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宋詞鑑賞 - 409 / 521
古典詞曲類 / 蘇軾等 / 本書目錄
  

宋詞鑑賞

第409頁 / 共521頁。

 大小:

 第409頁

朗讀:

臣再拜,淚如雨。

畫堂客館真無數。


  

記畫橋、黃竹歌聲,桃花前度。

風雨斷魂蘇季子,春夢家山何處?

誰不願、封侯萬戶?

寂寞江南輪四角,問長安、道上無人住。

啼盡血,向誰訴?

劉辰翁詞作鑒賞

這首詞是作者劉辰翁讀了兒子劉將孫《摸魚兒》情緒,臨安失守後,作者寫了許多寄託亡國之悲的詞,此詞是作者于甲申年(1284年)帶兒子劉將孫一起到杭州憑另,以寄託故國之思和亡國之痛的歸途上而作。歸途中劉將孫聽到杜鵑的哀鳴,賦了一首《摸魚兒。甲申客路聞鵑》,劉辰翁讀後,隨即作了此詞。

客路聽到杜鵑的啼鳴,最能動人心扉。但是心緒不同,處境不同,人們聽到鵑聲時的感受便不同。「少日都門路。聽長亭、青山落日,不如歸去”三句,寫出自己少年時代上都門遊學、求取仕進的心情,長亭薄暮,幾聲鵑鳴,勾引起了覊旅之愁,產生了「不如歸去」的想法這與「杜鵑聲裡斜陽暮」(秦觀《踏莎行》)的意境相似。

十八年間,詞人來往于「都門路」上;彈指一揮,十六載未臨杭城,其間滄桑巨變,猶如隔世。詞人用「白首人間今古」,概括這種生活體驗。「又驚絶、五更一句」,一個「又」字,詞意頓深一層。「五更」句,指的是劉將孫《摸魚兒》詞裡的句子:“今又古。

任啼到天明,清血流紅雨。」

本已為世事無而慨然興嘆,又那堪忍受杜鵑的一夜啼鳴。故曰「驚絶」。寫作本詞時,詞人已經五十三歲,此時聽到鵑聲,已不同於少年時代的感受,既產生「黍離」、「麥秀」的亡國之嘆,又產生許多聯想:由杜鵑聯想到蜀天子杜宇,由杜宇聯想到被擄北去的恭帝。恭帝顛沛于北邊,類似蜀天子的情形故曰「道是流離蜀天子」;因為當初他在臨安時講的是吳語,故曰「甚當初、一似吳兒語」。

前闋結尾二句:「臣再拜,淚如雨。」隱括杜甫詩意,詞人效法杜甫,以杜鵑來喻指流離北邊的恭帝,遙拜之時,淚如雨下。故國之思溢於言表。

上闋寫聞鵑,下闋由此宕開,描寫臨安的衰敗和抗元英雄的犧牲。當詞人「桃花前度」,重來臨安的時候,雖舊物未改,但哀民遍地,一派「黃竹歌聲」。此用「黃竹歌聲動地哀」(李商隱《瑤池》)詩意。

這片這幾句,以「記」字銜接上下,又有「真無數」、「畫橋」、「前度」所寫乃是臨安失陷前的繁華景象,這是虛寫;而「黃竹歌聲」,才是眼前所見宋亡後故都的淒慘悲涼,這是實寫。詞人將昔日之繁華和今日之敗落相互對照,虛實相映,傷懷倍添,語意極含蓄婉轉。「風雨斷魂蘇季子,春夢家山何處?誰不願、封侯萬戶?」三句,以「蘇季子」喻抗元英雄。蘇季子即蘇秦,當年遊說六國抗秦,意欲封侯萬戶,後終金盡裘敝,落魄而歸。

南宋末年的愛國志士們為抗擊元軍,恢復失土,英勇獻身,不能歸鄉,只得夢迴家山。建功立業,本是士人的共同心願,但在國勢夷陵的時候為國捐軀的人,雖未封侯拜爵,卻得到人們的普遍崇敬和深刻銘記。「寂寞江南輪四角,問長安、道上無人住」二句,描寫臨安陷後,附近人煙稀少。

「輪四角」原意是希望車輪生角,不能轉動,情人不能外出,此處指道路難行。「長安道」,即是本詞首句的「都門路」,此處借長安代指宋京臨安。京都道上,人煙蕭瑟,一路寂寥難行,詞人觸景生情,家國覆亡之痛噴湧而出,結句「啼盡血,向誰訴」,重又迴環到「杜鵑」上,用擬人化的語氣,說杜鵑終日啼鳴,縱然啼盡鮮血,去不能訴說人間的悲苦,結句含義深邃,品之不盡。

本詞題為「聞杜鵑」,全篇緊緊圍繞「聞杜鵑」而發生變換,在覊旅者的耳中,杜鵑聲聲勾起鄉愁無限,而遺民卻從杜鵑聲聲中憶起故國之思和亡國之悲。

全文貫徹杜鵑聲,可見杜鵑聲是全篇的詞脈,本文采取分承的過度手法,將後闋看來似乎並不相連的數層詞意,綰合起來,頗具匠心。

●六州歌頭  劉辰翁

乙亥二月,賈平章似道督師至太平州魯港,未見敵,鳴鑼而潰。半月聞報,賦比。

向來人道,真個勝周公。

燕然眇,浯溪小,萬世功,再建隆。

十五年宇宙,宮中贋,堂中伴,翻虎鼠,搏鸇雀,覆蛇龍。

鶴髮龐眉,憔悴空山久,來上東封。


  
便一朝符瑞,四十萬人同。

說甚東風,怕西風。

甚邊塵起,漁陽慘,霓裳斷,廣寒宮。

青樓杳,朱門悄,鏡湖空,裡湖通。

大纛高牙去,人不見,港重重。

斜陽外,芳草碧,落花紅。

拋盡黃金無計,方知道、前此和戎。

但千年傳說,夜半一聲銅。

何面江東。

劉辰翁詞作鑒賞

唐宋詞或婉約或豪放,多抒情,而很少直接記述眼前事,而此詞卻一反常規,以紀事為詞,以史為詞,貼近現實生活,筆鋒犀利,閃爍着現實主義的光輝,不愧為詞中之佳作。

這首詞作於宋恭年德祐元年乙亥(1275)二月,時值賈似道魯港之敗後半月,宋理宗寶祐七年(1258),忽必烈率部進圍鄂州,賈似道督師援鄂,不敢接戰,私自向忽必烈乞和,答應納幣稱臣,事後,賈似道隱匿內幕,謊稱大捷。「帝以似道有再造功,」進賈似道少師,封衛國公“。後又加太師,封魏國公。1267年,蒙古再度南下,至1274年,蒙古軍破鄂州,國家處于危殆境地,迫于朝野輿論壓力,賈似道率軍到前線督戰。



贊助商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