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太平廣記 二 - 27 / 471
中國古代史類 / 李昉 / 本書目錄
  

太平廣記 二

第27頁 / 共471頁。

 大小:

 第27頁

朗讀:

張易在洛陽,遇處士劉某,頗有奇術。易恆與之遊。劉嘗賣銀與市中人,欠其值。劉從易往索之,市人既不酬值,且大罵劉。劉歸,謂易曰:「彼愚人不識理於是,吾當小懲之。不爾,必將為土地神靈之所重譴也。」既夜,滅燭就寢。劉床前熾炭燒藥。易寐未熟。暗中見一人,就爐吹火。火光中識其面,乃向之市人也,迨曙不復見。易後求之,問市人,云:「一夕夢人召去,逼使吹火,氣殆不續,既寤,唇腫氣乏,旬日乃愈。劉恆為河南尹張全義所禮,會與梁太祖食,思魚鱠。全義曰:“吾有客,能立致之。」即召劉。劉使掘小坎,汲水滿之,垂釣良久,即獲魚數頭。梁祖大怒曰:「妖妄之甚者也。」即杖背二十,械繫于獄,翌日將殺之,其夕亡去。劉友人為登封令,其日至縣,謂令曰:「吾有難,從此逝矣。」遂去,不知所之。(出《稽神錄》)

【譯文】


  

張易在洛陽遇到個處士劉某,劉處士頗有奇異的法術,張易總跟他一起遊玩。劉處士曾經賣銀子給一個人,這人欠他的錢,劉與張易去跟他要,這個市民既不還錢,還破口大罵劉處士。劉處士回來後對張易說:「那個笨蛋如此不懂道理,我應當小小地懲罰他一下,不然的話,必將受到本地神靈嚴重的譴責。」到了夜晚。劉與張易吹滅蠟燭上床就寢,在劉的床前燒着紅紅的炭火在熬藥,張易沒有睡熟,黑暗中他見有一人對著爐子吹火,藉著火光能識別這個人的面孔,乃是原先欠錢不還的那個人,到天亮時這個人就不再見了。張易後來找到了這個人,說起那件事,他回答說:「一天晚上夢見被人召喚了去,逼着讓我吹火,氣用完了,再也上不來氣,醒過來之後,嘴唇腫脹氣力貧乏。過了十天才痊癒了。」劉處士經常受到河南尹張全義的禮遇,有一次,劉正在張全義處作客,趕上張全義與梁太祖一起就餐。他們想吃魚肉,張全義說:「我有位客人,他能馬上弄到。」就把劉處士招呼了去。劉讓人掘了個小坑,提水把坑灌滿,自己垂綫在坑內釣了一會兒,便得到幾條魚。梁太祖大怒道:「你這種妖術太狂妄了!」當即在劉的背上打了二十棍子,又帶上枷鎖關在牢獄裡。第二天就要把他殺掉,他卻在當天夜裡逃走了。劉處士有個朋友是登封縣令,那天他來到縣裡,對縣令說,「我現在有災難,從現在開始我要消失了。」說完便走了,不知去了什麼地方。

張武

張武者,始為廬江道中一鎮副將,頗以拯濟行旅為事。嘗有老僧過其所。武謂之曰:「師年老,前店尚遠,今夕止吾廬中可乎?」僧忻然。其鎮將聞之怒曰:「今南北交戰,間諜如林,知此僧為何人,而敢留之也。」僧乃求去。武曰:「吾業已留師,行又益晚,但宿無苦也。」武室中唯有一床,即以奉其僧,己即席地而寢。盥濯之備,皆自具焉。夜數起視之。至五更,僧乃起而嘆息,謂武曰:「少年乃能如是耶。吾有藥,贈子十丸,每正旦吞一丸,可延十年之壽,善自愛。」珍重而去,出門忽不見。武今為常州團練副使,有識者計其年已百歲,常自稱七十,輕健如故。(出《稽神錄》)

【譯文】

張武原先是廬江道中一個鎮的副將,他把幫助出門在外的行旅之人看成一件大事。曾經有個老和尚路過他那裡,張武對他說:「師傅年紀大了,前面的客店離這裡還很遠,今晚上就住在我屋裡可以嗎?」和尚很高興。這個鎮的鎮將聽說後氣憤地說:「當今南北交戰,到外都是間諜。你知道這個和尚是什麼人,竟敢把他留下!」和尚請求離去,張武說:「我現在已經留下了師傅,要走又太晚了。只管睡在這裡,不要苦惱。」張武臥室裡只有一張床,便把這張床讓給和尚,自己就睡在屋地上。洗漱用具,自己都有。夜間幾次起來看他。到五更時,和尚便起來在那裡嘆息,他對張武說:「年輕輕的就能這個樣子,實在難得。我有藥,贈給你十丸,每年正月初一吞一丸,可以延長十年的壽命。你要好好地愛護自己。」道一聲珍重便走了,出了房門忽然不見了。張武現在是常州團練副使。有認識他的人計算他的歲數已有百歲了,他常常自稱是七十歲,仍然跟過去一樣輕捷矯健。

茅山道士

茅山道士陳某,壬子歲游海陵,宿于逆旅。雨雪方甚,有同宿者,身衣單葛,欲與同寢。而嫌其垢弊,乃曰:「寒雪如此,何以過夜?」答曰:「君但臥,無以見憂。」既皆就寢,陳竊視之。見懷中出三角碎瓦數片,煉條貫之,燒于燈上。俄而火熾,一室皆暖,陳去衣被乃得寢。未明而行,竟不復也。(出《稽神錄》)

【譯文】

茅山道士陳某,在壬子年雲遊海陵時,有一天住宿在客店裡。天正下大雪,有個與他住在一起的人身上還穿著單衣,想與陳某在一塊兒睡,陳某嫌他身上太臟太破。便說:「天這麼冷,又下大雪,怎麼熬過這一夜呢?」答道:「您只管躺下,用不着擔憂。」兩人都睡下之後,陳某偷偷地看那個人,見他從懷裡掏出幾片三角形碎瓦片,瓦片用鏈子串着,他拿到燈上燒烤。一會兒火便燃燒得很旺,整個屋裡都暖和和的,陳某掀掉身上的衣被才能入睡。沒到天亮這個人就走了,一直沒有回來。

逆旅客

大梁逆旅中有客,不知所從來。恆賣皂莢百莖于市,其莢豐大,有異於常。日獲百錢,輒飲而去。有好事者知其非常人,乃與同店而宿。及夜,穴壁窺之。方見鋤治床前數尺之地甚熟,既而出皂莢實數枚種之。少頃即生,時窺之,轉復滋長,向曙則已垂實矣。即自採掇,伐去其樹,銼而焚之。及明攜之而去。自是遂出,莫知所之。(出《稽神錄》)


  
【譯文】

大梁的一家客店裡住着一個客人,不知道是從什麼地方來的。天天在市場上出賣皂莢百莖,他的皂莢特別豐滿肥大,跟平常皂莢不一樣。他一天賣得一百個錢,買了酒喝完就走。有個好奇的人知道他不是尋常人,便跟他到同一個客店裡住宿,到了夜晚,在牆上掏了個小洞偷偷地觀察他。只見他把床前幾尺見方的地方用鋤頭整治得鬆鬆散散,然後拿出幾顆皂莢種子種在土裡,不大一會兒就生長出皂莢小苗,他不斷地在觀察這幼苗,幼苗迅速生長,天亮時就已掛滿了果實。他立即動手採摘,把皂莢樹伐倒,劈碎燒了。到天亮便帶上皂莢出了門。從此他就走了,沒有人知道他去什麼地方。

教坊樂人子

教坊樂人有兒年十餘歲,恆病,黃瘦尤甚。忽遇一道士于路,謂之曰:「汝病食症耳,吾能療之。」因袖中出藥數丸使吞之。既而復視袖中曰:「嘻,誤矣。此辟榖藥也。自此當不食。然病亦瘳矣。爾必欲食,嘗取少木耳食之。吾他日復以食症藥遺爾也。」遂去。兒歸一二月,病癒。然其父母恆以不食為憂,竟逼使餌木耳,遂飯噉如故。已而自悔曰:「我餌仙藥而不自知。道士許我復送藥來,會當再見乎?」因白父母,求遍歷名山,尋訪道士。母不許,其父許之曰:「向使不癒,今亦死矣。既志堅如此,或當有分也。」遂遣之,今不知所在。(出《稽神錄》)

【譯文】



贊助商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