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蜀山劍俠 卷二下 - 241 / 368
武俠科幻類 / 平江不肖生 / 本書目錄
  

蜀山劍俠 卷二下

第241頁 / 共368頁。

 大小:

 第241頁

朗讀:

再看二洞情景,比起外洞,又不相同。中間洞作圓形,廣約五畝,沒有外洞高大,可是洞壁上共有七個門戶,內望有深有淺,洞室必不在少。除來路二門外,全是石質,再見不到一根石鐘乳。全洞形如覆碗,洞頂也是圓的。

通體石壁石地作灰白色,光潔瑩澤,全沒一絲斑痕,直和美玉相似,生平從未見過這種好的石間。內中陳設也多。正對著當中洞門,放著一個石榻。榻前散列着許多石幾、石凳、石屏、石案,丹灶、藥爐、琴、書、劍器,陳設繁多。


  

榻後有一丈許高的石台,台上也有一個小石榻。環洞壁石地上,種着許多奇花異卉。有的形如海藻,朱實纍纍;有的葉如大扇,上綴細花;有的碧莖朱干,花開如鬥;有的無花無葉,只有虯干屈伸,盤出地面;有的形似珊瑚,明艷晶瑩,繁絲如發,無風自拂。俱是千奇百怪,目所未睹。

洞居地底,本不透光,可是一路行來,無一處不是明如白晝。這二洞以內尤其寶光四射,耀眼欲花。

雲鳳師徒初入寶山,目迷五色,驚喜交集,出乎意想。先匆匆看了個大概,然後同往右壁丹爐側面寶物放光之處跑去。到了一看,一個三丈多長的大石案上,放著幾堆道書和不少物事,自道家應備之物,以及尋常使用之物,如金針、剪刀、尺子等都有,共有數十件之多,俱都位列井然,整整齊齊放在那裡,十有九映射出珠光寶氣。雲鳳因韓仙子命她挑兩件,沒提到書,不敢妄動。

明知都是寶物,無奈不知用法深淺,想不出挑哪件好。先想揀那光華較盛的挑,一查看那些東西,又都尋常,看不出有何大用,又不敢貪心多取。躊躇了一會,忽然福至心靈,暗忖:"恩師當初曾說此行得益甚多,不比尋常。這石案上的東西,凡有光華的都放在下首。

那些暗無光澤的,反和這道書一起陳列,而且件數不多,形式又復奇古,若無大用,何須如此重視?至于用法,仙人既肯相賜,當必不借傳授,莫要被她瞞過,錯了機會。"想到這裡,再仔細一看上首陳列的那些無光之物,乃是一根滿鎸古篆文的鐵尺,一支玉笛,兩把數寸長的錢刀,三枚黑玉連環,兩個古戈頭;還有一面細如蛛絲網子,疊在一起,大隻數寸,厚約寸許,分不清層數。稍微揭起了百十層,還沒顯出一點薄,估量展開來,至少也比一面蚊帳還大。恐弄亂了不好疊,依舊原樣輕輕放好。

雲鳳哪知這是一件至寶,嫌它絲太細弱,就此忽略過去。餘下還有一面顏色黝黑,形如令牌的東西,非金非石,不知何物所制。雖與別物一樣,乍看不放光華,微一注視,不特奇光內藴,而且越看越深。陽面所繪風雲水火,隱隱竟有流動之勢。

背面符篆甚多,非鎸非繪,深透牌裡。知是異寶,首先中意,取過一旁。還剩一件,正不知如何取捨。玄兒忽道:"師父,你看那兩把古戈頭樣子真好,師父帶回去,給沙沙、咪咪兩個師兄一人一把多好。

"雲鳳被她觸機,便依言取下。

寶物到手,先朝法台跪倒,謝了恩賜。再和玄兒去尋那些異果。只見法台旁一架石屏風後面,也是一個大石案,共有七大五小十二個古陶盤,有一半空着。中有五個,盛着長短大小各種不同的異果。

除有十多個絳紅色的碗大桃子,和顏色碧綠、粗逾碗口的兩截大藕外,餘下休說吃過,連名都沒聽說,共有二十來種,每種最多的也不過十五個,最少還有兩個的。雲鳳不敢任性,只挑那數目多的,每樣吃了一個。又酌取了兩樣與玄兒。共吃了七八樣,甘腴涼滑,芳騰齒頰,各有各的好處,頓覺心清體快,神智瑩然,喜歡得說不出來。

因見果子中有十來個形似丹橘,大隻徑寸,裡面卻不分瓣,肉色金黃。連皮嚼吃,有玫瑰香,芳甜如蜜,最為味美。想連那大桃子帶回去孝敬芬陀大師和楊瑾,每樣取了兩個,藏在法寶囊內。那藕看去佳絶,其他還有十來種,都只是兩三個,為數太少,雲鳳全沒有動。

在洞內吃罷跪謝。然後在壁角擇了一個石凳坐下,重又低聲囑咐玄兒,此後一心向道,奮志虔修,不可絲毫懈怠。玄兒自是連聲應諾。想起師恩深厚,少時見罷仙人,便要分別,甚是依戀,不覺淚下。


  

雲鳳也覺淒然不捨,又慰勉了玄兒幾句。

待沒多會,便聽近側不遠有人呼喚。雲鳳循聲尋視,韓仙子不知何時到來,已在當中法台石榻之上坐定,身着玄色道裝,已不似前見時通體煙籠霧約之狀。忙率玄兒,慌不迭地趕將過去,恭恭敬敬拜倒法台之下。韓仙子微笑道:"我因當年一時意氣,從不許外人走進我這白犀潭的地仙宮闕以內。

有那無知之徒,冒昧前來擾我的,多為守洞神鼉所阻,無不掃興而返。我道號半清。這座地仙宮闕,深藏潭底水眼山根之內,為漢時地仙六浮上人故居。後來上人轉劫飛昇,更無一人到此,久為水怪夜叉等類盤踞。

是我遭難前一月,無心中收伏了現守此洞的神鼉。它本是水中精靈,所有洞中鬼怪,多半相識。經它引路到此,將水怪夜叉之類全用法力禁制在潭面圓崖之上。讀了六浮上人遺偈,尋出留藏的道書、寶物,方知底細。

當時尚嫌它地大幽僻,不見天光,本意闢作別業,並無長住之心。誰知不久遇難,外子不過暫時受困,我卻几乎形神皆滅。劫後思量,只有這裡最宜潛修,才棄了故居,隱居在此。



贊助商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