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6頁
故國如塵,故人如夢,登高還懶。
數點寒英,為誰零落,楚魄難招,暮寒堪攬。
步屧荒籬,誰念幽芳遠。
一室秋燈,一庭秋雨,更一聲秋雁。
試引芳樽,不知消得,幾多衣黯。
王沂孫詞作鑒賞
王沂孫在元朝初年曾出任學官。後解除「慶元路學正」職事到故鄉紹興。詞人歸鄉之心情頗為複雜。
事元非其所願,故國之戀深深地敲擊着他的胸膛。在這首詞中,作者用較為隱蔽的手法表達了這種複雜的情感。
「掃西風門徑,黃葉凋零,白雲蕭散」。從秋景起筆,意即「西風掃門徑」,西風有知,似乎知主人歸來,慇勤地掃除門徑以示迎接。西風吹得黃葉凋零了,白雲蕭散了。凋零、蕭散,其實正是作者當時的心境的反映。
此番回到故鄉,他並沒有感受到一般應有的那種溫暖與親切。內心有着一種難以明言的隱微情緒。「柳換枯陰,賦歸來何晚!」辭官四年,自無榮耀之感,卻有點悔恨的意思。離開鄞縣時,碧山曾作《齊天樂》:「正恐黃花,笑人歸較晚。
」心境相同。
回歸故鄉時,王沂孫似乎是悔恨出行的失計,不免自怨自艾,心裡頗不是滋味。「爽氣霏霏,翠蛾眉嫵,聊慰登臨眼。故國如塵,故人如夢,登高還懶。」流露出這種複雜的心緒。
「爽氣霏霏」,形容開朗的山容紛然而呈。「霏霏」氣流紛起。「翠蛾眉嫵」,具體描繪故山的山容,從兩個方面連續使用比喻,以眉喻山曰:「翠蛾」「眉嫵」都是類比山峰狀似美女眉毛。此情此景,誠然可以使作客歸來的人感到賞心悅目。
「故國如塵,故人如夢」,在登臨之際,徒增愁思,意興索然,雖美景在前,也懶于一顧了。欲登臨和懶登高相對,以見其愁情之重。登高懷遠,招來宋室覆亡之感慨,朋友淪替之傷悼,情難自禁,則又不如不上這山為好了。「登高還懶」,和「怕見夜間出去」李清照心緒相同。
「數點寒英,為誰零落」,是作者的自我惋惜。「楚魄難招,暮寒堪攬」,意謂「往者不可諫,來者猶可追」。這幾句,寫法相當深刻,意味相當沉痛。至于「步屧荒籬,誰念幽芳遠」二句,則是與上文的「寒英。
」「零落」緊相連接的,寫得參差錯落,顯得章法變換多姿。
「一室秋燈,一庭秋雨,更一聲秋雁」是此詞最精彩的筆墨,用三排比短句。描繪出了一種清冷孤寂的境界,秋燈、秋雨、秋雁,所襯托的不過是一顆秋心而已。「試引芳樽」,以藉酒澆愁,愁更愁「不知消得幾多依黯」作結,「依黯」這個詞語與「依依」和「黯黯」結合,承上「故國如塵,故人如夢」,比泛言「愁苦」,要細緻,要準確,值得細細玩味用它來表示這首詞所包含的複雜的情感意緒,還是很確切的。
王沂孫之詞,曾被評為較為「深”、「厚」。含蓄較為豐富,表達詞意用筆轉折,耐人細細體味。陳廷焯在《白雨齋詞話》中評價較為貼切:“詞味之厚,無過碧山。」
●掃花游聲 王沂孫
商飆乍發,漸淅淅初聞,蕭蕭還住。
頓驚倦旅。
背青燈弔影,起吟愁賦。
斷續無憑,試立荒庭聽取。
在何許。
但落葉滿階,惟有高樹。
迢遞歸夢阻。
正老耳難禁,病懷淒楚。
故山院宇。
想邊鴻孤唳,砌蛩私語。
數點相和,更著芭蕉細雨。
避無處。這閒愁,夜深尤苦。
王沂孫詞作鑒賞
王沂孫在詠物詞上有較為獨到之感覺。這首詞是從歐陽修《秋聲賦》中轉換而來。周頤《蕙風詞話》中首評論其為:「以性靈語詠物,以沉著之筆達出。」
歐陽修在《秋聲賦》雲「歐陽子方夜讀書,聞有聲自西南來者,悚然而聽之,曰:異哉!初淅瀝以蕭颯,忽奔騰而砰湃。……」發端三句即由此化來。商飆乍發,漸淅淅初聞,蕭蕭還住。寫秋風乍起,秋聲隨作的聲勢。
古代用五音和方位配春夏秋冬四時,商聲主西方屬秋,秋風故雲商飆。概括了歐陽修洋洋灑灑幾十字所作的描寫。「乍發、漸、初聞、還住」一系列支作,將秋聲散在的聽覺形象寫得起伏宛然、張弛有致,將秋風秋聲寫得姿態卓立、聲勢宛然。「頓驚倦旅」,寫詞人聞秋聲感覊旅之苦,詞人的境遇較為淒慘。
「頓驚」與「乍發」呼應,將秋聲與情懷拍合一處。筆勢轉折。秋聲是人驚起時所聞,倦旅之懷是聞秋聲所發。詠秋聲意在於其情,故意境頓深。
「驚」字承前之秋聲,熔鑄行旅之夢被打斷的緣起與驚醒後的神態;啟後之倦旅,它又是對秋聲觸目驚心的心態。「背青燈弔影」,寫詞人身受漂泊不定、孤寂不堪的覊旅之苦,和一種淒涼的心境:形單影隻,獨影孤燈,本已情傷。燈影的幽冷搖曳動盪不定,秋聲相和。使人倦旅之心頓生,只好借賦詠,抒發心中愁緒。
下面由心情又轉寫秋聲。「斷續無憑」這裡則寫有意追尋秋聲。「試立荒庭聽取。」一句以「聽取」的方式追尋時斷時續終於悄然無息的秋聲,通過客舍到荒庭的轉換,為從聽覺轉至視覺作了巧妙而又自然的過渡。
以下秋聲已住,無處追尋,彷彿秋聲留下的足跡。「無憑」是感覺,「但有」是視覺,樹葉落後更覺崢嶸。在秋聲中徒增冷寂和凋零。此段寫法獨到,即見無處尋聲,卻有跡可見的水盡雲生,在凝重質實中見出清剛流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