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太平廣記 二 - 154 / 471
中國古代史類 / 李昉 / 本書目錄
  

太平廣記 二

第154頁 / 共471頁。

 大小:

 第154頁

朗讀:

唐朝李元平,是先前睦州刺史伯誠的兒子,大曆五年,客居于東陽寺中。讀書一年多,一天將黑天,看見一個女子,穿著紅裙綉短襖,容色美麗,妖艷自若,帶著幾個丫環,來到僧院。元平很高興,偷着去見一個丫環,問她的婆家及姓名。丫環發怒說:「誰家男兒,到此相逼,都是讀書人,不合你的身份。」元平拜謝求見,不答應。不一會,那個女子從院中出來四下里看,忽然看見元平,有如舊相識一樣。元平也喜出望外,就請她進來,問她從哪裡來。女子說:「我也想見你,來談談以前的事,請你不要懷疑。」於是都很高興。過了七天,女子說:「我不是凡人,以前的大人任江州刺史,你的前身做門吏長直,你雖貧賤,而容貌可親,我是一個小女子,獨自處在閨房。當時自己沒想到和你戲耍,大概是因緣份的緣故,有這種私情,才過百日,你就死了。我雖然不哭,几乎不能控制自己的感情,就暗中用紅筆塗在你的左大腿上,將把它做為記號,常常念千眼千手咒,每次焚香發誓願,各個都生在富貴之家,相愛願為夫婦,請你驗證。」元平於是自己一看,的確象她說的那樣。等到天亮將要分別,對元平說:「托生的時候到了,我不可以久留。託身後的父親現任刺史。我年十六歲,你就做了縣令,這時正當我和你結為夫婦的時間,希望你能想唸著我,切記不要婚配。然而天命已定,你既然另娶,就不可得。」悲傷而去。幾年後果真他倆結為夫婦。

長沙人


  

唐長沙人姓吳,征蠻卒夫也,平生以捕獵漁釣為業。常得白龜,羹而食之,乃遍身患瘡,悉皆潰爛,痛苦號叫,斯須不可忍,眉鬢手足指皆墮落,未即死。遂乞于安南市中,有僧見而哀之,謂曰:「爾可回心念大悲真言,吾當口授,若能精進,必獲善報。」卒依其言受之,一心唸誦,後瘡痍漸復,手足指皆生,以至平愈。遂削髮為僧,號智益,于伏波將軍舊宅基建立精舍。住持泉州開元寺。通慧大德楚彤親識智益,常語之。(出《報應錄》)

【譯文】

唐朝長沙人姓吳,是征蠻的兵卒。平生以打獵捕魚為業,曾捕得白龜,煮而吃了它,於是全身得了瘡病,都已經潰爛,痛苦嚎叫,一會也不能忍耐,眉、頭髮,手指腳指全都脫落,但沒有立刻死去。於是就在安南集市中乞討,有一個和尚看見並同情他,對他說:「你可回去念大悲真經,我當教與你,如果能精心勤奮,一定能有善報。」他終於按他的話去學了,一心唸誦,以後瘡病逐漸好了,手腳指也長出來了,以至于康復。於是就削髮為僧,號智益,在伏波將軍的舊房處建立了教徒習教的精舍。在泉州開元寺當長老。通慧大德楚彤親自結識了智益,常常聽他說。

乾符僧

唐乾符中,有僧忘其名號,恆以課誦為業,未常暫廢。因下峽,泊舟白帝城。夜深群動息,持念之際,忽覺有腥穢之氣,見水面有一人,漸逼船來。僧問之,曰:「某非人也,姓許名道坤,唐初為夔牧,以貪殘暴虐,歿受業報,為灧澦堆龍王三千年,于今二百四十年矣。適聞師持課,大有利益,故來遜謝耳。」僧問曰:「峽路險惡,多覆溺之患,盍敕諸龍而禁戢之,可乎?」曰:「此類實煩,皆業感所作,非常力而能制也。」僧甚異之,將復問,忽失所在。(出《報應錄》)

【譯文】

唐朝乾符年中,有個和尚忘記了他的名號,常以唸經為業。一點也沒有間斷荒廢。因為下峽去,停船在白帝城。夜深了,大家都入睡了,他唸經之時,忽然覺得有腥穢的氣味,看見水面上有一個人,漸漸朝船逼近。和尚問他,他說:「我不是人,姓許名道坤,唐初時為夔州牧,因為貪婪暴虐,死後已受到報應,為灧澦堆的龍王三千年,如今已二百四十年了。剛纔聽到師傅唸經,對我有很大的好處,所以前來道謝罷了。」和尚問道:「峽路險惡,多有翻船淹死人的禍患,為什麼不下令各龍而禁止它們,可以嗎?」回答說:「這類事的確麻煩,都是功業所感召的結果,並不是一般的力量所能制服的。」和尚感到很奇怪,將要再問,忽然就不見了。

卷第一百一十三 報應十二(崇經像)


  
張應 釋道安 周閔 王懿 謝敷 僧法洪 劉式之 劉齡 陳安居 馬處伯

張應

晉張應,歷陽人,本事俗神,鼓舞淫祀。咸和八年,移居蕪湖。妻得病,應請禱備至,財產略盡。妻法家弟子也,謂曰:「今病日困,求鬼無益,乞作佛事。」應許之,往精舍中,見竺曇鎧,謂曰:「佛如愈病之藥,見藥不服,雖事無益。」應許當事佛,曇謂期明日當往。應歸,夜夢見人長丈餘,從南來,入門曰:「此家何乃爾不淨?」見曇鎧隨後曰:「始欲發意,未可責之。」應眠覺,便秉火作高座及鬼子母座。曇鎧明往,應說其夢,遂受五戒,屏除神影,大設福供。妻病有間,尋即痊癒。咸康二年,應至馬溝市鹽,還泊蕪湖,夜宿,夢見三人,以鈎釣之,應曰:「我佛弟子。」牽終不置,曰:「奴判走多時。」應恐,謂曰:「放我,當與君一升酒。」釣人乃放之,謂應曰:「但畏後人復取汝耳。」眠竟,腹泄痢,達家大困。應曰:(自「但畏」起十九字據明抄本補。)「曇鎧闊絶已久。」病甚,遣請之,適值不在,應尋氣絶,數日而蘇。說有數人,以鈎釣之將北去,下一阪岸,盛有鑊湯刀劍楚毒之具,應悟是地獄,欲呼師名,忘曇鎧字,但喚「和尚救我」,亦時喚佛。有頃,一人從西方,長丈餘,執金杵欲撞,釣人皆怖散。長人引應去,謂曰:「汝命盡,不復久生,可暫還家,頌唄三偈,並取和尚名字,三日當覆命過,即生天矣。」應即復甦,三日之中,持齋頌唄,遣人將疏取曇鎧名。至日食畢,禮佛贊唄,與家人辭別,澡沐冠帶,如睡而亡。(出《法苑珠林》)

【譯文】



贊助商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