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隋唐演義 - 308 / 317
古典小說類 / 褚人穫 / 本書目錄
  

隋唐演義

第308頁 / 共317頁。

 大小:

 第308頁

朗讀:

那女子道:「我非是宮中人,我乃韋氏之女,張果先生之妻也,家住王屋山中。適奉我夫之命,乘雲至此,特地相救。你日後還有再見至尊之時,今不當便死,我送你到一處去,暫且安身,以待後遇。」

遂於抽中取出一個白紙摺成的驢兒,放在地上,吹口氣,登時變成一匹極肥大的白驢,鞍轡全備,扶梅妃騎上,囑咐道:「你只閉着眼,任他行走,少不得到一個所在,自有人接待你。」


  

說罷,把驢一拍,那驢兒冉冉騰空而起。

梅妃心雖駭怕,卻欲下不能,只得手縮絲繮,緊閉雙眸,聽其行止。耳邊但聞風聲謖謖,覺得其行甚疾,且自走得平穩。須臾之間,早已落地,開眼一看,只見四面皆山,驢兒轉入山徑裡,竟望小蓬瀛修真觀中來,因此得遇羅素姑相留住下。當時不敢實說來歷,素姑又見那白驢騰空而走,疑此女是天仙,不敢盤問。那羅公遠詩中,藏下江采蘋三字,他人不知,梅妃卻自曉悟。今見詔使羅采姓名,與詩相合,盈盈又得與秦狀元相遇,詩中所言,漸多應驗,又聞兩京克複,上皇將歸,因把實情告知盈盈,要他轉告素姑,使羅采表奏朝廷。恰好羅采猜個正着,托素姑來問。當下盈盈細說其事,素姑十分驚喜,隨即請見梅妃,要行朝拜之禮。梅妃扶住道:「多蒙厚意,尚未報謝,還仗姑姑告知羅詔使,為我奏請。」

素姑應諾,便與羅采說知。

羅采與國楨商議,先上箋廣平王,啟知其事。廣平王遂於東京宮中,選幾個舊曾供禦的內監宮女,都到觀中參謁識認,確是梅妃無疑,乃具表奏聞。羅采亦即飛疏上奏,疏中並及國楨與達奚盈盈之事。竟說盈盈是國楨向所定之副室,因亂阻隔,今亦于修真觀中相遇。雖系降賊官員達奚珣之族女,然能心惡珣之所為,甘作女冠,矢志自守,其節可嘉。肅宗覽表,一面遣人報知上皇,一面差內監二人,率領宮女數人,赴白雲山小董瀛迎請梅妃速歸故宮,候上皇迴鑾朝見。並着該地方官厚賞羅素姑,仍候上皇誥諭褒獎;又降詔達奚盈盈,即歸秦國楨為副室,給與封誥。那時國楨與羅采別過了素姑,起馬回朝。中途聞詔,即差家人速至修真觀中傳語盈盈,叫他仍喚達奚珣家人仆婦女使隨侍,跟着梅妃的儀從,一齊進京。當下梅妃與盈盈謝別了素姑,即日起程。梅妃自有內監宮女擁衛。香車寶馬,望西京進發。盈盈與仆從女使們,亦即隨駕而行。梅妃車前,有內侍賫捧寶瓶,供着那枝仙人所贈的梅花,香聞遠近,人人嘆異。梅妃子臨行時,手書疏啟,差中使星夜資奉上皇駕前呈進。

正是:降昔日樓東空獻賦,今朝重上一封書。

未知後事如何,且聽下回分解。

第九十八回 遺錦襪老嫗獲錢 聽雨鈴樂工度曲詞曰:人逝矣,寶髻花鈿都委地。錦襪獨留余媚,見者猶驚喜。

萬里歸程迢遞,正追思往事,被雨滴愁腸碎碎,愁歌曲內。


  
調寄「歸國遙」凡人于男女生死離別之際,不但當時的悲傷,不可言論,至事後追思,更難為情。倘那人竟如冰消霧散,一無流遺,徒使我望空懷想,摹影擬形,固極悲楚。若還那人,平日服禦玩好之物,留得一件兩伴,這些余蹤剩跡,一發使人觸目傷心。此即旁人不關情的,猶且慕芳蹤而願睹,觀遺物而興嗟。何況恩愛寵幸之人,平時片刻不離,一旦變起意外,生巴巴的拆開,活刺刺的弄死,其悲痛何可勝言!到後來痛定思痛,凡身之所經,目之所睹,耳之所聞,無一不足以助其悲思,於是托之歌詠,寄之聲音,此真以歌當哭,一聲一淚。話說梅妃自小蓬瀛修真觀中,起行回西京,臨行之時,先具手疏,遣內封赴蜀進呈上皇。原來上皇在蜀中也常思念梅妃,因有人傳說:「賊人曾于宮中獲一女屍,疑是梅妃之屍。」

上皇聞此信,只道梅妃已死,十分傷感。時有方士張山人在蜀,上皇召至宮中,命其探幽冥索,訪求梅妃魂魄所在。那張山人結壇默坐一日一夜,回奏言:「臣飛魂遍游三界,搜訪仙魂,俱無蹤影。」

上皇悵然道:「芳魂何往耶!若梅妃之魂可訪,則太真之魂意亦可訪,今皆不可得矣!」因揮淚不止。高力士見上皇悲思甚切,乃求得梅妃畫真一幅進呈禦覽。上皇看了嗟嘆道:「此畫像絶肖,借不活耳!」展看再三,御筆親題絶句一首于其上云:惜昔嬌娃侍紫宸,鉛華懶禦得天真。霜綃雖似當年態,怎奈秋波不顧人。

自此上皇時常展圍觀玩,後又有人說:「梅妃並不曾死,前所獲死屍,不是梅妃之屍。」



贊助商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