的電腦數量好像一直在下降。開始的時候史蒂夫還拒絶相信這個事實,他認為這只是夏季經濟委靡不振的反映。但當
8月份的銷售額還在持續下降的時候,史蒂夫才開始恐慌了。蘋果公司裡一個很受史蒂夫支持的組織(該組織主要作一些盲目樂觀的銷售額評估,實際上那些數字並不是真正的銷售額),也由於公司收入下降,不能給予充分的支持了。好像突然之間,蘋果公司出現了嚴重的問題,而這其中史蒂夫應該負很大的責任。
史蒂夫完全忽視了典型電腦用戶的所思所想,他沒有抓住用戶購買電腦時最基本的考慮因素。他不明白,當用戶需要花費幾千美元購買一台電腦時,大多數人並不在乎它有多麼好看,也不在乎它是否有一個滑鼠或者電腦是什麼顏色的,他們所關心的只是購買的機器能否為他們幹活。
在這種情況下,怨恨開始在蘋果公司的管理層滋生了。蘋果II電腦推廣機構—主要負責蘋果Ⅱe電腦和蘋果Ⅱc電腦的推廣和銷售,一直不理解公司管理層改採取的公司發展策略,其成員也几乎成了公司階層中的「賤民」。與此同時,史蒂夫和其他公司高層管理人員也為麥金托什機的行情大跌而焦慮萬分,而約翰‧斯卡利仍舊不能控制公司的局面。由於董事會主席史蒂夫行為的反覆無常,蘋果公司作為電腦產業界的领頭羊,其名聲也受到了嚴重影響。
當麥金托什機研發組成員瞭解到在「麗莎」電腦研發組裡,和他們做同樣工作的職員所拿到的薪水有多少時,對史蒂夫來說,一個更大的打擊到來了。在「麗莎」電腦研發組裡,一位電子工程師的薪水可以達到一年
5萬多美元,而在麥金托什機研發組裡,只有安迪和伯勒爾可以拿到這麼高的薪水。史蒂夫付給他的員工
1萬到
2萬美元的年薪,還鼓動他們拚命地為麥金托什機工作,他還指望員工不論是白天、黑夜還是周末都要為他工作,而且要他的員工「一個星期工作
90個小時」。蘋果公司的一位經理在一份備忘錄裡寫道:「研發組的工程師知道這件事後都非常沮喪。」這件事本來就已經在麥金托什機研發組成員中間激起了很大的不滿,可後來,一些工作時間較長的成員又發現,「麗莎」電腦研發組裡一些後來被僱用的員工的薪水,竟然比麥金托什機研發組某些管理人員的薪水高,他們更加憤憤不平了。麥金托什機研發組的人員都感到他們被出賣了,是史蒂夫在利用他們。他們把自己的身心都奉獻給了史蒂夫和麥金托什機,但史蒂夫卻這樣對待他們。這種情況導致的結果是,史蒂夫以後再也沒能恢復這些員工對他的信任。(後來,曾參與研發麥金托什機的員工很少有再為史蒂夫工作的。)
史蒂夫同對自己忠心耿耿的員工之間的爭執也只是問題的一部分。雖然人們普遍認為蘋果公司是個人電腦世界的领頭羊和革新者,但它那缺乏一致性的做法仍然失去了很多人的信任,更別提他們的「頭目」史蒂夫了。在與IBM公司進行殊死競爭的過程中,人們不是把蘋果公司看做是一門威力無比的「大炮」,而更多地把它看做是一門無法固定的「加農炮」。對電腦用戶來說,IBM公司代表着一個值得信任的名字,蘋果公司則不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