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唐詩鑑賞下 - 45 / 171
古典詩類 / 唐代詩人 / 本書目錄
  

唐詩鑑賞下

第45頁 / 共171頁。

 大小:

 第45頁

朗讀:

這首詩還有兩個特點。一是:四句詩中,前三句都是沒有謂語的名詞句。謝榛在《四溟詩話》中曾指出,詩句中「實字多,則意簡而句健」,而他所舉的「皆用實字」的例句,就是名詞句。這首詩之所以特別簡括凝煉、強烈有力,與運用這種特殊的詩句結構有關。另一特點是:四句詩中,以「三千里」表明距離,以「二十年」表明時間,以「一聲」寫歌唱,以「雙淚」寫泣下,句句都用了數目字。而數字在詩歌中往往有其特殊作用,它能把一件事情、一個問題表達得更清晰,更準確,給讀者以更深刻的印象,也使詩句特別精煉有力。這首詩的這兩個藝術形式上的特點,與它的內容互為表裡,相得益彰。

與張祜同時的詩人杜牧非常欣賞這首詩,在一首酬張祜的詩中有「可憐故國三千里,虛唱歌詞滿六宮」句。這說明,張祜的這首詩道出了宮人的辛酸,講出了宮人要講的話,當時傳入宮中,曾為宮人廣泛歌唱。


  

(陳邦炎)

贈內人

贈內人

張祜

禁門宮樹月痕過,媚眼惟看宿鷺窠。

斜拔玉釵燈影畔,剔開紅焰救飛蛾。

唐代選入宮中宜春院的歌舞妓稱「內人」。她們一入深宮內院,就與外界隔絶,被剝奪了自由和人生幸福。這首詩題為《贈內人》,其實並不可能真向她們投贈詩篇,不過藉此題目來馳騁詩人的遐想和遙念而已。這是一首宮怨詩,但詩人匠心獨運,不落窠臼,既不正面描寫她們的淒涼寂寞的生活,也不直接道出她們的愁腸萬轉的怨情,只從她們中間一個人在月下、燈畔的兩個頗為微妙的動作,折射出她的遭遇、處境和心情。

詩的首句「禁門宮樹月痕過」,乍看是一個平平常常的寫景句子,而詩人在用字遣詞上卻是費了一番斟酌的。「禁門宮樹」,點明地點,但門而曰「禁門」,樹而曰「宮樹」,就烘托出了宮禁森嚴、重門深閉的環境氣氛。「月痕過」,點明時間,但月而曰「月痕」,就給人以暗淡朦朧之感,而接以一個「過」字,更有深意存乎其間,既暗示即將出場的月下之人在百無聊賴之中佇立凝望已久,又從光陰的流逝中暗示此人青春的虛度。

第二句「媚眼惟看宿鷺窠」,緊承上句所寫的禁門邊月過樹梢之景,引出了地面上仰首望景之人。「媚眼」兩字,說明望景之人是一位女性,而且是一位美貌的少女,《詩經。衛風。碩人》就曾以「美目盼兮」四個字傳神地點出了莊姜之美。但可憐這位美貌的少女,空有明媚的雙目,卻看不到禁門外的世界。此刻在月光掩映下,她正在看什麼呢?原來正在看宿鷺的窠巢,不僅是看,而且是「惟看」。這是因為,在如同牢獄的宮禁中,環境單調得實在沒有東西可看,她無可奈何地惟有把目光投向那高高在宮樹之上的鷺窠;也可能因為,周圍可看的景物雖多,而惟有樹梢的鷺窠富有生活氣息,所以吸引住了她的視線。這裡,詩人沒有進一步揭示她在「惟看宿鷺窠」時的內心活動,這是留待讀者去想象的。不妨假設,此時月過宮樹,飛鳥早已投林,她在凝望鷺窠時會想:飛鳥還有歸宿,還有「家庭」,它們還可以飛出禁門,在廣大的天地中游翔,而自己何時才能飛出牢籠,重回人間呢?一雙媚眼所注,是充滿了對自由的渴望,對幸福的憧憬的。

詩的下半首又變換了一個場景,把鏡頭從戶外轉向戶內,從宮院的樹梢頭移到室內的燈光下,現出了一個斜拔玉釵、撥救飛蛾的近景。前一句「斜拔玉釵燈影畔」,是用極其細膩的筆觸描畫出了詩中人的一個極其優美的女性動作,顯示了這位少女的風姿。後一句「剔開紅焰救飛蛾」,是說明「斜拔玉釵」的意向所在,顯示了這位少女的善良心願。這裡,詩人也沒有進一步揭示她的內心活動,而讀者自會這樣設想:如果說她看到飛鳥歸巢會感傷自己還不如飛鳥,那麼,當她看到飛蛾投火會感傷自己的命運好似飛蛾,而剔開紅焰,救出飛蛾,既是對飛蛾的一腔同情,也是出於自我哀憐。

這是一首造意深曲、耐人尋味的宮怨詩,在藝術構思和表現手法上有其與眾不同的特色。

(陳邦炎)

集靈台二首(其二)

集靈台二首(其二)

張祜

虢國夫人承主恩,平明騎馬入宮門。

卻嫌脂粉污顏色,淡掃蛾眉朝至尊。

《集靈台》詩共兩首,這是第二首。集靈台在驪山之上,為祀神之所。

楊貴妃得寵于唐玄宗,楊氏一門皆受封爵。據《舊唐書。楊貴妃傳》所載,其大姐封韓國夫人,三姐封虢國夫人,八姐封秦國夫人,「並承恩澤,出入宮掖,勢傾天下」。這首詩通過虢國夫人朝見唐玄宗的描寫,譏諷他們之間的曖昧關係和楊氏專寵的氣焰。

首句中「承主恩」三字已暗示諷意。因為虢國夫人並非玄宗嬪妃,居然「承主恩」,實為不正常之怪事。第二句「平明騎馬入宮門」,是對「承主恩」的具體描繪。「平明」是天已大亮之時,此刻本非朝見皇帝的時辰,虢國夫人卻能上朝,不是皇帝特寵,哪得如此;宮門乃是禁地,豈是騎馬之所在,虢國夫人卻能騎馬而入,不是皇帝特准,又哪能如此!因此,「平明騎馬入宮門」,看似平淡的敘述語氣,卻耐人尋味。平明之時,宮門禁苑的騎馬之舉,是多麼異乎尋常地違背朝廷常規,虢國夫人和玄宗的荒唐也就不言而自明了。第三句「卻嫌脂粉污顏色」,筆鋒突然轉到虢國夫人的容貌上來了。脂粉本是使婦女更增美色的化妝品,而虢國夫人「卻嫌脂粉」,豈非又是怪事?一查,據《太真外傳》說:「虢國不施妝粉,自衒美艷,常素麵朝天。」原來她自信自己天然美色勝似脂粉妝飾,也正是為了在皇帝面前衒耀爭寵,這與以濃妝艷抹取悅于君王實為異曲同工。第四句「淡掃蛾眉朝至尊」是「卻嫌脂粉污顏色」的結果。「朝至尊」與一、二兩句相呼應,又坐實到朝見上來。三、四兩句從字面上看,純係誇耀虢國夫人超乎常人的美色。但是透過「卻嫌脂粉」的「淡掃蛾眉」,含而不露地勾畫出了虢國夫人那輕佻風騷、刻意承歡的形象。尤其是這一形象與「至尊」這個堂皇的名號相連,使人感到一種莫可名狀的辛辣的諷刺意味。

本詩最大的特點就是含蓄。它似褒實貶,欲抑反揚,以極其恭維的語言進行着十分深刻的諷刺,藝術技巧是頗高超的。

(唐永德)


  

題金陵渡

題金陵渡

張祜

金陵津渡小山樓,一宿行人自可愁。

潮落夜江斜月裡,兩三星火是瓜州。

這是張祜漫遊江南時寫的一首小詩。

「金陵津渡小山樓」,此「金陵渡」在鎮江,非指南京。「小山樓」是詩人當時寄居之地。首句點題,輕靈妥貼。

「一宿行人自可愁」,用一「可」字,毫不費力。「可」當作「合」解,而比「合」字輕鬆。

這兩句是引子,起筆平淡而輕鬆,接着便極自然地將讀者引入佳境。

「潮落夜江斜月裡」,詩人佇立在小山樓上眺望夜江,只見天邊月已西斜,江上寒潮初落。



贊助商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