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宋詞鑑賞 - 390 / 521
古典詞曲類 / 蘇軾等 / 本書目錄
  

宋詞鑑賞

第390頁 / 共521頁。

 大小:

 第390頁

朗讀:

另外以純樸之心對待當時繁蕪複雜的時世,不免會引起物議非難,而自己又不可能改變追求,內外交攻給詞人帶來無限的痛苦,一切煩惱皆由這種痛苦產生,因為詞人看不開,所以憂愁就不能避免。此韻表面上是寫愁,同時也是揭露社會黑暗、人情之淡薄,「木秀于林,風必摧之」。正直、有理想的人是不能為社會、人群所容納。「平子詩中,庾生賦裡,滿目江山無限愁。

」「平子」為東漢文學家張衡之字。張因當時政治腐朽,不能伸展其抱負,為寄託其對國事的關懷和憂慮寫下了著名的《四愁詩》:「庾生」指南朝梁庾信,為梁使臣出使西魏,梁亡,被覊留長安;北周代魏,愛惜他的文才,不放他回去。在北朝期間他時刻懷念故國、故鄉,寫下了《愁賦》,描寫自己不可逃脫的憂愁。詞人用此二典以表明自己的「憂愁」是和國家多難、政治黑暗密切相聯的,因此,緊接着引出「滿目江山無限愁」。


  

國家多難,半壁江山尚在異族之手,這殘破河山也好像為無限愁雲所籠罩,前途亦是岌岌可危,因此詞人才十分激動地寫出:「關情處,是聞鷄半夜,擊楫中流。」詞中用了晉劉琨、祖逖之典,這兩位愛國者在他們還沒有成為著名將領時,中夜聞鷄起舞,以安定中原、匡扶晉室互相勉勵。詞人以此表現自己的愛國熱誠,並表明他所追求的「修名」不僅是個人修養的完善和品德的崇高,而主要是要通過報效國家、拯民水火而留芳百世。上片在詞人情感極其高昂時結束了,宛如一支樂曲在急管繁弦中僅然停止,但其餘音還在耳邊縈繞。

「淡煙衰草連秋,聽鳴鴂聲聲相應酬。」描繪出一幅秋光慘淡的畫面,衰草連天,煙霧迷濛,伯勞鳥聲聲不斷,彷彿是相互唱和。「何處合成愁,離人心上秋。」這無邊的秋色常常激起離人遊子的憂愁之情。

詞人想起自己「弱冠」以來的生涯,他依人作幕,飄泊過許多地方。「嘆霸才重耳,泥塗在楚;雄心玄德,歲月依劉。」「重耳」指春秋時五霸之一的晉文公,他在未為晉君之前飄零十九年,先後流亡在齊、楚、秦等國,所謂「艱難險阻備嘗之矣」。這裡用「泥塗」來形容當年重耳流亡奔波的艱苦;玄德指劉備,三國時蜀漢的開國之君,這裡用重耳、劉備之典,不僅用以形容其飄泊遊蕩、寄人籬人之種種艱辛,而且用以表現自己報國之心和建業之志,照應上片所寫的「滿目江山無限愁」,表達了作者在國家存亡之秋時立志報國,建功立業的雄心壯志。

但對於遊子說來,思鄉之情總是難以抑制,「夢落蒓邊,神遊菊外,已分他年專一丘。」蒓菜可以作羹,味道鮮美。西晉時吳人張翰在洛陽作官,秋風起而思念家鄉的蒓菜羹、鱸魚膾,因之命駕而歸,後遂用此典表現對家的懷念和對仕宦的厭倦。「菊外」是用陶潛《歸去來辭》「三徑就荒,松菊猶存」語意,此韻前兩句寫詞人濃烈的思鄉之情,家鄉的一草一木,都夢繞魂牽,心馳神往,作者用此二典,將鄉思表達得形象生動高尚,令人聯想到江南水鄉的美麗,和與竹籬茅舍相映襯的綠野青山。

「已分」言在意料之中,「專一丘」指簡樸的田園生活。將來歸隱是意料中的事,而眼下只有在夢中回到家鄉,用思想上的矛盾以表現詞人深沉的痛苦。「長安道,且身如王粲,時復登樓。」此韻又轉到當時的現實。

「長安」指臨安(杭州)。「王粲」為東漢末年文士,由於中原戰亂,他避亂荊州,依靠劉表,但十多年來卻沒有受到劉的重用,因之他格外的思念家鄉,希望中原早日安定,並嚮往為此而立功,當詞人登上樓時眺望「滿目江山」,感慨萬千,國家破碎,令人痛心疾首,偏安一隅的南宋王朝卻升歌縱酒不思進取,而作者本人卻寄人籬下,一腔抱負無法施展,凡此種種,都使作者心情抑鬱苦悶,「王粲登樓」一典將此種之苦惱全部概括,這不僅與開篇之「撫劍悲歌」相照應,而且總結了全篇,表現了作者無限的憂愁。

這首詞之所以非常感人在於它雖抒發的是個人愁思,但都圍繞着國家的憂患而寫,並把不能為國家建功立業看成是苦悶根源之所在,因此他的憂愁就具有了深厚的基礎。

這首詞几乎句句用典,似乎晦澀了些,這是因為詞人思想感情矛盾複雜,在這短短的一百多字的詞要得到充分的表現,必須通過用典方能做到。如詞人思鄉,感嘆時事的紛亂,對朝政的不滿,對建立功業的憧憬,以及因不能實現理想而產生的苦悶等等很難一一說清楚,但詞中用張衡、庾信、劉琨、祖逖、陶潛、王粲等人的典故,就把這種憂愁具體生動表現出來,而這是用直抒方法很難做到的。詞中用典雖多,但語言卻十分流暢,作者能以充沛的情感調動這些典故,把用典故和敘述、描寫給合在一起,所以讀來並無生硬,晦澀的感覺。

●沁園春·問杜鵑  陳人傑

為問杜鵑,抵死催歸,汝胡不歸?

似遼東白鶴,尚尋華表;海中玄鳥,猶記烏衣。

吳蜀非遙,羽毛自好,合趁東風飛向西。

何為者,卻身覊荒樹,血灑芳枝?


  
興亡常事休悲。

算人世榮華都幾時?

看錦江好在,臥龍已矣;玉山無恙,躍馬何之?

不解自寬,徒然相勸,我輩行藏君豈知?

閩山路,待封侯事了,歸去非遲。

陳人傑詞作鑒賞



贊助商連結