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太平廣記 二 - 140 / 471
中國古代史類 / 李昉 / 本書目錄
  

太平廣記 二

第140頁 / 共471頁。

 大小:

 第140頁

朗讀:

唐朝冀州的封丘縣,有一個老母姓李,年紀七十,孤苦一人,只有兩個奴婢。家在鎮上賣酒,酒中摻假,付酒量又少,分毫都不相讓。在貞觀年中,因病而死。過了兩天,埋葬她的器具已準備好了,只因她的心口稍微溫熱,未曾入斂。等到她甦醒過來後說:當初有兩個人,都穿著紅衣服,在門前叫她出去,說有上符派遣追拿,就跟着他們去了。到了一座城,很象州城。引她到側院,看見一官人,穿著寬衣大袖,憑着几案而坐著,他手下人很多。階下有很多帶枷鎖的人,防守得很嚴。官府的人責問老母:「為什麼行騙賣酒,奪取別人許多的財物?打算寫法華經,已十年了,為什麼不寫。」老母就說:「酒讓奴婢作,量也是讓奴婢量。寫經的錢已付了一千給了隱師了。」就派人追拿奴婢,不一會奴婢帶到,就打四十杖放回。又派人問隱師。回答說:「都是實情。」於是對老母說:「放你七日先回去,經寫完了再來,因為你有善念,才能得活」。驗證一下老母剛死的時候,奴婢得了重病,很久才甦醒過來,腹部都青腫,大概是打了四十棒的痕跡。那個隱禪師,本來是客僧,住在頓丘寺,年紀近六七十歲,自從出家後,就定齋唸佛,行腳乞食,不曾停止,是遠近聞名的有功德的人,大家都很敬重他。老母病死的那個夜晚,隱師夢見有個穿紅衣的人來問,夢中他答道:「造經書是事實。」老母就召集鄉間親屬以及隱禪師行道,看著各經生寫經書。正好是七天,又看見來過的兩個人,老母便說:「使者來了,你等好好活着。」聲斷而死。隱師等還活着,道俗都很欽敬他。

徹師


  

唐絳州南孤山隱泉寺沙門徹禪師,曾行,遇癩人在穴中。徹師引出山中,為鑿穴給食,唸誦法華經。素不識字,加又頑鄙,句句授之,終不辭倦。誦經向半,夢有教者,後稍聰悟,已得五六卷。瘡漸覺愈,一部了,鬚眉平復,容色如故。經云:「病之良藥。」斯言驗矣。(出《冥報拾遺》)

【譯文】

唐朝絳州南孤山隱泉寺和尚徹禪師,曾出行,遇見一個生癩的人在洞穴中。徹師把他領出山中,也鑿了個山洞給他送吃的,常常唸法華經。癩人一向不識字,又加上性格固執孤僻,徹禪便一句一句地教他,始終堅持不懈。誦讀經書將近一半時,便夢有教他的人。以後漸漸地聰明起來,已學了五六捲了。瘡也漸漸感到好了,一部經書讀完了,鬚眉都恢復原來的樣子,面容臉色都和原來一樣。經中說:「經是有病的良藥。」這話真靈驗啊。

悟真寺僧

唐貞觀中,有王順山悟真寺僧,夜如藍溪。忽聞有誦法華經者。其聲纖遠。時星月回臨,四望數十里,闃然無睹。其僧慘然有懼,及至寺,且白其事于群僧。明夕,俱于藍溪聽之,乃聞經聲自地中發,於是以標表其所。明日窮表下,得一顱骨,在積壤中,其骨槁然,獨唇吻與舌,鮮而且潤,遂持歸寺,乃以石函置於千佛殿西軒下。自是每夕,常有誦法華經聲在石函中,長安士女,觀者千數。後新羅僧客于寺,僅歲余,一日寺僧盡下山,獨新羅僧在,遂竊石函而去。寺僧跡其往,已歸海東矣,時開元末年也。(出《宣室志》)

【譯文】

唐朝貞觀年中,有個王順山悟真寺和尚。有一天夜裡到藍溪去,忽然聽到有誦讀法華經的,那個聲音很細很遠。當時的星月已沒了,四下里望,寂靜而看不清。那個和尚淒慘而恐懼,等到了寺內,就把這些事告訴了和尚們。第二天晚上,都在藍溪聽誦經聲,於是就聽到讀經的聲音從地中發出。於是就在那個地方做上標記,第二天一早挖開地表層,下面有一顱骨,埋在土中,他的骨頭已枯幹了,唯獨唇與舌鮮紅而滋潤,於是就拿回寺中,用石匣子裝上放在千佛殿的西殿下。從此每天晚上,總有誦讀法華經的聲音從石匣中發出。長安的男女,來看的人以千數。後來新羅和尚客居于寺,過了一年多,一天寺裡的和尚都下山去了,只有新羅和尚在寺,就偷走了石匣子。寺裡和尚們追查他的行蹤,他已回海東去了。當時是開元末年。

釋道俗

唐釋道俗者,不測所由,止醴泉山原,誦法華經為業,乃至遍數千。貞觀中,因疾將終,告友人慧廓禪師曰:「此雖誦經,意望有驗。吾死之後,當以十年為限,試發視之。若舌朽滅,知誦無功,若舌如初,為起一塔,庶生俗信。」言訖而終。至十一年,依言發之,身肉都盡,唯舌不朽。一縣士女,咸共讚歎,乃函盛舌本,起塔于甘谷岸上。(出《法苑珠林》)

【譯文】

唐朝和尚道俗,不知道他是從哪裡來的,住在醴泉山原,以誦讀法華經為業,竟達到幾千遍。貞觀年中,因病將死,告訴他的友人慧廓禪師說:「雖然如此誦讀經書,也只希望能有效驗。我死之後,應當以十年為限,挖開墳墓看,如果舌已朽爛,那是我誦經無功;如果舌和先前一樣,為我建立一塔,這也是我一生的信念。」說完就死了。到了第十一年,按他的話挖開他的墳看,身體的肌肉都已爛盡,只有舌頭不爛。一縣的男女,都來觀看讚歎。於是就用匣子把舌頭裝上,在甘谷岸上築起一塔。

史阿誓

唐郊南福水之陰有史村,史阿誓者,誦法華經,職充令史,往還步涉,未嘗乘騎,以依經雲,「哀愍一切」故也。病終本邑,香氣充村,道俗驚怪,而莫測其緣。終後十年,其妻死,乃發塚合葬。見其舌根,如本生肉,斯誠轉誦法華經之靈驗也。(出《法苑珠林》)

【譯文】


  

唐朝郊南福水的北面有個史村,有個叫史阿誓的,誦讀法華經,做了令史,來回走步,從不乘車騎馬。都按經書說的那樣,是致哀憐憫一切的緣故。病死在本地。香氣充滿了全村,道俗之人都很驚訝,而不知道什麼原因。死後十年,他的妻子死了。就挖開墳墓合葬。看見他的舌頭象生前那樣。這的確是誦讀法華經的靈驗。

石壁寺僧

唐并州石壁寺,有一老僧,禪誦為業,精進練行。貞觀末,有鵒巢其房楹上,哺養二雛。法師每有餘食,恆就巢哺之。鵒雛後雖漸長,羽翼未成,因學飛,俱墜地死,僧收瘞之。經旬後,僧夜夢二小兒曰:某等為先有小罪,遂受鵒身,比來日聞法師誦法華,既聞妙法,得受人身,兒等今于此寺側十餘里某村姓名家,托生為男,十月之外,當即誕育。僧乃依期往視之,見此家婦,果同時誕育二子。因為作滿月,僧呼為鵒兒,並應之曰:「唯」。(出《冥報拾遺》)

【譯文】

唐朝并州石壁寺。有一個老和尚,以禪誦為職業,精心修煉。貞觀年中,有一個八哥在他的房檐下築巢,哺養了兩隻雛。法師每當有剩餘的飯,總是送到巢穴裡餵牠們,八哥的雛鳥雖然漸漸地長大,但羽翼還沒長成。因而學飛時,都落地而死。和尚收埋了它們。十天後,和尚夢見兩個小孩說:「我等因為先前犯了小罪,就受到變鵒(即八哥)的懲罰,等來到這裡聽到法師誦讀法華經,已聽到了妙法,所以又能夠變為人身,我們現在已投生在寺側十幾里某村某姓家,托生為男兒,十個月之後,就應當出生。」和尚便按期去看,這家的婦女,果然同時生育兩個男孩。於是為他們作滿月。和尚就叫它們為鵒兒,他們並答應:「是」。

卷第一百一十 報應九(觀音經)



贊助商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