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聊齋誌異 下 - 19 / 141
古典小說類 / 蒲松齡 / 本書目錄
  

聊齋誌異 下

第19頁 / 共141頁。

 大小:

 第19頁

朗讀:

(2) 「我必博誥命」句:謂孫立志使亡母受到封贈。誥命,帝王的封贈命令。分言之,明清官五品以上授浩命(本身之封日浩授;曾祖父母、祖父母、父母及妻,存者曰浩封,歿者曰浩贈);六品以下之封贈日敕命。此「誥命」

系泛指封贈。


  

(3) 萱堂:母親的代稱。《詩。衛風。伯兮》,「焉得餒草,言樹之背。」

詩意謂于母親所居之北堂種植諼草(即萱草,一名忘憂草),使之忘憂。後因以萱堂為母親或母親住處的代稱。

(4) 太醫:官名。明清屬太醫院,主醫藥之事。

(5) 艾(ài 愛),艾炷。用於艾卷制的灸用藥物。

(6) 朝賀,群臣人朝,列班向皇帝賀喜的儀式。

(7) 中使,太監。

(8) 白片朱絲:指熊掌切片。熊掌掌心有脂如玉,並筋絡煮熟後皆為白色,肌肉斷面則呈紅色紋理,故稱。

(9) 熊膰:當作「熊踏(fan 番)」,即熊掌。蹯,獸足。

牛飛

邑人某,購一牛,頗健。夜夢牛生兩翼飛去,以為不祥,疑有喪失(1).牽人市損價售之(2).以中裹金,纏臂上。歸至半途,見有鷹食殘兔,近之甚馴。遂以中頭縶股(3) ,臂之(4).鷹屢擺撲,把捉稍懈,帶中騰去。此雖定數,然不疑夢(5) ,不貪抬遺(6) ,則走者何這能飛哉(7) ?

【註釋】

(1) 疑有喪失:擔心牛會死亡、逃失。

(2) 損價:減價。

(3) 繁股:捆住鷹腿。

(4) 臂之:以臂架(或輓)鷹。

(5) 疑夢,因夢生疑;惑于夢兆。指因夢賣牛一事。

(6) 拾遺:拾取他人失物。指途中之鷹。

(7) 「則走者」句:謂留得牛在,是不會飛掉的。走者,指牛。

王子安

王子安,東昌名士(1) ,困于場屋。人闈後,期望甚切。近放榜時,痛飲大醉,歸臥內室。忽有人白:「報馬來(2).」王踉蹌起曰:「賞錢十千!」

家人因其醉,誑而安之曰:「但請睡,已賞矣。」王乃眠。俄又有人者曰,「汝中進士矣!」王自言,「尚未赴都(3) ,何得及第?」其人曰:「汝忘之耶?三場畢矣(4).」王大喜,起而呼曰:「賞錢十千!」家人又誑之如前。

又移時,一人急人曰:「汝殿試翰林(5) ,長班在此(6).」果見二人拜床下,衣冠修潔。王呼賜酒食,家人又給之,暗笑其醉而已。久之,王自念不可不出耀鄉裡,大呼長班;凡數十呼,無應者。家人笑曰:「暫臥候,尋他去。」

又久之,長班果復來。王捶床頓足,大罵:「鈍奴焉往:(7) !」長班怒曰,「措大無賴(8) !向與爾戲耳,而真罵耶?」王怒,驟起撲之,落其帽。王亦傾跌。妻入,扶之曰:「何醉至此!」王曰:「長班可惡,我故懲之,何醉也?」妻笑曰:「家中止有一溫,晝為汝炊,夜為汝溫足耳。何處長班,伺汝窮骨?」子女皆笑。王醉亦稍解,忽如夢醒,始知前此之妄。然猶記長班帽落:尋至門後,得一纓帽如盞大(9) ,共疑之。自笑曰:「昔人為鬼椰揄(10),吾今為狐奚落矣。」

異史氏曰:「秀才人闈,有七似焉。初入時,白足提籃(11),似丐。唱名時(12),官呵隷罵,似囚。其歸號舍也(13),孔孔伸頭,房房露腳,似秋未之冷蜂。其出場也,神情倘祝(14),天地異色,似出籠之病鳥。迨望報也(15),草木皆驚:(16),夢想亦幻,時作一得志想,則頃刻而樓閣俱成:作一失志想,則瞬息而骸骨已朽。此際行坐難安,則似被縶之猱(17). 忽然而飛騎傳人(18),報條無我,此時神色粹變,喀然若死,則似餌毒之蠅:(19),弄之亦不覺也。初失志,心灰意敗,大罵司衡無目:(20),筆墨無靈(21),勢必舉案頭物而盡炬之;炬之不已,而碎踏之;踏之不已,而投之濁流(22). 從此披髮入山,面向石壁:(23),再有以『且夫』、『嘗謂』之文進我者(24),定當操戈逐之。無何,日漸遠,氣漸平,技又漸癢(25);遂似破卵之鳩,只得銜木營巢,從新另抱矣(26). 如此情況,當局者痛哭欲死(27);而自旁觀者視之,其可笑孰甚焉。王子安方寸之中(28),頃刻萬緒,想鬼狐竊笑已久,故乘其醉而玩弄之。床頭人醒(29),寧不啞然失笑哉?顧得志之況味,不過須臾;詞林諸公(30),不過經兩三須臾耳(31). 子安一朝而盡嘗之,則狐之恩與薦師等:(32). 」

【註釋】

(1) 東昌:明清府名,洽所在今山東省聊城縣。

(2) 報馬,也稱「報子」,為科舉中式者報喜的人!因騎馬快報故稱「報馬」。


  
(3) 都:京城。明清時進士考試在京城北京舉行,故雲「尚未赴都,何得及第」。

(4) 三場:指禮部會成的三場考試。

(5) 殿試翰林;指殿試及第,授宮翰林。殿試,舉人赴京參加會試錄取後,再參加複試、殿試,考中的稱「進士」。殿試由皇帝主持,在殿廷上舉行,前三名賜進士及第。其中第一名稱「狀元」,授職翰林院修撰,第二、三名

授職翰林院編修。

(6) 長班:又稱「長隨」,明清時官員隨身使喚的公役。

(7) 鈍奴:猶言「蠢才」。鈍,笨。

(8) 措大:舊時對貧寒讀書人的輕慢稱呼。無賴:憎罵語。此處斥其強橫無理。

(9) 纓帽:紅纓帽,清代的官帽,帽頂披紅纓。盞,杯子。

(10)昔人為鬼椰榆:指晉代羅友仕途失意,被鬼椰榆。詳見《葉生》注。

椰榆,戲弄。

(11)白足提籃:科舉場規有搜挾帶之條。情初規定,考生入場攜帶格眼竹柳考籃,只準帶筆墨、食具等物。順治時規定士子穿拆縫衣服,單層鞋襪。

入場時,諸生解衣等候,左手執筆硯,右手執布襪,赤腳站立,等候點名、搜檢。

(12)唱名:即點名入場。鄉試入場前,先期告知士子點名入場的分路和次序,士子齊集後由差役持點名牌導人,官呵吏罵,如對囚犯。



贊助商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