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頁
宋置。建元二年改為刺史。
寧蠻校尉。
府亦置佐史,隷雍州。
平蠻校尉。
永明三年置,隷益州。
鎮蠻校尉。
隷寧州。
護西戎校尉。
護羌校尉。
右四校尉,亦置四夷。
平越中郎將。
府置佐史,隷廣州。
郡太守、內史。
縣令、相。
郡縣為國者,為內史、相。
鎮蠻護軍。
安遠護軍。
晉世雜號,多為郡領之。
諸王師、友、文學各一人。
國官郎中令、中尉、大農為三卿,左右常侍、侍郎,上軍、中軍、下軍三軍,典書、典祠、學官、典衛四令,食官、廄牧長、謁者以下。公侯置郎中令一卿。
贊曰:百司分置,惟皇命職。雲師鳥紀,各有其式。
志第九 輿服
昔三皇乘祗車出谷口,夏氏以奚仲為車正,殷有瑞車,山車垂句是也。《周禮》匠人為輿,以象天地。漢武天漢四年,朝諸侯甘泉宮,定輿服制,班于天下。光武建武十三年,得公孫述葆車,輿輦始具。蔡邕創立此志,馬彪勒成漢典,晉摯虞治禮,亦議五輅制度。江左之始,車服多闕,但有金戎,省充庭之儀。太興中,太子臨學,無高蓋車,元帝詔乘安車。元、明時,屬車唯九乘。永和中,石虎死後,舊工人奔叛歸國,稍造車輿。太元中,苻堅敗後,又得偽車輦,於是屬車增為十二乘。義熙中,宋武平關、洛,得姚興偽車輦。宋大明改修輦輅,妙盡時華,始備偽氐,復設充庭之制。永明中,更增藻飾,盛于前矣。案《周禮》以檢《漢志》,名器不同,晉、宋改革,稍與世異,今記時事而已。
玉輅,漢金根也。 漆畫輪,金涂縱容後路受福輠。 兩廂上望板前優遊,通緣金涂鏤釭,碧絞罽,鑿鏤金薄帖。兩廂外織成衣,兩廂裡上施金涂鏤面釘,玳瑁帖。望板廂上金薄帖,金博山,登仙紐,松精。優遊上,和鸞鳥立花趺銜鈴,銀帶玳瑁筒瓦,金涂鏤,刀格,織成手匡金花鈿錦衣。優遊下,隱膝,裡施金涂鏤面釘,織成衣。優遊橫前,施玳瑁帖,金涂花釘。優遊前,金涂倒龍,後梢鑿銀玳瑁龜甲,金涂花沓。望板,金涂受福望龍諸校飾。抗及諸末,皆螭龍首。 龍形板,在車前,銀帶花獸,金涂受福,緣裏邊,鏤玳瑁織成衣。裡,金涂鏤面花釘。外,金涂博山、闢邪虎、鳳皇銜花諸校飾。 鬥蓋,金涂鏤釭,二十八爪支子花,黃錦鬥衣,復碧絹柒布緣油頂,絳系絡,織成顏芚赭舌孔雀毛復錦,緣絞隨陰,懸珠蚌佩,金涂鈴,雲朱結,仙人綬,雜色真孔雀眊。 一轅,漆畫車衡,銀花帶,衡上金涂博山,四和鸞鳥立花趺銜鈴,所謂「鸞鳥立衡」也。又龍首銜軛,叉髦插翟尾,上下花沓,絳綠系的,望繩八枚。 旂十二旒,畫升龍,竿首金涂龍銜火焰幡,真眊。 棨戟,織成衣,金涂沓駐及受福,金涂雁鏤釭。 漆案立床,在車中,錦復黃絞,為案立衣。 錦復黃絞鄣泥。八幅,長九尺,緣紅錦芚帶,織成花芚的。
五輅,江左相承駕四馬,左右騑為六。施絳系游禦繩,其重轂貳轄飛軨幡,用赤油金,有紫真袴。 左纛,置左騑馬軛上。 金篔金加冠,狀如玉華「形」,在馬髦上。 方釳,鐵廣數寸,有三孔,插翟尾其中。 繁纓,金涂紫皮,紫真眊,橫在馬膺前。 鏤錫,刻金為馬面當顱。 皆如古制。世祖永明初,加玉輅為重蓋,又作麒麟頭,采畫,以馬首戴之。竟陵王子良啟曰:「臣聞車旗有章,載自前史,器必依禮,服無舛法。凡蓋員象天,軫方法地,上無二天之儀,下設兩蓋之飾,求之志錄,恐為乖衷。又假為麟首,加乎馬頭,事不師古,鮮或可施。」建武中,明帝乃省重蓋等。
金輅。制度校飾如玉輅,而稍減少,亦以金涂。
象輅。如金輅而制飾又減。
木輅。制飾如象輅而尤減。
革輅,如大輅。
建大麾。赤旗也。首施大焰幡。
宋升明三年,錫齊王大輅、戎輅各一。乘黃五輅,無大輅、戎輅。左丞王逡之議:“大輅,殷之祭車,故不登周輅之名,而《明堂位》雲『大輅,殷輅也』。註云『大輅,木輅也』。
《月令》『中央土,乘大輅』。註云『殷輅也』。《禮器》『大輅繁纓一就』。註云『大輅,殷之祭天車也』。《周禮》五路,玉路、金路、象路、革路、木路。則周之木路,殷之大輅也。周革路建大白,以即戎,此則戎路也。意謂國之大事,在祀與戎,故錫以殷祭天之車,與周之即戎之路。祀則以殷,戎必以周者,明郊天義遠,建前代之禮,即戎事近,故以今世之制。《明堂位》雲『魯君孟春乘大路,載十有二旒日月之章,祀帝于郊』。天子以大輅以錫諸侯,良有以也。今木路,即大路也。”太尉左長史王儉議,宜用金輅九旒。時乘黃無副,借用五輅,大朝臨軒,權列三輅。
玉、金輅,建碧旂。象木輅,建赤旂。永明初,太子步兵校尉伏曼容議,以為:「齊德尚青,五路五牛及五色幡旗,並宜以先青為次。軍容戎事之所乘,犧牲繭握之所薦,並宜悉依尚色。三代服色,以姓音為尚,漢不識音,故還尚其行運之色。今既無善律,則大齊所尚,亦宜依漢道。若有善吹律者,便應還取姓尚。」太子仆周顒議:「三代姓音,古無前記,裁音配尚,起自曼容。則是曼容善識姓聲,不複方假吹律。何故能識遠代之宮商而更迷皇朝之律呂,而云當今無知吹律以定所尚,宜附漢以從闕邪?皇朝本以行運為所尚,非關不定於音氏。如此,設有善律之知音,不宜遵聲以為尚。」散騎常侍劉朗之等十五人並議駁之,事不行。
皇太子象輅。校飾如禦,抃九旒降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