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隋唐演義 - 285 / 317
古典小說類 / 褚人穫 / 本書目錄
  

隋唐演義

第285頁 / 共317頁。

 大小:

 第285頁

朗讀:

秦國模奏道:「哥舒翰素有威名,只嫌用法太峻,不恤士卒。朝廷若專任此,聽其便宜行事,當亦不負所委託。但近聞其抱病不治事。」

玄宗道:「彼自能為我力疾辦事。」


  

遂降旨即升郭子儀為朔方節度使,又命哥舒翰為兵馬副元帥。哥舒翰上奏告病,玄宗不准所告,令將兵十萬,防禦安祿山。那時,安祿山既陷靈昌及陳留,聲勢益張,並攻破滎陽,直逼東京。封常清屯兵武牢以拒之,無奈部下新募的官軍,都是市井白徒,不習戰陣,見賊兵勢猛,先自惶懼。安祿山特以鐵騎衝來,官軍不能抵當,大敗而走。正是:早知今日取勝難,追悔當初出大言。

當下封常清收合餘眾,再與廝殺,又復大敗,賊兵乘勢奮擊,遂陷東京。河南尹達奚珣,出城投降。獨留守李忄登、中丞盧奕、採訪判官蔣清,不肯投降。城破之日,穿朝服坐于堂上,安祿山使人擒至軍前,三人同聲罵賊,一時三人都被殺。封常清收聚敗殘兵馬,西走陝州。時高仙芝屯兵于陝,封常清往見之,涕泣而言道:「在下連日血戰,賊鋒鋭不可當。竊計潼關兵少,倘賊衝突入關,則長安危矣!不如引屯陝之兵,先據潼關以拒賊。」

高仙芝從其言,即與封常清引兵退守潼關,修完守備。賊兵果然復至,不得入而退,這也算是二人守禦之功了。誰知那監軍宦官邊令誠,常有所幹求于仙芝,不遂其欲,心中懷恨。又怪封常清時時無所饋獻,遂密硫劾奏封常清,以賊搖眾,未見先奔;高仙芝輕棄陝地數千里,又私減軍糧,以入己囊,大負朝廷委任之意。玄宗聽信其言,勃然震怒,即賜令誠密敕,使即軍中斬此二人。令誠乃佯托他事,請二人面議;二人既至,未及敘禮,邊令誠舉手道:「有聖旨敕賜二位大夫死。」

遂喝左右:「代我拿下!」宣敕示之。常清道:「敗軍之將,死罪奚逃。但朝議俱以祿山之眾為不難珍戮,非確論也。臣死之後,願勿輕視此賊,宜專任良將,多練精兵以圖之。」

仙芝道:「吾遇賊而退,罪固當死不辭,謂我私侵軍糧,豈不冤哉!」二人就刑之時,部下士卒,皆大呼稱冤枉,其聲震動天地。後人有詩嘆云:宦者監軍軍氣沮,何當輕殺而將軍。此時偏聽猶如此,那得人心肯向君?二人既死,命哥舒翰統其眾,並番將火拔歸仁部卒,亦屬統轄,號稱二十萬,鎮守潼關。


  
且說安祿山既陷河南,遣其黨段子光賫李忄登、盧奕、蔣清之首,傳示河北,令速納款,傳至平原郡。平原郡的太守,乃臨沂人,姓顏名真卿,字清臣,復聖顏子之後裔,是個忠君愛國的人。他于祿山未反之先,預早知其必反,時值久雨之時,藉此為由,築城浚濠,簡練丁壯,積貯倉凜,暗作準備。祿山以書生目真卿,不把放在心中。及到反叛之時,河北郡縣俱披靡,只道平原亦必降順,乃檄令真卿,為本郡兵防守河津。真卿佯受其撤,密遣心腹,懷牒馳赴諸郡,暗約其舉兵討賊,一面召募勇士得萬餘人,涕泣諭以大義,眾皆感憤,願效死力。那賊黨段子光,冒冒失失的將那三個忠臣的頭來傳示,被真卿拿住縛于城上,腰斬示眾。取三個頭續以蒲身,棺殮葬之,祭哭受弔。於是清池尉賈載、鹽山尉穆寧,聞真卿舉義,乃共殺偽景城太守劉道元,獲其甲仗五十餘船並其首級,送至長史李(日韋)處。(日韋)以祿山叛黨嚴莊是景城人,遂收其宗族數十人口,盡行殺戮。將劉道元的首級與甲仗等物,轉送平原太守顏真卿處。饒陽太守盧全誠、河間司法李奐、濟陽太守李隨,都將祿山所署的偽太守長史等官,多皆殺了,各有兵數千,推顏真卿為盟主。真卿即遣本州司法兵馬使李平賫表文,並偽檄,從間道直入京師,奏聞玄宗。

初祿山作亂時,河北震恐,無一能與之抗者。玄宗聞之,嗟嘆說道:「二十四郡曾無一義士耶!」及李平賫表章至,乃大喜道:「朕不識顏真卿作何狀,乃能如此!」遂即降道禦旨,詔加顏真卿河北採訪使,在任即升,仍領平原等處事務,免其來京陛見。後來宋朝忠臣文天祥,過平原有詩云:平原太守顏真卿,長安天子不知名。一朝漁陽動鼙鼓。大河以北無堅城。君家兄弟奮戈起,二十七郡同連盟。賊聞失色分軍還,不敢長驅入兩京。明皇父子得西狩,由是靈武起義兵。唐家再造李郭力,逆賊牽制公威靈。哀哉常山賊鈎舌,公歸朝廷氣不折。



贊助商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