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唐詩鑑賞中 - 10 / 159
古典詩類 / 唐代詩人 / 本書目錄
  

唐詩鑑賞中

第10頁 / 共159頁。

 大小:

 第10頁

朗讀:

此詩約作於天寶中作者獻賦後。由於困守京華,「朝扣富兒門,暮隨肥馬塵;殘杯與冷炙,到處潛悲辛」(《奉贈韋左丞丈二十二韻》),作者飽諳世態炎涼、人情反覆的滋味,故憤而為此詩。

詩何以用「貧交」命題?這恰如一首古歌所謂:「采葵莫傷根,傷根葵不生。結交莫羞貧,羞貧友不成。」貧賤方能見真交,而富貴時的交遊則未必可靠。詩的開篇「翻手為雲覆手雨」,就給人一種勢利之交「誠可畏也」的感覺。得意時便如雲之趨合,失意時便如雨之紛散,翻手覆手之間,忽雲忽雨,其變化迅速無常。「只起一語,盡千古世態。」(浦起龍《讀杜心解》)「翻雲覆雨」的成語,就出在這裡。所以首句不但凝煉、生動,統攝全篇,而且在語言上是極富創造性的。


  

雖然世風澆薄如此,但人們還紛紛恬然侈談交道,「皆願摩頂至踵,隳膽抽腸;約同要離焚妻子,誓殉荊軻湛(沉)七族」,「援青松以示心,指白水而旌信」(劉峻《廣絶交論》),說穿了,不過是「賄交」、「勢交」而已。次句斥之為「紛紛輕薄」,謂之「何須數」,輕蔑之極,憤慨之極。寥寥數字,強有力地表現出作者對假、惡、醜的東西極度憎惡的態度。

這黑暗冷酷的現實不免使人絶望,於是詩人記起一樁古人的交誼。《史記》載,管仲早年與鮑叔牙游,鮑知其賢。管仲貧困,曾欺鮑叔牙,而鮑終善遇之。後來鮑事齊公子小白(即後來齊桓公),又薦舉之。管仲遂佐齊桓成霸業,他感喟說:「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鮑叔也。」鮑叔牙待管仲的這種貧富不移的交道,豈不感人肺腑。「君不見管鮑貧時交」,當頭一喝,將古道與現實作一對比,給這首抨擊黑暗的詩篇添了一點理想光輝。但其主要目的,還在於鞭撻現實。古人以友情為重,重於磐石,相形之下,「今人」之「輕薄」益顯。「此道今人棄如土」,末三字極形象,古人的美德被「今人」象土塊一樣拋棄了,拋棄得多麼徹底呵。這話略帶誇張意味。尤其是將「今人」一以概之,未免過情。但惟其過情,才把世上真交絶少這個意思表達得更加充分。

此詩「作『行』,止此四句,語短而恨長,亦唐人所絶少者」(見《杜詩鏡銓》引王嗣奭語)。其所以能做到「語短恨長」,是由於它發唱驚挺,造形生動,通過正反對比手法和過情誇張語氣的運用,反覆詠歎,造成了「慷慨不可止」的情韻,吐露出心中鬱結的憤懣與悲辛。

(周嘯天)

醉時歌

醉時歌

杜甫

諸公袞袞登台省,廣文先生官獨冷。

甲第紛紛厭粱肉,廣文先生飯不足。

先生有道出羲皇,先生有才過屈宋。

德尊一代常坎軻,名垂萬古知何用!

杜陵野客人更嗤,被褐短窄鬢如絲。

日糴太倉五升米,時赴鄭老同襟期。

得錢即相覓,沽酒不復疑。

忘形到爾汝,痛飲真吾師。

清夜沉沉動春酌,燈前細雨檐花落。

但覺高歌有鬼神,焉知餓死填溝壑。

相如逸才親滌器,子云識字終投閣。

先生早賦《歸去來》,石田茅屋荒蒼苔。

儒術於我何有哉?孔丘盜跖俱塵埃!

不須聞此意慘愴,生前相遇且銜杯。

根據詩人的自注,這首詩是寫給好友鄭虔的。鄭虔是當時有名的學者。他的詩、書、畫被玄宗評為「三絶」。天寶初,被人密告「私修國史」,遠謫十年。回長安後,任廣文館博士。性曠放絶俗,又喜喝酒。杜甫很敬愛他。兩人儘管年齡相差很遠(杜甫初遇鄭虔,年三十九歲,鄭虔估計已近六十),但過從很密。虔既抑塞,甫亦沉淪,更有知己之感。從此詩既可以感到他們肝膽相照的情誼,又可以感到那種抱負遠大而又沉淪不遇的焦灼苦悶和感慨憤懣。今天讀來,還使人感到「字向紙上皆軒昂」,生氣滿紙。

全詩可分為四段,前兩段各八句,後兩段各六句。從開頭到「名垂萬古知何用」這八句是第一段。

第一段前四句用「諸公」的顯達地位和奢靡生活來和鄭虔的位卑窮窘對比。「袞袞」,相繼不絶之意。「台省」,指中樞顯要之職。「諸公」未必都是英才吧,卻一個個相繼飛黃騰達,而廣文先生呢,「才名四十年,坐客寒無氈。」那此侯門顯貴之家,精糧美肉已覺厭膩了,而廣文先生連飯也吃不飽。這四句,一正一襯,排對鮮明而強烈,突出了「官獨冷」和「飯不足」。後四句詩人以無限惋惜的心情為廣文先生鳴不平。論道德,廣文先生遠出羲皇。論才學,廣文先生抗行屈宋。然而,道德被舉世推尊,仕途卻總是坎;辭采雖能流芳百世,亦何補于生前的饑寒啊!

第二段從「廣文先生」轉到「杜陵野客」,寫詩人和鄭廣文的忘年之交,二人象涸泉的魚,相濡以沫,交往頻繁。「時赴鄭老同襟期」和「得錢即相覓」,仇兆鰲注說,前句是杜往,後句是鄭來。他們推心置腹、共敘懷抱,開懷暢飲,聊以解愁。

第三段六句是這首詩的高潮,前四句樽前放歌,悲慨突起,乃為神來之筆。後二句似寬慰,實憤激。司馬相如可謂一代逸才,卻曾親自賣酒滌器;才氣橫溢的楊雄就更倒霉了,因劉棻得罪被株連,逼得跳樓自殺。詩人似乎是用才士薄命的事例來安慰朋友,然而只要把才士的蹭蹬饑寒和首句「諸公袞袞登台省」連起來看,就可以感到詩筆的針砭力量。

末段六句,憤激中含有無可奈何之情。既然仕路坎坷,懷才不遇,那麼儒術又有何用?孔丘盜跖也可等量齊觀了!這樣說,既評儒術,暗諷時政,又似在茫茫世路中的自解自慰,一筆而兩面俱到。末聯以「痛飲」作結,孔丘非師,聊依杜康,以曠達為憤激。


  
諸家評本篇,或說悲壯,或曰豪宕,其實悲慨與豪放兼而有之,而以悲慨為主。普通的詩,豪放易盡(一滾而下,無含蓄),悲慨不廣(流于偏激)。杜詩豪放不失蘊藉,悲慨無傷雅正,本詩可為一例。

首段以對比起,不但撓直為曲,而且造成排句氣勢,運筆如風。後四句兩句一轉,愈轉感情愈烈,真是「浩歌彌激烈」。第二段接以緩調。前四句七言,後四句突轉五言,免去板滯之感。且短句促調,漸變軒昂,把詩情推向高潮。第三段先用四句描寫痛飲情狀,韻腳換為促、沉的入聲字,所謂「弦急知柱促」,「慷慨有餘哀」也。而語雜豪放,故無衰颯氣味。無怪詩評家推崇備至,說「清夜以下,神來氣來,千古獨絶。」「清夜四句,驚天動地。」(見《唐宋詩舉要》引)但他們忽略了「相如逸才」、「子云識字」一聯的警策、廣大。此聯妙在以對句鎖住奔流之勢,而承上啟下,連環雙綰,過到下段使人不覺。此聯要與首段聯起來看,便會覺得「袞袞諸公」可恥。豈不是說「邦無道,富且貴焉,恥也」嗎?由此便見得這篇贈詩不是一般的嘆老嗟卑、牢騷怨謗,而是傷時欽賢之作。激烈的鬱結而出之以蘊藉,尤為難能。

末段又換平聲韻,除「不須」句外,句句用韻,慷慨高歌,顯示放逸傲岸的風度,使人讀起來,涵泳無已,而精神振盪。

(曹慕樊)

後出塞五首(其二)

後出塞五首(其二)

杜甫

朝進東門營,暮上河陽橋。

落日照大旗,馬鳴風蕭蕭。

平沙列萬幕,部伍各見招。

中天懸明月,令嚴夜寂寥。

悲笳數聲動,壯士慘不驕。

借問大將誰,恐是霍嫖姚。



贊助商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