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資治通鑑 下 - 768 / 862
中國古代史類 / 司馬光 / 本書目錄
  

資治通鑑 下

第768頁 / 共862頁。

 大小:

 第768頁

朗讀:

德鈞見述律太后,悉以所賚寶貨並籍其田宅獻之,太后問曰:「汝近者何為往太原?」德鈞曰:「奉唐主之命。」太后指天曰:「汝從吾兒求為天子,何亡語邪!」又自指其心曰:「此不可欺也。」又曰:「吾兒將行,吾戒之云:趙大王若引兵北向渝關,亟須引歸,太原可救也。汝欲為天子,何不先擊退吾兒,徐圖亦未晚。汝為人臣,既負其主,不能擊敵,又欲乘亂邀利,所為如此,何面目復求生乎?」德鈞俯首不能對。又問:「器玩在此,田宅何在?」德鈞曰:「在幽州。」太后曰:「幽州今屬誰?」德鈞曰:「屬太后。」太后曰:「然則又何獻焉?」德鈞益慚。自是鬱鬱不多食,踰年而卒。張厲與延壽俱入契丹,契丹主復以為翰林學士。

帝將發上黨,契丹主舉酒屬帝曰:「余遠來徇義,今大事已成,我若南向,河南之人必大驚核;汝宜自引漢兵南下,人必不甚懼。我令太相溫將五千騎衛送汝至河梁,欲與之渡河者多少隨意,余且留此,俟汝音聞,有急則下山救汝。若洛陽既定,吾即北返矣。」與帝執手相泣,久之不能別,解白貂裘以衣帝,贈良馬二十匹,戰馬千二百匹,曰:「世世子孫勿相忘!」又曰:「劉知遠、趙瑩、桑維翰皆創業功臣,無大故,勿棄也。」


  

初,張敬達既出師,唐主遣左金吾大將軍歷山高漢筠守晉州。敬達死,建雄節度使田承肇帥眾攻漢筠于府署,漢筠開門延承肇入,從容謂曰:「仆與公俱受朝寄,何相迫如此?」承肇曰:「欲奉公為節度使。」漢筠曰:「仆老矣,義不為亂首,死生惟公所處。」承肇目左右欲殺之,軍士投刃于地曰:「高金吾累朝宿德,奈何害之!」承肇乃謝曰:「與公戲耳。」聽漢筠歸洛陽。帝遇諸涂,曰:「朕憂卿為亂兵所傷,今見卿甚喜。」

符彥饒、張彥琪至河陽,密言于唐主曰:「今胡兵大下,河水復淺,人心已離,此不可守。」丁丑,唐主命河陽節度使萇從簡與趙州刺史劉在明守河陽南城,遂斷浮梁,歸洛陽。遣宦者秦繼旻、皇城使李彥紳殺昭信節度使李贊華于其第。

己卯,帝至河陽,萇從簡迎降,舟楫已具。彰聖軍執劉在明以降,帝釋之,使復其所。

唐主命馬軍都指揮使宋審虔、步軍都指揮使符彥饒、河陽節度使張彥琪、宣徽南院使劉延朗將千餘騎至白馬阪行戰地,有五十餘騎渡河奔于北軍。諸將謂審虔曰:「何地不可戰,誰肯立於此?」乃還。庚辰,唐主又與四將議復向河陽,而將校皆已飛狀迎帝。帝慮唐主西奔,遣契丹千騎扼澠池。辛巳,唐主與曹太后、劉皇后、雍王重美及宋審虔等攜傳國寶登玄武樓自焚,皇后積薪欲燒宮室,重美諫曰:「新天子至,必不露居,他日重勞民力;死而遺怨,將安用之!」乃止。王淑妃謂太后曰:「事急矣,宜且避匿,以俟姑夫。」太后曰:「吾子孫婦女一朝至此,何忍獨生!妹自勉之。」淑妃乃與許王從益匿于球場,獲免。是日晚,帝入洛陽,止於舊第。唐兵皆解甲待罪,帝慰而釋之。帝命劉知遠部署京城,知遠分漢軍使還營,館契丹于天宮寺,城中肅然,無敢犯令。士民避亂竄匿者,數日皆還復業。

初,帝在河東,為唐朝所忌,中書侍郎、同平章事、判三司張延朗不欲河東多蓄積,凡財賦應留使之外盡收取之,帝以是恨之。壬午,百官入見,獨收延朗付御史台,餘皆謝恩。甲申,車駕入宮,大赦:「應中外官吏一切不問,惟賊臣張延朗、劉延皓、劉延朗奸邪貪猥,罪難容貸;中書侍郎、平章事馬胤孫、樞密使房暠、宣徽使李專美、河中節度使韓昭胤等,雖居重位,不務詭隨,並釋罪除名;中外臣僚先歸順者,委中書門下別加任使。」劉延皓匿于成門,數日,自經死。劉延朗將奔南山,捕得,殺之。斬張延朗;既而選三司使,難其人,帝甚悔之。

閩人聞唐主之亡,嘆曰:「潞王之罪,天下未之聞也,將如吾君何!」

十二月,乙酉朔,帝如河陽,餞太相溫及契丹兵歸國。

追廢唐主為庶人。

丁亥,以馮道兼門下侍郎、同平章事。


  
曹州刺史鄭阮貪暴,指揮使石重立因亂殺之,族其家。

辛卯,以唐中書侍郎姚顗為刑部尚書。

初,朔方節度使張希崇為政有威信,民夷愛之,興屯田以省漕運;在鎮五年,求內徙,唐潞王以為靜難節度使。帝與契丹修好,恐其復取靈武,癸巳,復以希崇為朔方節度使。

初,成德節度使董溫琪貪暴,積貨巨萬,以牙內都虞侯平山秘瓊為腹心。溫琪與趙德鈞俱沒于契丹,瓊盡殺溫琪家人,瘞于一坎,而取其貨,自稱留後,表稱軍亂。



贊助商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