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唐詩鑑賞下 - 157 / 171
古典詩類 / 唐代詩人 / 本書目錄
  

唐詩鑑賞下

第157頁 / 共171頁。

 大小:

 第157頁

朗讀:

到此,讀者才知道,這首詩原來採用的是層層倒敘的手法。本是為怕驚夢而不教鶯啼,為不教鶯啼而要把鶯打起,而詩人卻倒過來寫,最後才揭開了謎底,說出了答案。但是,這最後的答案仍然含意未伸。這裡,還留下了一連串問號,例如:一位閨中少女為什麼做到遼西的夢?她有什麼親人在遼西?此人為什麼離鄉背井,遠去遼西?這首詩的題目是《春怨》,詩中人到底怨的是什麼?難道怨的只是黃鶯,只怨鶯啼驚破了她的曉夢嗎?這些,不必一一說破,而又可以不言而喻,不妨留待讀者去想象、去思索。這樣,這首小詩就不僅在篇內見曲折,而且還在篇外見深度了。

如果從思想意義去看,它看來只是一首抒寫兒女之情的小詩,卻有深刻的時代內容。它是一首懷念徵人的詩,反映了當時兵役制下廣大人民所承受的痛苦。


  

(陳邦炎)

贈賣松人

贈賣松人

于武陵

入市雖求利,憐君意獨真。

欲將寒澗樹,賣與翠樓人。

瘦葉幾經雪,淡花應少春。

長安重桃李,徒染六街塵!

唐代的長安是高門貴族豪華競逐的地方。買花是當時貴族社會的一種風尚。「一叢深色花,十戶中人賦」(白居易《買花》),利之所在,人必趨之。在待價而沽的濃香艷色中,居然連「瘦葉」、「淡花」的松樹也出現了;於是詩人產生了感慨,嘆息賣樹人這種行為的不合時宜。

詩題為「贈賣松人」,就從賣松人這一角度來着筆。賣松人把松樹做為商品送入市場,和夭桃穠李去競爭,意在求利,結果卻不能達到目的,這件事的本身就具有諷刺意味。詩人借題發揮,用婉而多風的語言寄託了自己的情愫。

本來,松樹是耐寒的樹木,生長在深山大谷之中,蔥鬱輪囷,氣勢凌雲。人們稱讚它有崇高的品德,所謂「歲寒,然後知松柏之後凋也」。「草木有本心,何求美人折?」(張九齡《感遇》)賣松人為了求利,才把它送到長安,希望「賣與翠樓人」。這些富貴人家看慣了寵柳嬌花,對松樹的「瘦葉」、「淡花」的外表,是不屑一顧的。這樣,松樹崇高的美學價值在這種場合之中,就不會為人們所認識。翠樓人不愛寒澗樹,賣松人的主觀願望和客觀的社會需要很不一致。即使松樹得售于翠樓人,這時,它失去了原來生長的土壤,又怎樣托根呢?在微婉的詞句中,表明松樹是大不該被送到長安來尋求買主。

詩人慨嘆的是長安只能夠欣賞夭艷的桃李,松樹的價值當然不被認識;但是賣松人不賣春花,只賣青松,似乎是認識到松樹的美的價值了,可惜他不懂得這個社會。無怪乎所得的結果,只能使寒澗青松徒為六街塵染而已。

用意很微婉,松樹也只是一個比喻。詩人所諷諭的是:一切象松樹似的正直而有才能的人,不用到長安來謀求出路,決不會得到這個朝廷掌權的人的重視,因為他們所需要的是象桃李一樣趨時媚俗的人。這首詩對當時的社會是諷刺,對賣松樹人是曉諭,是勸告;而那種不希求榮利的心情,卻是詩人的自寓。

據《唐才子傳》稱:「于武陵名鄴,以字行,……大中(唐宣宗年號,公元847860年)時,嘗舉進士,不稱意,攜書與琴,往來商雒、巴蜀間,或隱于卜中,存獨醒之意。」這個決棄了長安的榮名利祿的人,因為平素有所蓄積於心,通過賣松這件事而寫出了這首別具一格的諷刺詩來。

(劉樹勛)

勸酒

勸酒

于武陵

勸君金屈卮,滿酌不須辭。

花發多風雨,人生足別離。

這是一首祝酒歌。前兩句敬酒,後兩句祝辭。話不多,卻有味。詩人以穩重得體的態度,抒寫豪而不放的情意,在祝頌慰勉之中,道盡仕宦浮沉的甘苦。

「金屈卮」是古代一種名貴酒器,用它敬酒,以示尊重。詩人酌滿金屈卮,熱誠地邀請朋友乾杯。「不須辭」三字有情態,既顯出詩人的豪爽放達,又透露友人心情不佳,似乎難以痛飲,於是詩人慇勤地勸酒,並引出後兩句祝辭。

從後兩句看,這個宴會大約是餞飲,送別的那個朋友大概遭遇挫折,仕途不利。對此詩人先作譬喻,大意說,你看那花兒開放,何等榮耀,但是它還要經受許多次風雨的摧折。言外之意是說,大自然為萬物安排的生長道路就是這樣曲折多磨。接着就發揮人生感慨,說人生其實也如此,就要你嘗夠種種離別的滋味,經受挫折磨煉。顯然,詩人是以過來人的體驗,慰勉他的朋友。告以實情,曉以常理,祝願他正視現實,振作精神,可謂語重心長。

于武陵一生仕途不達,沉淪不僚,遊蹤遍及天南地北,堪稱深諳「人生足別離」的況味的。這首《勸酒》雖是慰勉朋友之作,實則也是自慰自勉。正因為他是冷眼看人生,熱情向朋友,辛酸人作豪放語,所以形成這詩的獨特情調和風格,豪而不放,穩重得體。後兩句具有高度概括的哲理意味,近於格言諺語,遂為名句,頗得傳誦。


  

(倪其心)

江陵愁望有寄

江陵愁望有寄

魚玄機

楓葉千枝復萬枝,江橋掩映暮帆遲。

憶君心似西江水,日夜東流無歇時。

建安詩人徐幹有著名的《室思》詩五章,第三章末四句是:「自君之出矣,明鏡暗不治。思君如流水,無有窮已時。」後世愛其情韻之美,多仿此作五言絶句,成為「自君之出矣」一體。女詩人魚玄機的這首寫給情人的詩(題一作《江陵愁望寄子安》),無論從內容、用韻到後聯的寫法,都與徐幹《室思》的四句十分接近。但體裁屬七絶,可看作「自君之出矣」的一個變體。惟其有變化,故創穫也在其中了。

五絶與七絶,雖同屬絶句,二體對不同風格的適應性卻有較大差異。近人朱自清說:「論七絶的稱含蓄為『風調』。風飄搖而有遠情,調悠揚而有遠韻,總之是餘味深長。這也配合著七絶的曼長的聲調而言,五絶字少節促,便無所謂風調。」(《唐詩三百首指導大概》)讀魚玄機這首詩,覺着它比《自君之出矣》多一點什麼的,正是這裡所說的「風調」。本來這首詩也很容易縮成一首五絶:「楓葉千萬枝,江橋暮帆遲。憶君如江水,日夜無歇時」,字數減少而意思不變,但我們卻感到少一點什麼的,也是這裡所說的「風調」。

試逐句玩味魚詩,看每句多出兩字是否多餘。

首句以江陵秋景興起愁情。《楚辭。招魂》:「湛湛江水兮上有楓,極目千里兮傷春心。」楓生江上,西風來時,滿林蕭蕭之聲,很容易觸動人的愁懷。「千枝復萬枝」,是以楓葉之多寫愁緒之重。它不但用「千」、「萬」數字寫楓葉之多,而且通過「枝」字的重複,從聲音上狀出枝葉之繁。而「楓葉千萬枝」字減而音促,沒有上述那層好處。

「江橋掩映──暮帆遲」。極目遠眺,但見江橋掩映于楓林之中;日已垂暮,而不見那人乘船歸來。「掩映」二字寫出楓葉遮住望眼,對於傳達詩中人焦灼的表情是有幫助的。詞屬雙聲,念來上口。有此二字,形成句中排比,聲調便曼長而較「江橋暮帆遲」為好聽。



贊助商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