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決定未來變革的小趨勢 - 34 / 57
價值觀念類 / 佩恩 / 本書目錄 || 記錄本頁面 我的閱讀標記

決定未來變革的小趨勢

第34頁 / 共57頁。

但是,每年家用清潔器具的商業廣告為數不少,別說以爸爸為目標,就是以男人為目標的,有嗎?男人的世界是一個變化的世界。典型的男人,為孩子換的尿布比以前多了,而貸款卻比以前少了。在世界上的某些地方,爸爸們為了獲得探視孩子的權利,還舉行了激烈的抗議活動。男人與孩子共同相處的時間增加了,但是,麥迪遜大街(Madison Avenue)和媒體都沒有認清這種趨勢。而且,父子關係仍然是一個未經開發的潛在市場。

在過去的50年裡,婦女在工作場所和在家裡的權力已經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大部分婦女現在有了工作,她們在從投票直到購買汽車等所有事務中所發揮的作用越來越重要。而與此同時,在過去的1020年裡,我們終於看到,男人們也開始適應這種新的生活現實了,無論是在核心家庭中還是已經離異的父母,男人們承擔的家務事多了,分擔的責任也多了,而且與孩子們的關係也更加密切了。


  

所以,爸爸們也需要某種市場營銷的關照。我是一位父親,聽聽我的呼聲吧。

◎第十部分 金錢與階級(1

購買第二居所的人

在人們的印象中,美國的第二居所就是海邊的豪宅或德克薩斯州的巨大莊園。

購買第二居所的人,似乎也都是有錢和有閒的人,一處居所已不足以顯示他們的富有,所以要買第二處居所。一家著名的獨享度假村甚至開辦了一項支付25萬美元即可分時享用豪華第二居所的新業務。

但真實的情況是,在購買第二居所的人中,人數增加最快的是中等收入的人。2005年,第二居所出現了銷售的熱潮,其銷售額在所有住房銷售額中所占的比例,達到了破紀錄的40%。這一熱潮的形成,不是因為奧普拉·溫弗裡(Oprah Winfrey)需要在阿斯蓬(Aspen)的城裡置辦另一套數百萬美元的宅邸,也不是因為甘迺迪家族(the Kennedys)買下了另一處「豪宅」。全國房地產經紀人協會(National Association Realtors)2005年的報告稱,典型的度假居所購買者的收入僅為71000美元,中等收入購房投資者的收入為85700美元,第二居所的中等價位還不到20萬美元。

購買第二居所已在中產階級中蔚然成風。

怎麼會出現這種情況呢?首先,1997年國會通過了一項法案,賣掉原居所,另購兩處居所的人可以獲得減免稅收的優惠,這一措施使購買第二居所更加容易了。中產階級的空巢家庭(生育高峰年代的核心部分),現在可以賣掉原來居住的大房子,另買兩套小一些的房子。

其次,「9·11事件」後,許多美國人更願意在偏遠一點的地方購買房產,以作退身休養之所,或者用作必要情況下的避難之所。

又其次,由於股票市場靠不住了,房產開始受到青睞。2005年,購買第二居所的334萬美元中,用於投資目的的款項就要占到200萬美元。


  

再其次,人們為了工作而購買第二居所,其中的原因,或者是由於自己的住所遠離主要的客戶,或者是由於他們要在不同的地方開發新的客戶,或者是由於自己的配偶已經在其他的城市定居。過去的情況是,如果夫婦雙方中的一方在一個新的城市找到了工作,通常會舉家遷居,但現在的情況是,大約有超過150萬對夫婦,為了保住雙方的工作而維持兩處居所。

當然,技術已經使人們在不同的工作地點處理公務成為可能,用一台筆記型電腦、一部手機和一部黑莓手機,人們在家裡就能像在辦公室一樣在當地與客戶(僱員和老闆)取得聯繫。

但是,人們購買第二處住房的最有力的理由可能是家庭,家庭推動了中產階級購置第二居所的熱潮。住在邁阿密的夫婦在費城買了一套公寓,是為了方便探望居住在賓夕法尼亞州的兒子;住在芝加哥的老年夫婦在薩凡納買了一處住房,是為了在周末與住在休斯敦、阿什維爾和邁阿密的孫子們聚會。在2005年的一次以兩處住房擁有者為對象的調查中,大多數人表示,他們生活的主要目標就是家庭幸福,或者是成為成功的父母;也有同樣多的人表示,美國當時面臨的最大風險是家庭的解體(其人數几乎是以恐怖主義和伊拉克戰爭為美國面臨的最大風險者的兩倍)。

在第二居所居住已經相當普遍,以致於人們為那些定期往返于兩處居所的人創造了一個新的名詞:「分身人」(Splitters)。



贊助商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