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晉書 下 - 200 / 458
中國古代史類 / 房玄齡 / 本書目錄
  

晉書 下

第200頁 / 共458頁。

 大小:

 第200頁

朗讀:

寧康初,拜使持節、監沔中諸軍事、南中郎將、梁州刺史,鎮襄陽。是歲,苻堅遣其將苻不等率眾圍序,序固守,賊糧將盡,率眾苦攻之。初,苻丕之來攻也,序母韓自登城履行,謖西北角當先受弊,遂領百餘婢並城中女子于其角斜築城二十餘丈。賊攻西北角,果潰,眾便固新築城。丕遂引退。襄陽人謂此城為夫人城。序累戰破賊,人情勞懈,又以賊退稍遠,疑未能來,守備不謹,督護李伯護密與賊相應,襄陽遂沒,序陷于苻堅。堅殺伯護徇之,以其不忠也。序欲逃歸,潛至宜陽,藏夏揆家。堅疑揆,收之,序乃詣苻暉自首,堅嘉而不問,以為尚書。

太元中,苻堅南侵,謝石率眾距之。時堅大兵尚在項,苻融以三十萬眾先至。堅遣序說謝石,稱己兵威。序反謂石曰:「若堅百萬之眾悉到,莫可與敵,及其未會,擊之,可以得志。」於是石遣謝琰選勇士八千人涉肥水挑戰。堅眾小卻,序時在其軍後,唱云:「堅敗!」眾遂大奔,序乃得歸。拜龍驤將軍、琅邪內史,轉揚州豫州五郡軍事、豫州刺史,屯洛陽。


  

後丁零翟遼反,序遣將軍秦膺、童斌與淮泗諸郡共討之。又監兗青二州諸軍事、二州刺史,將軍如故,進鎮彭城。序求鎮淮陰,帝許焉。翟遼又使其子釗寇陳潁,序還遣秦膺討釗,走之,拜征虜將軍。表求運江州米十萬斛,布五千匹以資軍費,詔聽之。加都督司、雍、梁、秦四州軍事。帝遣廣威將軍、河南太守楊佺期,南陽太守趙睦,各領兵千人隷序。序又表求故荊州刺史桓石生府田百頃,並谷八萬斛,給之。仍戍洛陽,衛山陵也。

其後慕容永率眾向洛陽,序自河陰北濟,與永偽將王次等相遇,乃戰于沁水,次改走,斬其支將勿支首。參軍趙睦、江夏相桓不才追永,破之於太行。永歸上黨。時楊楷聚眾數千,在湖陝,聞永敗,遣任子詣序乞降。序追永至上黨之白水,與永相持二旬。聞翟遼欲向金墉,乃還,遂攻翟釗于石門,遣參軍趙蕃破翟遼于懷縣,遼宵遁。序退次洛陽,留鷹揚將軍硃黨戍石門。序仍使子略督護洛城,趙蕃為助。序還襄陽。會稽王道子以序勝負相補,不加褒貶。

其後東羌校尉竇沖欲入漢川,安定人皇甫釗、京兆人周勛等謀納之。梁州刺史周瓊失巴西三郡,眾寡力弱,告急於序,序遣將軍皇甫貞率眾赴之。沖據長安東,釗、勛散走。

序以老病,累表解職,不許。詔斷表,遂輒去任。數旬,歸罪廷尉,詔原不問。太元十八年卒,贈左將軍、散騎常侍。

史臣曰:晉氏淪喪,播遷江表,內難薦臻,外虞不息,經略之道,是所未弘,將帥之功,無聞焉爾。遜、豹、宣、胤服勤於太興之間,毛、鄧、劉、硃馳騖乎咸和之後。雖人不逮古,亦足列于當世焉。

贊曰:氣分淮海,災流瀍澗。覆類玄蚖,興微《鴻雁》。鼓鞞在聽,《兔罝》有作。赳赳群英,勤茲王略。

列傳第五十二

陳壽 王長文 虞溥 司馬彪 王隱 虞預 孫盛 干寶鄧粲 謝沉 習鑿齒 徐廣


  
陳壽,字承祚,巴西安漢人也。少好學,師事同郡譙周,仕蜀為觀閣令史。宦人黃皓專弄威權,大臣皆曲意附之,壽獨不為之屈,由是屢被譴黜。遭父喪,有疾,使婢丸藥,客往見之,鄉黨以為貶議。及蜀平,坐是沈滯者累年。司空張華愛其才,以壽雖不遠嫌,原情不至貶廢,舉為孝廉,除佐著作郎,出補陽平令。撰《蜀相諸葛亮集》,奏之。除著作郎,領本郡中正。撰魏吳蜀《三國志》,凡六十五篇。時人稱其善敘事,有良史之才。夏侯湛時著《魏書》,見壽所作,便壞己書而罷。張華深善之,謂壽曰:「當以《晉書》相付耳。」其為時所重如此。或雲丁儀、丁暠有盛名于魏,壽謂其子曰:「可覓千斛米見與,當為尊公作佳傳。」丁不與之,竟不為立傳。壽父為馬謖參軍,謖為諸葛亮所誅,壽父亦坐被髡,諸葛瞻又輕壽。壽為亮立傳,謂亮將略非長,無應敵之才,言瞻惟工書,名過其實。議者以此少之

張華將舉壽為中書郎,荀勖忌華而疾壽,遂諷吏部遷壽為長廣太守。辭母老不就。杜預將之鎮,復薦之於帝,宜補黃散。由是授御史治書。以母憂去職。母遺言令葬洛陽,壽遵其志。又坐不以母歸葬,竟被貶議。初,譙周嘗謂壽曰:「卿必以才學成名,當被損折,亦非不幸也。宜深慎之。」壽至此,再致廢辱,皆如周言。後數歲,起為太子中庶子,未拜。

元康七年,病卒,時年六十五。梁州大中正、尚書郎范頵等上表曰:「昔漢武帝詔曰:‘司馬相如病甚,可遣悉取其書。」使者得其遺書,言封禪事,天子異焉。臣等案:故治書侍御史陳壽作《三國志》,辭多勸誡,明乎得失,有益風化,雖文艷不若相如,而質直過之,願垂採錄。”於是詔下河南尹、洛陽令,就家寫其書。壽又撰《古國志》五十篇、《益都耆舊傳》十篇,余文章傳于世。

王長文,字德睿,廣漢郪人也。少以才學知名,而蕩不覊,州府闢命皆不就。州闢別駕,乃微服竊出,舉州莫知所之。後於成都市中蹲踞嚙胡餅。刺史知其不屈,禮遣之。閉門自守,不交人事。著書四卷,擬《易》,名曰《通玄經》,有《文言》、《卦象》,可用卜筮,時人比之揚雄《太玄》。同郡馬秀曰:「揚雄作《太玄》,惟桓譚以為必傳後世。晚遭陸績,玄道遂明。長文《通玄經》未遭陸績、君山耳。」



贊助商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